每日經濟新聞 2022-08-10 16:32:59
每經編輯 張錦河
據平安吉林,近日,吉林白城,男子韓某為替朋友出氣,在微信群里辱罵同村居民,辱罵時間長達5分鐘,語言粗糙,氣焰囂張。同村居民認為韓某此舉給自己造成極大心理傷害,隨即報警。
目前,韓某因故意辱罵他人被依法行政拘留10日,并處罰款300元。
圖片來源:鄭州日報微博視頻截圖
對此,網友議論紛紛。
網友評論:“判的好,在網絡也不能辱罵他人!”、“為朋友出氣,看朋友替不替你坐牢”、“是不是覺得網上罵人沒人認識我”......
截至發稿前,話題#男子微信群里罵人5分鐘被拘10日#登上微博熱搜。
微信群罵人的例子并不新鮮,據廣東省高州市人民法院,此前5月份,廣東茂名中院就審理了一起始于微信群的名譽權糾紛。
黃某鋒與黃某佳是同村村民。2020年12月2日,黃某鋒與黃某佳因黃某佳建造圍墻問題發生爭議,雙方經協商后,于2020年12月3日簽訂一份《協議書》。2020年12月4日,黃某佳開始修建圍墻,黃某鋒認為黃某佳修建的圍墻超過了雙方《協議書》約定的界限,違反了雙方簽訂的《協議書》的約定,于是,黃某鋒就開始拆除黃某佳在建的圍墻。黃某佳看到自家圍墻被拆,就拍攝了黃某鋒拆圍墻的視頻,并將視頻發送在微信群“某村鄉親歡聚群”,還附帶在該群發表辱罵的文字或語音。其后,黃某鋒以黃某佳的上述行為侵犯其名譽權為由訴至法院,請求判決黃某佳賠禮道歉、消除影響。
圖片來源:攝圖網-500983874
法院審理認為,“某村鄉親歡聚群”主要成員為某村村民,事發時有303人在群。黃某佳發表的侮辱性言論,必然導致黃某鋒社會評價降低,影響黃某鋒的工作生活,黃某佳的行為侵犯了黃某鋒的名譽權,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黃某鋒要求黃某佳在所在村的公共宣傳欄內張貼書面道歉信,在微信“某村鄉親歡聚群”向黃某鋒賠禮道歉,消除影響的主張,未超出合理范圍,因此,法院判決黃某佳在微信“某村鄉親歡聚群”公開向黃某鋒賠禮道歉,并在所在村的公共宣傳欄內張貼書面道歉信,消除影響,恢復黃某鋒的名譽。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去年8月報道,微信群為群體交流溝通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與此同時微信群所引發的案件糾紛也日益增多。
近期,廣州互聯網法院的兩起案例引發關注。一起是微信群主對群成員在微信群里辱罵他人置之不理,對被辱罵者求助也無動于衷,被法院以“慢作為”“不作為”為由判決承擔責任。另一宗是微信群成員罵人后,群主及時勸阻,在勸阻無效后解散微信群,法院對此判定群主不承擔責任。
如何判定微信群群主“不作為”?判例意義何在?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對話相關法律和互聯網領域專業人士。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第九條第一款明確規定,互聯網群組建立者、管理者應當履行群組管理責任,依據法律法規、用戶協議和平臺公約,規范群組網絡行為和信息發布,構建文明有序的網絡群體空間。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第十五條規定,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不得制作、復制、發布、傳播含有下列內容的信息,一共有“九不準”,其中一條就是“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
群主“不作為”案件主審法官李朋:判決有多重依據,微信用戶應正確行使權利
廣州互聯網法院綜合審判一庭法官李朋是相關案件主審法官,他接受《新聞有觀點》采訪表示,兩個案件區別主要在于群主是否及時履行管理責任。比如,一個案件中的群主及時制止負面言語,并且組織了線下溝通,處理及時且到位。而另一個案件中,群主對群內持續一年多的負面信息視而不見。很多網友對判決中的“慢作為”“不作為”產生疑惑。李朋解釋,“慢作為”是指群主反應不及時,“不作為”是指群主沒有采取任何措施。
李朋表示,作出這樣的判決,主要有幾方面依據。首先,互聯網群組的建立者應當履行管理責任,構建一個文明有序的網絡群體空間。其次,涉案微信群主要用于物業管理,它是物業服務場所在網絡空間的延伸,并不是簡單的一個微信群。除此之外,群主的長期不作為,會致使侵權言論持續在這個群組中傳播。
互聯網法院審判都是通過網絡完成,這種維權方式成本較低且高效。李朋介紹,提交材料、答辯、溝通調解以及開庭庭審等環節,都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在線完成,包括判決書的送達也是發送電子版。李朋說,微信群是大家最常用的溝通方式,再加上互聯網傳播的便捷性,才導致該案件引起網友熱議。
李朋表示,通過這類案例,希望能督促微信用戶正確行使個人權利,同時也要注意避免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互聯網法院的職責就在于通過具體案例輸出相應的裁判規則,為公民的網絡行為及言論劃定邊界。”
互聯網法學專家支振鋒:廣州互聯網法院“開風氣之先”,參考意義重大
對于新披露的相關案件判決,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支振鋒表示,“廣州互聯網法院在某種意義上是開風氣之先”。
支振鋒表示,我國1994年接入國際互聯網,很快就有了與言論表達相關的法律規定,2000年通過了《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其中提到“九不準”,包括侮辱誹謗、惡意謾罵等禁止性規定。2017年,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出臺了《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為互聯網群組設定管理責任,最典型的就是微信群群主。
在該案例審理之后,很多網友表示“恐慌”,不明白為什么群主要承擔責任。支振鋒表示,群主作為討論平臺的建立者,具有維持討論秩序和言論秩序的義務。群主對于群聊中的違法或不良信息,應盡到“注意義務”和“管理義務”。“你只要盡到義務了,也不用擔心有什么過多的責任。”在這兩起案例中,不僅是互聯網群組問題,還涉及到工作群的管理。所以對于建群的物業公司來說,具有雙重管理義務。
支振鋒表示,訴訟在線化和便利化是全世界的趨勢,我國的訴訟在線化走在了全世界前列。自從《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出臺之后,“這是我第一次見到具體的判決,該案例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平安吉林、鄭州日報、廣東省高州市人民法院、央視新聞、公開資料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918454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