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9-16 15:17:41
每經編輯 杜宇
據中國新聞網,近日,一則全國人大代表提出全面消滅蚊子的建議得到了國家衛健委的答復。很快,各種爭議也隨之而來。有人認為,蚊子是自然界和生態系統的一員,存在有其合理性;也有人認為,蚊子是害蟲,是疾病傳播的元兇之一,應該“除之而后快”。
國家衛健委答復全國人大代表提議全面消滅蚊子的截圖
究竟哪種說法有科學依據?完全消滅蚊子從技術上可行嗎?
清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與傳染病學教授程功介紹,全世界有3000多種不同的蚊子,能夠傳播人類病原體的蚊蟲有數十種。“絕大多數的蚊子對人無害,與自然界的許多動物一樣,在生態循環系統中有關鍵作用,一些動物甚至是以蚊蟲的幼蟲孑孓作為食物。”
“我們希望消滅的應該是作為疾病傳播媒介的蚊子,也就是病媒蚊。”程功說。
病媒蚊蟲的危害性在于會攜帶并傳播蚊媒病毒給人類及動物宿主,從而引起一些嚴重疾病,例如病毒性腦炎、腦膜炎及出血熱等。目前,蚊媒病毒是全世界傳播范圍最廣,對人類危害作用最大的病毒種類之一,每年可導致數十億人感染、數十萬人死亡。
圖片來源:攝圖網-501365101
近年來,以登革病毒、寨卡病毒、基孔肯雅病毒、西尼羅病毒為代表的新發及再發蚊媒病毒在全世界流行,并且潛入中國,給公共衛生安全造成威脅。
為此,中國相關部門和科研團隊一直在加強病原生物防制工作和研究。
國家衛健委在對全國人大代表的相關回復中也表示,近年來,我國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取得長足發展,建立了覆蓋全國的病媒生物監測網絡,發布病媒生物控制標準66項,人員隊伍建設不斷強化,在重大自然災害、重大活動保障中發揮重要作用,我國重點媒介傳染病疫情保持平穩并呈下降趨勢。
據國家衛健委網站9月16日消息,中國疾控中心寄生蟲病所所長周曉農表示,去年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我國已經消除了瘧疾,這也是一個偉大的壯舉,但是我們仍然存在著輸入性瘧疾病例引起當地流行的風險,這個風險主要是因為我們目前輸入性病例還是比較多的。
圖片來源:中國網
舉個例子,在新冠疫情以前,我們每年大概有3000例左右的輸入性病例,這些病例進來以后,可能會造成三個方面的風險:
一是全球瘧疾病例還是處于高峰時期,世界衛生組織在2020年報告全球有85個瘧疾流行國家,發生了2.41億的病例,比2019年增加了6%,而且死亡病例還有所增加,全球有62.7萬瘧疾病例死亡,比上年增加12%。
二是我們國家與非洲以及東南亞地區的國家交流越來越頻繁,國際貿易、勞務輸出、旅游出境等人員增多,瘧疾病例輸入的風險一直存在。
三是我國瘧疾流行區傳播媒介孳生環境沒有徹底改變,所以流行的條件還是存在。在這里特別是蚊子的問題,作為一個物種,目前科技手段還不能達到消滅蚊子這個物種的狀態,所以蚊子的存在,特別是傳播瘧疾的按蚊,瘧疾輸入以后會引起再傳播的風險。
為了防范瘧疾輸入再傳播的風險,我們在2020年底印發了《防止瘧疾輸入再傳播管理辦法》,一個是從策略上,將“線索追蹤、清點拔源”調整為“及時發現,精準阻傳”,用精準的措施阻斷傳播,從能力保持、監測預警、應急處置、聯防聯控、工作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近期國家疾控局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防止瘧疾輸入再傳播的通知》,主要是針對非洲傳播季節回來的瘧疾輸入病有所增加的現象,進一步加強對瘧疾等寄生蟲病的預測預警,持續鞏固消除瘧疾成果,指導各個地方做好防止輸入再傳播工作。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中國新聞網、中國網、國家衛健委網站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1365101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