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8-24 20:17:16
◎對于現在大熱的HJT,謝毅對這一電池技術抱有一定的謹慎。
◎根據通威股份的回復,當前電池新技術百花齊放,公司對各種電池新技術均保持高度關注與研發跟進。目前除1GW HJT和1GW TOPcon中試線以外,公司也建立了IBC電池試驗線,首片IBC電池已于今年7月正式下線,目前尚處于產線優化中。同時鈣鈦礦實驗室搭建完成,預計年內首片鈣鈦礦電池將會下線。
每經記者 胥帥 每經編輯 張海妮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朱萬平 攝(資料圖)
昨日(8月23日)下午,通威股份(SH600438,股價58.43元,市值2630.3億元)召開了半年業績說明會,回答了當前市場關注的電池和組件問題。
對于HJT電池路線,通威股份董事長謝毅保持一定的謹慎。謝毅表示,公司認為當前HJT電池的性價比優勢對比PERC、TOPCon技術而言暫不具備明顯優勢,仍需要進一步研發攻關。公司目前N型硅料已批量出貨,公司產能后期可根據客戶需求全面滿足N型用料的生產。
至于組件環節,謝毅表示,基于目前國家雙碳目標要求和行業一體化發展趨勢加強,公司也會順勢而為,考慮在組件業務上做進一步論證規劃。
8月17日晚間,光伏龍頭通威股份披露半年報,2022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03.39億元,同比增長127.1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2.24億元,同比增長312.17%。
目前通威股份大尺寸電池片出貨占比已超過75%。隨著在建項目金堂二期8GW、眉山三期8.5GW的建成投產,預計2022年底公司產能規模將超過70GW,其中大尺寸產能占比將超過90%。N型電池方面,公司規劃新增建設8.5GW TOPCon電池生產線,預計將于2022年底建成投產。
N型電池主要分為TOPCon、HJT(異質結)、IBC三種。根據ISFH的數據,PERC、HJT、TOPCon電池的理論極限效率分別為24.5%、27.5%和28.7%。到2030年,N型電池的轉換效率將超25.5%,比P型電池高出1個百分點以上。CPIA對此做出預測,屆時N型電池的市占率或將達到56%左右。
在通威股份的業績說明會上,董事長謝毅再次提到電池技術的問題。
對于現在大熱的HJT,謝毅對這一電池技術抱有一定的謹慎。
“公司長期看好HJT電池技術的發展潛力,并持續圍繞HJT電池的降本增效進行系列攻關,目前公司HJT電池最高研發效率已達到25.67%,處于行業領先水平,同時替代銀的金屬化技術也取得重要成果。”謝毅表示,公司認為當前HJT電池的性價比優勢對比PERC、TOPCon技術而言暫不具備明顯優勢,仍需要進一步研發攻關。
在今年的年度股東大會上,謝毅同樣提到了N型電池問題。“目前來講,按照P型電池技術安排,仍留有N型電池的空間。今年95%以上都在P型,不過,明年還要看這一比例。”謝毅當時表示,通威股份對電池技術多個路線都保持著關注,現在N型電池還有一些不確定性。
不過,在電池的上游硅料環節,通威股份已經有足夠匹配的供應。在會上,謝毅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說道,公司目前N型硅料已批量出貨,公司產能后期可根據客戶需求全面滿足N型用料的生產。
另一個就是今年被提到的鈣鈦礦電池。
根據通威股份的回復,當前電池新技術百花齊放,公司對各種電池新技術均保持高度關注與研發跟進。目前除1GW HJT和1GW TOPcon中試線以外,公司也建立了IBC電池試驗線,首片IBC電池已于今年7月正式下線,目前尚處于產線優化中。同時鈣鈦礦實驗室搭建完成,預計年內首片鈣鈦礦電池將會下線。
實際上,通威股份此前在2022年半年報就提前“官宣”了鈣鈦礦進展:公司全面展開了對全背接觸電池、鈣鈦礦/硅疊層電池等前沿技術的研究與開發。
另一個就是令人關注的“跨界”組件問題。
前段時間,通威股份旗下全資子公司通威太陽能(合肥)有限公司擬中標華潤電力3GW光伏項目光伏組件設備集采。這被市場視為通威股份將切入組件賽道。
最近一段時間,記者也和多位光伏業內人士交流了這一問題。業內人士認為,通威股份因為擁有上游硅料資源,在一體化的路上能有更具有優勢的成本。
在業績說明會上,謝毅也回答了這一問題。他表示,公司長期以來一直堅持“專業分工、協同發展”的經營理念,聚焦高純晶硅和太陽能電池業務環節,為合作伙伴提供高質優價的產品。未來公司也將繼續提升高純晶硅和太陽能電池的核心競爭優勢及市占率,繼續為產業鏈合作伙伴做好車間主任。
他還表示,在組件方面,公司自2013年收購合肥賽維時即有部分組件產能,并在此基礎上一直保持著研發推進和少量擴產,也積累了一定的技術與市場基礎。基于目前國家雙碳目標要求和行業一體化發展趨勢加強,公司也會順勢而為,考慮在組件業務上做進一步論證規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