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9-16 15:15:03
每經記者 陳星 每經編輯 楊夏
今年8月,醫藥藍籌股長春高新遭遇了一場做空“狙擊”。當日,由自媒體率先發布的集采假消息引發長春高新跌停封板,當日市值蒸發90億。近一月以來,長春高新股價已跌去27%,市值蒸發250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深入調查長春高新融資融券等數據后發現,這極有可能是一場利用虛假消息做空生長激素龍頭長春高新的資本騙局。在長春高新的多個投資平臺,投資者呼吁嚴查等發聲不絕于耳。
今年9月4日,《每日經濟新聞》發布的《利用虛假集采政策做空長春高新牟利,融券空頭暴增10倍,投資者慘虧呼吁嚴查》報道,揭露了一場利用虛假消息做空生長激素龍頭長春高新的資本騙局。
事情發生于8月18日。當日,長春高新因自媒體刊發的一則虛假集采消息連續大跌,投資者蒙受巨大損失,而做空者卻利用該虛假消息肆意斂財——融券空頭金額比平時陡增10倍,從融券償還量看,短短幾天時間內空頭的獲利空間約為13%。
長春高新股價一番暴跌后,浙江集采露出“真面目”——集采品種中并沒有生長激素。記者進一步發現,率先發布虛假集采傳聞的自媒體公眾號“華招醫藥網”和“藥聞康策”已經將相關文章刪除。
造謠者“一刪了之”,但投資者的損失已經造成。從集采傳聞算起,長春高新半月內股價重挫21%,市值蒸發196億,投資者損失慘重。
投資股市,依靠信息優勢獲利,這本無可厚非,但如果是編造虛假政策,并在市場上廣泛傳播操縱股價,從而通過融券做空牟利,這就涉嫌違法犯罪了。
在《每日經濟新聞》刊發上述報道后,在長春高新的投資者平臺,呼吁監管機構嚴查、公司介入、法律途徑索賠的發文多達上百條。
“呼吁嚴查虛假信息,給予嚴懲,凈化股票投資環境,期待公平公正早日出現”;“利用謠言左右公司股價大發橫財,強烈建議管理層嚴查重罰。否則還有類似事情擾亂股市,傷害投資者”;“學學復星醫藥,對無良媒體說不,保護股東和中小投資者的利益”等發聲頻頻出現在長春高新投資者平臺。
圖片來源:長春高新投資者平臺
有投資者通過微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樣的報道是真正在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是非常有意義的工作”。
在投資者呼吁嚴查虛假信息的同時,長春高新方面也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將積極關注相關報道。一位長春高新內部人士直接對記者表示,“這樣的虛假信息太可惡了,公司還發了限制性股票,所以我們自己的員工也蒙受了損失”。但何時會官方發聲?對方表示,需要等到監管部門認定事故性質及責任后,再發表意見。
圖片來源:長春高新投資者平臺
此前,浙江裕豐律師事務所律師厲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自媒體發布虛假信息導致上市公司股價下跌,可能面臨“雙罰”,即行政處罰和投資者索賠訴訟。
發布虛假政策的自媒體是否參與融券做空?這是否一場資本驅動的做空騙局?長春高新股價急跌背后的利益鏈條真實面目如何?
資本市場的規則需要監管機構進一步強調明確,需要上市公司積極作為維護自身及投資者的切身利益。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40006309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