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上海交大再發聲明“割席”昂立教育子公司 校辦企業“離校”改革之路該怎么走?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9-15 19:49:34

◎“這個事我們為什么不發聲明?我們也是希望這個事情盡早冷下去,不希望在社會上炒得沸沸揚揚的,對(上海)交通大學、對我們都不太好。”據上海交大教育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雙方都在溝通中,不希望造成對立。

◎“教育應以社會效益為最高準則,教育不能公司化。從上海交通大學兩度聲明脫鉤校辦企業來看,教育改革的最終理想形式是在法律規則之下尋找最優解。”

每經記者 夏冰    每經編輯 梁梟    

國內頂尖學府、“雙一流”高校上海交通大學的一則聲明,再度揭開了其與“上海交大教育集團”的是非糾葛。

9月3日,上海交通大學通過其官網發表聲明,稱“上海交大教育集團非上海交通大學所屬機構,其開展的一切合作和活動均與上海交通大學無關,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所開展的活動如有損上海交通大學聲譽,或造成有關糾紛事件發生,校方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圖片來源:上海交通大學官網截圖

由聲明傳遞的信息可見上海交通大學一方竭力撇清關系的態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21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學就曾發表聲明,與包括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有限公司(即“上海交大教育集團”)在內的13家企業劃清界限。而迄今為止,聲明提及的“上海交大教育集團”并沒有就此事件有任何公開表態。

這不免讓外界疑惑:既然與學校無關,那“上海交大教育集團”為何以“上海交大”冠名?緣何上海交通大學要單獨對上海交大教育集團再發聲明?上海交大教育集團的業務發展現狀如何?另一方面,上海交通大學兩度發出“割席”聲明也折射出,當下高校校辦企業在“去高校”發展道路上面臨的“尷尬”境地。校辦企業作為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今后能否走上市場化的發展道路?

“教育不能公司化”,有教育界人士向記者表示,從上海交通大學兩度聲明“脫鉤”校辦企業來看,教育改革的最終理想形式是在法律規則之下尋找最優解。

上海交大教育集團官網曾多處出現上海交通大學

記者注意到,早在去年年中,上海交通大學就已決定與部分校屬企業脫鉤。2021年6月29日,上海交通大學官網發布新聞稱,將部分脫鉤企業劃轉至上海市國資監管。新聞稿稱,上海交通大學將交大產投集團90%股權、企管中心等125戶脫鉤企業劃轉上海市國資委進行統一監管。自交接日起,相關脫鉤企業的國資監管關系及黨組織關系正式轉移至上海市國資委。

圖片來源:上海交通大學官網截圖

而在2021年11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學又在其官網發布一則聲明稱:“我校于2021年6月28日將部分企業劃轉至上海市國資體系。其中,13戶名稱中冠有‘上海交大’字樣的企業,現與我校無直接股權關系,其經營活動與我校無關。”

記者注意到,這13家與上海交通大學無直接股權關系的企業包括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交大昂立,SH600530,股價3.83元,市值29.87億元)、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有限公司、上海交大南洋海外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交大海外教育發展有限公司等。

盡管上海交通大學已經清楚地表明了與相關企業“脫鉤”的態度,上海交大教育集團對其卻似乎有些“戀戀不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前查閱上海交大教育集團官網時注意到,網站首頁選取的配圖依舊是“上海交大徐匯校區”的早期老建筑照片;在網頁“集團”介紹一欄,描述稱“上海交大教育集團由上海交通大學于1999年設立,注冊資本1.5億元人民幣,總資產逾3億元人民幣,下轄多所院校和十家控、參股公司”“在國內基礎教育領域,上海交大教育集團依托上海交通大學豐富的科技教育資源和特有的境外實體教育資源,采取學校托管與合作辦學為主的業務模式……專業打造服務于K12學校運營管理的平臺系統”。而在上海交大教育集團官網底部相關網站推薦中,“上海交通大學”排在首位。

 

圖片來源:上海交大教育集團官網截圖

不過,或許是由于上海交通大學發布聲明,當記者9月9日再度翻看上海交大教育集團官網頁面時發現,網站中和“上海交通大學”相關的內容都被去除。在“相關網站”一欄中原本排在第一位的“上海交通大學”的官網鏈接,如今也不見蹤跡。

