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利好政策不斷 前7月超5萬新玩家入局充電樁 但行業盈利分化明顯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8-30 18:20:16

每經記者 李碩    每經編輯 裴健如

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持續上升,充電配套設施行業熱度也持續走高。

日前,交通運輸部與國家能源局、國家電網、南方電網聯合印發的《加快推進公路沿線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提出,力爭到2023年底前,具備條件的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服務區(站)能夠提供基本充電服務。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6618個高速公路服務區中,已有3102個服務區建成約1.34萬臺充電樁,可基本滿足當前新能源汽車充電要求。

這是充電樁產業今年迎來的又一利好政策。8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建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協調機制,提出用市場化辦法促進整車企業優勝劣汰和配套產業發展,大力建設充電樁,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予以支持。

不僅如此,今年以來多地也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推動新能源充電設施的建設,如上海規劃到2025年,全市車樁比不高于2:1;北京規劃至2025年力爭建成充電樁70萬個等。政策利好之下,大量資本和玩家涌入充電樁行業。相關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充電樁相關市場“新玩家”超5萬家。

同時,新能源汽車充電量也出現大幅提升。特銳德(SH600406,股價18.57元,市值193億元)中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其充電量超過26億度,較去年同期增長40%;能鏈智電(NAAS,股價6.12美元,市值13.11億美元)發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完成充電量為10.6億度,同比增長160%。

圖片來源:攝圖網-500868029

近一年月均新增公共充電樁5.2萬臺

持續加碼的政策紅利吸引著各路玩家在充電樁領域競相開展布局。

當前充電樁行業主流商業模式主要有以星星充電、特來電為代表的運營商主導模式,以蔚來、阿維塔、特斯拉為代表的車企主導模式,以及以能鏈、云快充為代表的第三方充電服務平臺主導模式。

其中,整車企業與另外兩者的建設思路有所不同,主推適合自家車型的專屬大功率充電樁,而后兩者則更多以標準化產品輻射更多車型。在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技術和認證部主任劉鍇看來,當前車企布局大功率充電主要還是想更好地服務于自己的用戶,提升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接受程度,同時樹立企業品牌形象。

而受眾更廣的公共充電樁運營商則更多考慮投資回報,目前以60kW或者120kW功率樁為主,通常情況下可在15分鐘到1個小時內補能200公里續航。

“充電樁的標準在不斷提升,目前市場上需求較大的是120KW一體式雙槍直流充電樁,充電對象多為公交車和網約車、出租車。運營商可以結合公交充電的規律,白天全面對外開放網約車、出租車運營,晚上保證自有公交車輛充電,以實現收益最大化。”珠海曈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于詩穎表示。

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統計,截至2022年7月,聯盟內成員單位總計上報公共充電樁157.5萬臺,其中直流充電樁68.4萬臺、交流充電樁89.0萬臺、交直流一體充電樁485臺。從2021年8月到2022年7月,月均新增公共類充電樁約5.2萬臺。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我們判斷,中國的新能源車市場,到2030年保底會有8000萬輛新能源汽車,至少需要2000萬根左右的公樁。在這個過程中,總的建樁投入可能就需要2萬億,再加上每根充電樁建設以后的運營運維,每年一根樁大概還需要1000多元到3000元的運營和運維成本,所以這是一個幾萬億的市場。”能鏈智電創始人、CEO王陽表示。

中國充電聯盟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充電樁市場規模僅為72億元,在市場和政策雙因素驅動下,2021年達到419億元,2017~2021年復合增長率為55%,預計到2026年底市場規模有望達2870億元。浙商證券研報預計,2025年全球新增充電樁數量有望達到1399萬臺,對應市場空間達1963億元,2021~2025年復合增長率為65%。

產業鏈企業業績分化

據了解,充電樁產業鏈包括上游充電樁部件制造商、中游充電樁運營服務提供商、下游服務支持環節。其中設備零部件生產商和充電樁運營商是充電樁產業鏈最主要的環節。

A股上市公司中,充電樁核心設備供應商包括國電南瑞(SH600406,股價28.85元,市值1931億元)、許繼電氣(SZ000400,股價21.62元,市值218億元)、奧特迅(SZ002227,股價16.01元,市值40億元)等;核心零部件廠商包括通合科技(SZ300491,股價14.74元,市值26億元)、英可瑞(SZ300713,股價14.86元,市值23億元)、銀河電子(SZ002519,股價5.01元,市值56億元)、萬馬股份(SZ002276,股價10.17元,市值105億元)等;頭部充電樁運營商包括星星充電、特來電、國家電網等;聚合式充電平臺核心玩家則包括能鏈智電、朗新科技(SZ300682,股價28.47元,市值299億元)、云快充等。

據wind數據,從目前已公布中報的企業來看,充電樁產業相關上市公司的主營收入普遍出現提升,平均漲幅為18.31%,其中能鏈智電、通合科技等企業的營收同比漲幅超40%;但凈利潤方面企業間則出現較大分化,銀河電子、萬馬股份等企業實現200%以上漲幅,英可瑞、奧特迅、通合科技等企業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

圖片來源:wind截圖

目前,中游充電運營商的成熟商業模式尚處于探索階段。比如,當前市場份額排名全國第一的特來電在過去三年仍處于虧損狀態。數據顯示,特來電2019年至2021年扣非凈利潤分別為-1.65億元、-2.69億元和-1.35億元,扣非累計虧損5.6億元。不過特來電母公司特銳德2022年中報顯示,其“新能源汽車充電業務及其他”在上半年的毛利約為2.45億元,毛利率較上年同期增長5.08%。

能鏈智電王陽認為,目前企業仍需兩到三年時間才能實現盈利,不過新能源服務領域的創新產品及解決方案仍存在不小挖掘空間。“中國的充電市場還在快速增長,最近兩三年我們還會持續進行市場投入,盈利預計至少是在兩到三年之后。我們認為,電動汽車未來兩到三年內的充電速度可能會縮短至20分鐘~30分鐘充滿,但充電期間車主仍有各種衍生的服務需求。”王陽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能鏈智電 新能源汽車 充電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