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要熬出頭了!全國高溫退場日歷出爐!川渝網友:決賽圈見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8-22 22:01:27

每經編輯 盧祥勇 蓋源源 易啟江    

今夏,我國高溫日數多、覆蓋范圍廣、多地最高氣溫破歷史極值。截至8月22日,中央氣象臺已連續33天發布高溫預警,其中12日至21日已經連續11天發布了最高級別的紅色預警。

22下午,中國天氣網發布消息稱,大家期待的降溫要來了,并附上了全國高溫退場日歷。中國天氣網強調,高溫在退場之前還會上演最后的瘋狂,其中重慶預計要到本月底,高溫才有望得到緩解。

1877827515680980992.jpeg

8201457993497242624.png

高溫將上演“最后的瘋狂”

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石妍介紹,明后兩天,受到降雨和低層冷空氣滲透的共同影響,江漢江淮等地的高溫天氣將率先得到緩解。省會級城市中,鄭州、合肥23日就將退出高溫“群聊”。24日,南京、上海也將緊隨其后,退出高溫行列。

25日至27日,隨著副熱帶高壓東退南落,四川盆地西部、陜西、湖北以及江南東部等地的高溫也有望得到明顯緩和或解除。省會級城市中,西安和成都將分別在25日和26日退出高溫“群聊”,武漢和杭州也將在27日退出高溫行列。

而在近期高溫最為頑固的四川東部、重慶一帶,高溫退場的速度雖然有些慢,但強度還是有所減弱的。像是重慶本周最高氣溫也會從43℃降到36℃左右,但預計一直要到本月底,當地高溫才有望得到緩解。

不過,高溫在退場之前還會上演最后的瘋狂。預計未來三天,四川盆地、江漢、江南等地仍會有持續性高溫天氣,局地還將有持續性40℃+的酷熱天氣。提醒上述地區的小伙伴們不要掉以輕心,繼續做好防暑降溫工作。

在微博評論區,來自四川、重慶的網友也紛紛開啟自我調侃模式,“肉眼可見的高溫縮到了重慶”“成都重慶決賽圈”“重慶不是紅湯的問題,已經是重辣了”。

3610430279407799296.png

2716976644155525120.png

8009424127228097536.png

3143569719339424768.png

還有網友提出,“重慶的地形真保溫”,中國天氣網解釋稱,這是由于“大氣形勢+地形”原因造成的。

2605658834464626688.png

今天上午,中央氣象臺發布對8月下旬天氣展望的三個“轉折”和一個“持續”:

轉折1:24日起,南方大范圍持續性高溫逐步緩和。

轉折2:26日起,陜西中南部、四川盆地北部和西部降雨明顯增多。

轉折3:海上臺風變得活躍,22日將生成今年第9號臺風,未來將影響我國。

持續:西北地區東部、華北西部仍多降雨。

8201457993497242624.png

“續命神器”銷售火熱

多公司回應業績影響

西瓜、空調、WiFi,被網友戲稱是夏天里的三大“續命神器“。今年以來,熱浪席卷全國多個地區,空調這個”神器“的重要性更加凸顯。酷熱天氣加持之下,國內空調市場迎來了銷售旺季。

據證券時報報道,京東平臺的數據顯示,6月以來,隨著高溫天氣增加,京東家電空調銷售額環比增長超過400%。京東空調銷售額前五名地區分別是廣東、山東、四川、河南、江蘇,也是大眾所熟知的高溫頻發省份。

除了高溫,政策也是另一原因。深圳另外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年6月份深圳實施政策補貼,市場一度比較火爆,基本上忙得一整天都停不下來,甚至表示“一天銷售量相當于平時一個月的量“。據了解,深圳市5-8月期間,對消費者購買符合條件的電視機、空調、冰箱、洗衣機、廚房家電、生活小家電等家用電器,按照銷售價格的15%給予補貼,每人累計最高2000元。

一些空調生產企業也表示今年空調銷售有所增長。格力集團董秘表示,從第三方數據來看,公司近兩三個月的銷售表現不錯。據奧維云網數據,今年三季度截至第31周,格力空調線上銷售額增長9%。另外,海爾空調線上銷售額更是上漲41%,美的空調上漲29%。由此可見,線上銷售仍是拉動銷量增長的主要引擎。

長虹空調從6月份開始就呈現大幅上漲趨勢。截至7月中旬,長虹空調2022冷凍年度銷售規模同比增長30%,目前這個增幅還在持續擴大,很多明星產品一度賣到缺貨。目前,長虹空調生產訂單已排滿,開足馬力保障貨源。

編輯| 盧祥勇 蓋源源 易啟江

校對| 王月龍

3729908613824017408.png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中國天氣網微博、中央氣象臺微博、證券時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