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9-16 17:05:42
◎從2004年開始,國家通過中央轉移支付項目支持建立地方病監測網絡,每年動態監測防治措施落實、病情狀況、病人救治等情況,實現了地方病監測信息化管理。
◎目前,我國已經建成覆蓋全國所有病區縣的監測網絡。
每經記者 李宣璋 每經編輯 陳星
9月1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舉行“一切為了人民健康——我們這十年”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八場,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地方病防控工作進展與成效。
地方病監測可以連續觀察地方病消長趨勢、影響因素和預防措施效果,為防控提供科學客觀的依據。從國家到地方,在建立地方病監測網絡和實驗室檢測能力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國家疾控局綜合司一級巡視員熊煌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上述提問時表示,監測預警是做好地方病防控工作的一個前提和基礎。從2004年開始,國家通過中央轉移支付項目支持建立地方病監測網絡,每年動態監測防治措施落實、病情狀況、病人救治等情況,建立地方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統,納入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實現了地方病監測信息化管理。
發布會現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宣璋 攝
熊煌進一步指出,目前,已經建成覆蓋全國所有病區縣的監測網絡。全國2562個縣級實驗室能夠開展尿碘檢測,1523個縣具有甲狀腺B超檢診能力,694個縣具備氟骨癥檢診能力,130個縣具備砷中毒檢診能力,289個縣具備克山病檢診能力,290個縣具備大骨節病檢診能力,為及時掌握病情動態變化、措施落實進度、防治措施效果和調整防治策略提供了重要保障。
“比如,我們每年依托全國碘缺乏病監測和實驗室檢測的網絡,組織開展全國碘缺乏病和水源性高碘危害監測工作,及時掌握人群的碘營養水平、兒童甲腫、生活飲用水水碘等情況,為及時制定和調整疾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熊煌強調。
記者了解到,受自然環境、生產生活方式等多種因素影響,我國曾是受地方病危害較重的國家,大骨節病、克山病、碘缺乏病等地方病,曾經嚴重困擾、威脅我國居民特別是廣大農村居民身體健康。
熊煌表示,我國已經實現了重點地方病控制消除階段性目標。截至2021年底,全國2799個碘缺乏病縣、379個大骨節病病區縣、330個克山病病區縣、171個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區縣、12個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病區縣、122個飲水型砷中毒病區縣或高砷區縣均達到控制或消除標準,達標率均為百分之百。
我國根據不同的地方病防控進度制定了不同的控制和消除評價辦法。全國地方病防治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委員孫殿軍介紹,從流行病學來說,“消除”與“消滅”的定義是不同的。
“消除是指在一個地區或國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或者有效的防治策略,把一種疾病控制或降低到事先規定的比較低的水平,達到該水平,就不會成為這個地區或國家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或者說不能構成對人群總體健康的威脅。而消滅是明確一種疾病的病因、傳播途徑,采取有效策略和措施,把疾病徹底根除,把產生疾病的所有致病因子完全控制住,徹底從環境中去掉,使這種疾病以后不會再發生。對傳染病來說,不僅僅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而是指在全世界這個疾病永遠不會再發生。目前來看,已經被消滅的一種疾病就是天花。”孫殿軍強調。
地方病具有地域性,重病區分布與貧困地區或偏遠農村有高度契合性,這也是地方病防控的重點與難點。孫殿軍表示,我們國家的地方病,特別是重病區,都是在老少邊窮地區,或者邊遠的農村地區。
“2016年有個統計,我國貧困縣往往都是地方病病情較重的縣,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中831個是碘缺乏病病區縣,262個是飲水型氟中毒病區縣,176個縣有飲茶型氟中毒,92個縣有燃煤污染型氟中毒、27個縣有地方性砷中毒,179個縣有大骨節病,103個縣有克山病。”孫殿軍介紹。
孫殿軍進一步指出,我國在地方病防治專項三年攻堅行動中,將控制和消除地方病與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緊密結合在一起,保證地方病消除、控制的目標與脫貧目標同步實現。目前國家級貧困縣已經實現了消除和控制的目標。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500731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