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9-19 15:24:15
每經記者 黃辛旭 每經編輯 孫磊
“現在,奇瑞是混合所有制企業。” 日前,奇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奇瑞已經完成了增資擴股項目,進入到新的發展階段,向新四化轉型將成為奇瑞后續的發力重點。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9月16日,奇瑞宣布正式啟動“瑤光2025”戰略,該戰略涵蓋火星架構、鯤鵬動力、雄獅科技、銀河生態四大核心技術領域。
“‘瑤光2025’戰略是奇瑞創新創業的一次勇敢嘗試,也是奇瑞加速向全球科技公司轉型的‘沖鋒號’和‘宣言書’。” 尹同躍認為,“瑤光2025”戰略代表著奇瑞的進階向上。奇瑞的目標是今年建成19個瑤光實驗室,到2025年建成300個。
明年推30萬元電動車對標特斯拉
在奇瑞“瑤光2025”戰略發布會上,奇瑞亮相了體現其未來愿景的GENE(基因)概念車,該車型在設計、體驗、生態等多個維度代表著奇瑞對未來出行的思考。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黃辛旭 攝
據了解,電動化將是“瑤光2025”戰略中的重要部分。為此,奇瑞宣布將打造三大整車平臺,分別為高性能智能純電平臺E0X,該平臺主要面向中高端市場;其次是輕型商用車純電平臺C0X,主要為城市物流、出行市場等提供商用移動解決方案;第三個平臺是高性能混動平臺T2X,主要服務于所有傳統車的發展。目前,C0X和T2X平臺已量產,E0X平臺正在研發中。
“當前新能源的市場結構決定了企業主要做兩頭市場,做中間段的市場很難。現在電池價格不斷上漲,這種情況下聚焦對價格不是特別敏感的用戶,推出大尺寸、高價位的車型才可以消納電池成本,所以我們做軸距2米9、3米的大尺寸平臺。明年9月奇瑞計劃上市第一款車,預計這款車售價在30萬左右,全面對標Model 3、Model Y。”尹同躍透露。
記者了解到,奇瑞與華為的合作也在推進之中,雙方計劃推出新品牌的高端電動車,但目前并未有公開消息可以披露。
與此同時,奇瑞新能源品牌也計劃在明年推出兩款新車。尹同躍透露:“奇瑞新能源品牌現在改叫iCar,未來目標是要做到100萬輛,其中,60萬輛為純電動車型,10萬輛為商用車,30萬輛為混動車型。”
值得一提的是,“瑤光2025”戰略也對奇瑞的資金投入提出了較高要求。 “未來五年,奇瑞計劃投資1000億元專門用于技術創新,培養研發人員超過2萬人,其中,軟件人才比例要超過50%。” 尹同躍說,這一資金相當于奇瑞控股集團2021年全年的營業收入(約1056億元)。據了解,奇瑞計劃在2025年前實現IPO,奇瑞旗下的一些優質零部件企業也有上市計劃。
重新梳理四大品牌定位
今年8月,奇瑞控股集團銷量約為14.2萬輛,同比增長111%;今年前8個月,奇瑞控股集團累計銷量約為74.9萬輛,同比增長30%。尹同躍認為,企業的高速增長與混改有很大關系,奇瑞完成混改后擁有了更多活力。
今年,奇瑞控股集團的銷量目標是確保150萬輛,沖擊200萬輛。在新的銷量目標下,奇瑞重新梳理和定位了旗下四大品牌:首先,奇瑞作為主品牌將會向電動化和智能化轉型,其消費群體定位為家庭人士;捷途今年的銷量目標為20萬輛,明年為50萬輛,其品牌定位是樂于出游的年輕人;星途今年銷量目標為10萬輛,明年則要突破20萬輛,客戶群體定位為有較高收入的家庭和準備換車升級的奇瑞車主;奇瑞新能源品牌(即奇瑞iCar)旗下的車型會通過搭載奇瑞iCar生態系統與奇瑞旗下其他車型進行區隔,明年計劃先推出兩款車型。
品牌梳理之外,奇瑞對車的理解也發生了改變。“過去奇瑞就是把汽車做出來,讓自己高興,但是會忘記客戶是誰?,F在我們會研究客戶為什么買我們的車。新的市場環境下,閉門造車不行,一定要研究客戶的行為。”尹同躍表示,未來奇瑞要更加關注消費者。
眼下,汽車行業正遭受著來自疫情、供應鏈不穩定和原材料上漲等多方面的沖擊。在此背景下,奇瑞的銷量并沒有出現較大波動,尹同躍向記者透露了其中的奧秘。“一方面,我們在擴大原有的國際主供應渠道,增加芯片供給;另一方面,我們也做了一些迂回技術方案,用供給不緊張芯片做成新的組合來代替緊張芯片的功能,這也依賴于奇瑞的技術。所以,在普遍缺芯情況下,我們受到的影響其實比別人小。”尹同躍說。
面對長遠的競爭,尹同躍認為,國內車企和各領域的供應商應該擁有“同享”思維。尹同躍說:“任何企業都不能變成獨立王國,我們都要聚焦自己的事。讓擅長的人去做他們擅長的事,大家相互合作。這樣社會效率才能提高,企業資源效率才能最大化。”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