據上海交大教育集團官網介紹,集團聚焦基礎教育、國際教育以及職業教育發展。旗下業務板塊發展,在國內基礎教育領域,采取學校托管與合作辦學為主,目前已有7所托管學校,辦學區域涉及上海、浙江、江西、安徽、貴州等省市。

雖然上海交大教育集團已經修改了網站資料,但結合其近期業務發展來看,幾篇微信文章里面依舊有“上海交大”的身影。

浙江寧波市江北教育局官微“江北教育”發布的消息顯示,8月26日,上海交大教育集團寧波實驗學校揭牌。這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其中有一段介紹上海交大教育集團的背景寫到“集團擁有20多年國內外教育投資和管理經驗……以教育興國為己任,揚百年交大之底蘊,傾力服務社會”。

9月2日,廣州市增城區融媒體中心官微“今日仙村”披露,上海交大教育集團增城區實驗中學已于9月1日揭牌。官微在介紹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時寫道:“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是上海交通大學于1999年8月4日設立的,以獨立法人經濟實體形式對外發展終身教育事業的專業性教育集團。”

圖片來源:“今日仙村”微信公眾號發文截圖

9月1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上海交大教育集團,公司前臺工作人員表示,具體原因其不是很清楚,不方便透露負責人電話。隨后記下了記者的電話,并表示會幫忙把記者的聯系方式給負責人,但至發稿時記者尚未收到回復。

上海交通大學仍間接持有股權

一邊是上海交通大學“硬脫鉤”,一邊是上海交大教育集團“不吭聲”,為了解二者的關系,《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又聯系了上海交大宣傳部工作人員。該人士回復記者稱:“感謝關心,這個事情我們所有的信息都在公告里了”。

梳理公開信息可見,兩者之間并非毫無聯系。上海交通大學仍間接持有上海交大教育集團部分股權。啟信寶信息顯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有限公司曾用名“上海交通大學教育(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和法定代表人為吳竹平。

股權結構方面,上海交大教育集團的股東是昂立教育(SH600661,股價8.43元,市值24.16億元)和上海交大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交大產投),分別占股63.5%和36.5%。2021年12月27日,上海交通大學將持有的交大產投90%股權無償劃轉至上海市國資委,但仍持有交大產投10%股權。另外,交大產投目前仍持有昂立教育股份。因此,上海交通大學通過交大產投,間接持有上海交大教育集團股權。

上海交大教育集團股權結構

圖片來源:啟信寶網頁截圖

究竟上海交大教育集團與上海交通大學現在是什么關系?二者之間是否有進一步的矛盾?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系上了昂立教育相關負責人。

“上海交大教育集團這個名字是原先的股東發起的,后來演變成現在的股權架構,這些都是能查得到的,有這么個歷史關系”,該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個事我們為什么不發聲明?我們也是希望這個事情盡早冷下去,不希望在社會上炒得沸沸揚揚的,對(上海)交通大學、對我們都不太好。”據該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雙方都在溝通中,不希望造成對立。

那么,上海交通大學為何選擇單方面對外發出聲明?前述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什么原因我還并不太清楚。”

既然上海交大教育集團希望這一事件“盡早冷下去”,那么公司名稱今后是否會作變更?該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初采用“上海交大教育集團”這個名字,歷史上也是獲得上海交大同意的。“而現在上海交大發的聲明是說,如果我們導致它的權益受損,那我們可能會面臨什么法律措施。畢竟名字原來是合法的,也是市場監管部門批準過的,今后,我們在合作辦學中在涉及宣傳方面,要更謹慎一點。”

昂立教育2022年半年報顯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主營職業教育、國際與基礎教育,截至報告期末總資產、凈資產分別為2.9899億元、2.1574億元,上半年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1817.91萬元、﹣16.79萬元,對上市公司貢獻的凈利潤為﹣10.66萬元。而據昂立教育2021年年報披露,去年上海交大教育集團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3716.36萬元、2968.44萬元,對上市公司的貢獻的凈利潤為1920.89萬元。

