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8-30 20:01:17
◎在任元濱看來,要想在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就得在成本和質量上下功夫,要有自己的比較優勢?,F在化工行業是處于競爭中的行業,成本最終體現在裝備水平和技術含量。
◎單靠企業自身能力搞研發是遠遠不夠的,企業的優勢在于產業化,而原始研發能力更多在研究機構。因此,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開展產學研合作成為當前諸多上市公司提升自身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
每經記者 彭斐 每經編輯 梁梟
在經歷2021年罕有的“高峰”后,受基礎能源價格上漲、需求減緩等多重因素影響,化工行業在今年又遭遇“潮落”困擾。
來自卓創資訊的信息顯示,2022年上半年,化工市場高位震蕩,以原油為首的能源價格寬幅上漲對下游化工產業鏈形成了顯著的成本支撐。需求側受到多重因素影響表現欠佳,導致成本傳導不暢,部分細分行業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情況。
“周期性屬于化學品的本質所造成的,越低端的產品越容易產能過剩。”8月29日,在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采訪時,濱化股份(SH601678,股價5.99元,市值123.28億元)總裁任元濱認為,最好的應對方案是加大科技投入,向終端延伸。
在任元濱看來,化工行業確實具有周期性和不固定性,避險的一個方式就是“補鏈-延鏈-強鏈”的問題,延伸產業鏈,將風險往后方轉移,越往產品終端,越接近市場,產品抵抗風險能力越強。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以萬華化學(SH600309,股價88.45元,市值2777億元)為代表的化工企業紛紛進行“延鏈、補鏈、強鏈”,打通產品上下游。
作為國內重要的環氧丙烷和粒堿生產商,濱化股份也選擇了類似的方式。在2022年半年報中,濱化股份披露,公司氯堿板塊規劃了基礎化工基地、沾化、印尼三大戰略板塊。未來5年,燒堿、環氧丙烷計劃形成“原鹽+燒堿+氯產品+聚醚+溴素”全產業鏈條。
不過,這種全產業鏈條的建立,尤其是向下游的延伸,特別需要技術支持。一位化工上市企業創新發展部門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往終端延伸,需要加大科技投入,通過科技創新,將基礎化工、原料轉成終端產品,向客戶需求和終端產品定制轉變,提升產品附加值,充分抓住每次周期帶來的紅利。
但業內人士也坦言,單靠企業自身能力搞研發是遠遠不夠的,企業的優勢在于產業化,而原始研發能力更多在研究機構。因此,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開展產學研合作成為當前諸多上市公司提升自身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
8月29日,在濱化股份與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戰略合作簽約暨濱化中央研究院揭牌儀式上,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中民在致辭中表示,大連化物所和濱化股份在能源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有著廣闊的合作空間。
這也契合濱化股份的戰略訴求。濱化股份在2022年中報中提到,公司新材料板塊發揮鏈主企業優勢,打造面向新能源、高增長性產品的新材料基地。
除了通過向終端延伸、碾平行業周期帶來的風險,產能擴張帶來的競爭也是化工企業必須面對的另一個問題。“現在好的項目都是‘一窩蜂’上,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產能過剩,原來可能一個產品生命周期10~20年,現在產品不超過5年就過剩。”任元濱稱。
在任元濱看來,這種情況下,要想在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就得在成本和質量上下功夫,要有自己的比較優勢?,F在化工行業是處于競爭中的行業,成本最終體現在裝備水平和技術含量。
作為一家成立50多年的企業,濱化股份形成的獨有的綠色循環經濟模式,“‘吃干榨凈’,這是我們具有的比較優勢。”在任元濱看來,最近行業不景氣、經濟不景氣,投資、消費、出口都受影響,但是公司的效益還不錯。
2022年中報顯示,濱化股份在2022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5.40億元,較2021年上半年同比增長5.1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88億元,同比減少29.66%。
雖然凈利潤同比下降,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出現類似情況的不止濱化股份一家,其他涉及基礎化工的企業在2021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增幅基本普遍較大。
一家化工行業頭部企業在2021年半年報中提到,2021年2月中旬,部分海外地區遭遇極寒天氣,影響了多國化工生產及運輸,國際油氣和化工市場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2021年上半年眾多化工產品高位運行,甚至創歷史新高。
“客觀地看,因為去年正好趕上周期的爆發,今年的業績(同比)出現下降。”在一位熟知濱化股份的資本市場人士看來,公司今年的業績在行業中仍然處于中上游。
以濱化股份所處的氯堿行業為例,作為基礎原材料工業,近年來隨著國內經濟增速放緩,進入以“產業結構調整、提升行業增長質量”為核心的發展階段。氯堿行業開工率維持較高水平,產能穩中小幅增長,燒堿市場價格高位盤整,環氧丙烷受產能擴張影響,價格窄幅波動下行。
不過,這并不代表行業將持續低迷。此前,山東另一家化工類上市公司高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企業上半年表現來看,盡管趕不上去年上半年,但對比其他年份表現還是挺好的。
國金證券在研報中提到,近兩年來,由于海內外的疫情影響,疊加我國進行雙碳治理等因素,大宗化工品經歷了比較大周期變動。2022年,在開年承壓運行狀態下,海外又存在明顯通脹壓力,預期今年大宗化工品的側重點將更多地由供給端向需求端轉移,自上而下的需求釋放將有利于帶動相關細分產業鏈維持需求景氣,從而支撐細分行業景氣運行。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7954413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