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8-16 15:01:24
◎根據已收悉公司介紹,窗口指導旨在對涉及以“固收+”名義進行宣傳的含權債基中的權益資產投資比例進行限制,要求在30%以內,超過則不能以其宣傳。
每經記者 任飛 每經編輯 葉峰
8月16日午間,記者就市場有關“固收+”基金最新窗口指導向多家公募基金公司求證,個別基金公司已經收悉,但仍有多家公募基金表示沒有收到相關指導。
根據已收悉公司介紹,窗口指導旨在對涉及以“固收+”名義進行宣傳的含權債基中的權益資產投資比例進行限制,要求在30%以內,超過則不能以其宣傳。
據了解,目前確有公募機構就旗下部分含權債基中權益投資占比超30%的按照“固收+”基金宣傳,不過,相關人士表示,完全進行新老劃斷或不現實,或在未來需要宣傳的地方進一步明確并不再采用“固收+”宣傳即可。
以“固收+”宣傳的產品明確權益資產占比
8月16日,有媒體報道關于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已收到“固收+”基金最新窗口指導的消息,明確了“固收+”類基金的投資范圍及宣傳口徑,要求相關產品的權益資產投資占比上限不得超過30%。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當日就相關報道向北京及華南部分公募基金機構相關人士進行求證,得知個別基金公司確已收悉相關要求,但也有部分基金公司表示暫未收到相關窗口指導。
根據已獲悉窗口指導內容的公募基金相關人士反饋,是針對目前一些基金公司旗下產品當中,涉及以“固收+”名義進行宣傳的含權債基當中,部分權益類資產其實已經超過30%。但事實上,有關“固收+”的概念其實并沒有在相關法規中明確界定,業內專業的措辭當中也未把“固收+”當作是對偏債混基以及含權債基的別稱。
有公募基金公司相關人士在8月16日同記者微信交流時表示,其實對于基金公司來說,所謂“固收+”的概念很寬泛,依然是按照含權的比例進行區分,“不過在營銷層面,籠統地稱呼的確是有風險的,這樣明確一下,對于普通投資人來說是件好事。”
事實上,所謂“固收+”類的產品推薦和多元化的營銷手段從去年開始屢見報端,作為進可攻退可守的穩健理財策略,此類產品多被當時市場投資者所接受,記者也在諸多產品的合同中發現,其規定了股票、可轉債及其他權益類資產的投資占比在30%以下,但根據業內人士的反饋,也有基金公司把權益投資占比超30%的產品以“固收+”基金進行宣傳。
需指出的是,所謂“固收+”基金其實重在突出穩健理財,并在此基礎上追求絕對收益,因此作為“+”的權益資產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中高風險屬性,高比例或將沖淡其穩健理財的風險特質,有投資界人士明確表示,對于此類產品30%權益配置比例的限制,至少在一個月之前就開始了。
新老劃斷或不是基金公司應對指導的剛性方案
為應對窗口指導的調整,部分基金公司明確,并不會就已做宣傳的產品進行投資組合上的調整,而是在后期不以“固收+”名義進行宣傳。
“雖然我們還沒有收到官方的口徑,只是從同業獲悉窗口指導的內容,雖然一般的理解會以新老劃斷的方式進行跟進,但事實上不會這樣做,而是需要修改之前的營銷口徑。”有公募基金公司相關人士在8月16日告訴記者,并不會就此前宣傳是“固收+”基金而根據現有窗口指導將此前產品調整投資比例,但在宣傳口徑上需要修改。
另外一家公募基金公司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已經發布的如果要撤銷不太現實,但以后新的推介內容就不會以‘固收+'進行宣傳了。”該人士指出,監管或也關注到市場對“固收+”的提法有被濫用的趨勢,亡羊補牢也是防患于未然。
可見,從出發點來看,監管的邏輯是在保護投資者,但需指出的是,投資者的保護過程也是投資者風險意識培養的過程,事實上,一眾所謂“固收+”基金在今年年初其實發生過較大的回撤,除了權益資產多有估值縮水影響資產凈值水平外,其權益資產的倉位過高也是導致債券收益被虧損的權益資產反噬的關鍵因素。
據部分受訪基金公司相關人士介紹,對于目前二級債基乃至純債基金的投資,機構已配合監管不斷優化并做調整。“我們收到的最新的一條消息是說可轉債算權益,新報的純債產品可轉債不能超過20%。”可見,對于含權債基中權益資產的投資范圍,監管正在不斷進行優化和監督。
總的來看,相關對于明確“固收+”類基金的投資范圍以及宣傳口徑的監管和指導,或在于讓“固收+”基金回歸原本的風險收益特征,更突出其穩健性,提高投資者適當性匹配度,更好滿足普通投資人對多元化理財工具的需求。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219111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