上海交通大學兩度發布聲明,對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會產生哪些影響?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通過微信對記者表示,昂立教育早期曾通過“交大昂立”的品牌進行營銷,但是昂立教育不能將交大的品牌形象作為唯一賣點。隨著國家出臺要求校辦企業脫鉤的政策,再利用高等學府的品牌來為營銷賦能的空間已不存在。企業仍然應以業務的差異化優勢作為發展的基礎。

校辦企業清理加速:多措并舉推進去冠名工作

如果從“當前全國高校校企改革進入倒計時”這一視角,細究上海交通大學和上海交大教育集團間的諸多恩怨利益,或許能發現更深層次的考量。

記者查閱上海交通大學官網了解到,今年4月15日公布的《中共上海交通大學委員會關于十九屆中央第七輪巡視整改進展情況的通報》(以下簡稱《通報》)指出,從嚴管黨治校,深化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兩個責任”。而其中第3點“重點領域廉潔風險防范”方面,就提出針對“去冠名”。《通報》稱,強化對校辦企業的監督管理。在國資辦和學校網站發布學校與部分參股企業無直接股權關系的聲明,多措并舉推進企業去冠名工作。

隨著改革不斷深化,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的校辦企業也將面臨新的發展局面。

7月1日,四川能投接替清華大學成為清華控股的100%新控股股東。至此,清華控股從教育部國資旗下清華大學遷移至地方政府國資(四川省國資委)旗下,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的校辦企業畫上階段性句號,不再以校辦企業身份存在。

2015年,中央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文件提出,要逐步實現高校與下屬企業剝離。2018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高等學校所屬企業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出爐。文件要求,對校辦企業采取清理關閉、剝離脫鉤和保留管理三種方式進行處置,改革工作分兩步推進實施:第一步,2018年起選取部分高校,先行試點,總結經驗;第二步,2020年起全面推開,原則上2022年底前基本完成改革任務。總的方向是,校企分離,企業歸企業,學校歸學校。

圖片來源:攝圖網-501435354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研究員吳剛梁在回復記者書面采訪時表示,按照國企改革的要求,高校不應該將字號、經營資質和特許經營權等提供給參股企業使用。因此,已經“脫鉤”的校企,如果高校不再具有控股權,則不能未經同意或無償使用高校的字號。

另一方面來看,校辦企業龐大規模背后也隱藏著較為嚴峻的問題。

“校企都是依靠品牌快速膨脹,但是企業自身的管理能力又不足以有效覆蓋。甚至還有一些就是為了掛靠,給校企和學校都帶來非常大的不確定性風險。”沈萌對記者表示。

以知名校企方正集團為例,該公司前身是北京大學1986年注資成立的“北京理科新技術公司”,鼎盛時期曾是中國規模最大的校辦企業。但此后一度面臨負債率畸高、瀕臨破產重組的困境。最終,方正集團被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收購。

杭州余杭教育科學研究所原副所長陶華坤在書面回復記者采訪時表示:“教育應以社會效益為最高準則,教育不能公司化。從上海交通大學兩度聲明脫鉤校辦企業來看,教育改革的最終理想形式是在法律規則之下尋找最優解。”

獨立經濟學家王赤坤則對記者分析稱:“校辦企業是依賴高校的技術、資源、流量甚至資金發展起來的特殊企業群體,本質上是高校資源的商業化變現。在2010年之前,(校辦企業)具有明顯優勢,享受著計劃和市場兩塊紅利,但卻有很多不足,比如靈活性不足、認知度不足。過去因為有一些政策庇護,部分企業愿意留著。但現在隨著國家政策清晰,肯定要朝著回歸教育本源、剝離校辦企業的方向發展。”

“目前高校的科研隊伍待遇上來了,整個局面更市場化了。在要求高校剝離經營實體的背景下,校辦企業不再獨享高校的資源、流量、業務、人才,技術也會隨時被社會企業趕超,校辦企業在管理架構、治理結構、文化理念、執行效率顯然已經不能適應市場變化,優勢不復存在。”王赤坤認為。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1435354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高校改革 校辦企業 交大昂立 上海交通大學 昂立教育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