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9-21 00:35:54
每經記者 程曉玲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孫志成
發放補貼鼓勵生育,越來越多地方開始跟進。
近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明確提出2023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 對新出生并戶口登記在云南的二孩、三孩分別發放2000元、5000元的一次性生育補貼,并按年度發放800元育兒補助 。
從公開報道來看,這是三孩生育政策實施以來, 首個明確在全省范圍內發放生育補貼的省份 。
國家衛健委黨組此前在《求是》雜志刊文指出,隨著長期累積的人口負增長勢能進一步釋放,我國總人口增速明顯放緩,“十四五”期間將進入負增長階段。
持續減少的出生人口,是導致人口增長拐點加速到來的關鍵因素。其中,云南頗為典型。統計數據顯示,這個西南邊境省份2021年的出生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長率均達到近十年最低水平,常住人口更出現負增長。
“壓力山大”的不只云南。2021年,全國多個省份出生人口創下數十年來新低,超半數省份常住人口均出現下降。云南之后,會有更多省份跟進嗎?
圖片來源:攝圖網-ID:501425182
根據云南省統計公報數據,2021年末,云南全省常住人口為4690萬人。全年出生人口44萬人,出生率為9.35‰;死亡人口38萬人,死亡率為8.12‰;自然增長率為1.23‰。
單看這一數據,相比出生率7.52‰、自然增長率0.34‰的全國平均水平,云南的生育水平其實并不算低。
不過,拉長時間線看,曾長期保持高生育水平的云南,其出生人口和出生率已開始出現連續下降趨勢。
從云南省統計局公布的歷年數據看(2020年相關數據未公布,不在此列),2012年至2021年十年間:
云南出生人口從2012年58.7萬人逐年增至2017年64.8萬人的頂峰,隨后下滑至2021年44萬人;
人口出生率從2012年12.63‰升至2017年13.53‰的頂峰后,逐年降至9.35‰;
自然增長率在連續8年保持6‰以上的高位之后,從2019年6.43‰大幅降至2021年僅1.23‰。
與此同時,云南省2021年的出生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均創下新低,成為過去十年的最低值。
生育率下降,一個直接影響就是青少年比重降低。
根據云南省七普數據,全省0-14歲人口占比為19.57%,相比六普時的20.73%,下降1.16個百分點。同期,全國0-14歲人口比重上升1.35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在這十年里,云南青少年人口增勢未達到全國平均線。
同期,云南15-59歲人口占比65.52%、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14.91%,分別比六普時下降2.68個百分點、上升3.84個百分點。
長遠來看,生育率持續降低,年輕人口比例減少,進而造成的“底部老齡化”,值得關注。
云南民族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豐慶、紅河學院商學院李麗在《云南人口撫養比的影響因素分析》一文中分析指出,1999-2019年云南總人口撫養比由52.3%下降至38.7%,但少兒撫養比由41.91%下降至25%,老年人口撫養比由10.39%上升到13.7%。
與此同時,“20年間云南人均GDP與中國人均GDP的差距越來越大,并在2019年達到了最大差值2.3萬元”。文章指出,照此進程發展下去,云南很可能提前進入“未富先老”的困境。
人口自然增長優勢減弱,這對于原本就面臨人口外流壓力的云南來說,顯然不容樂觀。
云南省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過去十年中,云南總人口年增長量大多維持在10萬人左右,2017年達到最高值16萬。 但在近三年里,年增量從2019年11萬降至2020年8萬,并在2021年由正轉負,急劇減少32萬。
這也是過去十年來,云南人口總量首次出現負增長。
具體到云南省16個市州,僅有5個市州七普較六普人口總量實現正增長,其余11個均為負增長。其中,楚雄人口減少超過26萬人,昭通、普洱、臨滄、大理4個市州人口減少超過10萬人。
從六普到七普,云南僅昆明、西雙版納、德宏、怒江4個市州總人口占全省比重有所提升,也就是跑贏了全省的人口增勢。
其中,比重上升最多的昆明,常住人口從643.2萬人增至846萬人,增量達到202.8萬。這一增量,比云南全省的人口增量(124.3萬人)還多了近80萬。
省會城市人口集聚效應進一步凸顯,使得昆明的人口首位度在十年間提升3.93個百分點。同期,西雙版納、德宏、怒江的比重提升均不足1個百分點,分別為0.29、0.15、0.01個百分點。
這四城之外,其余12個市州總人口占全省比重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
盡管人口流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云南省內的人口分布情況,但各市州尤其是人口大市出現的出生率下降趨勢,仍然不容忽視。
以云南省第二人口大市曲靖為例,當地七普總人口576.58萬人、占全省比重為12.21%,僅次于省會昆明。而憑借常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曲靖同時也是云南人口自然增長大市。
然而,2012-2021年間,曲靖人口自然增長率從6.59‰大幅降至1.55‰,常住人口也在同期減少23.5萬人。
在此背景下,云南官方近日公布的《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到2025年,積極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基本建立,人口出生下降趨勢緩解”。
為此,在降低生育成本方面,《實施方案》明確: 2023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對新出生并戶口登記在云南的二孩、三孩分別發放2000元、5000元的一次性生育補貼,并按年度發放800元育兒補助; 對新出生并戶口登記在云南的嬰幼兒購買意外傷害險給予每人每年50元參保補貼。
在此之前,全國已有四川攀枝花、甘肅臨澤、湖南長沙、黑龍江大興安嶺等地先后出臺或擬出臺發放生育補貼相關政策——
去年7月在全國率先出臺政策的攀枝花,明確為生二孩、三孩的家庭發放育兒補貼,每月每孩發放500元育兒補貼金,直至孩子3歲。截至今年3月,首筆發放金額達95萬元,共有650戶家庭領到育兒補貼金;
湖南長沙明確,對夫妻雙方共同依法生育三個及以上子女的本地戶籍家庭,三孩及以上每孩可享受一次性育兒補貼1萬元。據長沙市衛健委測算,這筆補貼每年需投入約2000萬元;
黑龍江大興安嶺在《大興安嶺地區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中提出,大興安嶺地區戶籍且在本地區工作生活的夫妻,生育第三個孩子給予一次性獎勵金2萬元。生育二孩每月發放300元育兒補貼,生育三孩每月發放500元育兒補貼,直至孩子3周歲。
不過,相比上述地區,此次云南出臺的政策是首次在全省范圍內落地,其中“將分娩鎮痛項目按程序納入醫保支付范圍”“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立三孩教育補貼制度”等舉措也頗具亮點。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將有更多地方跟進生育支持政策。
一方面,人口增長形勢依然嚴峻。我國近年來總和生育率降到1.3以下,生育水平持續走低,成為影響人口均衡發展的最主要風險。
另一方面,積極的政策信號不斷釋放。繼去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提出實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之后,今年8月國家衛健委、國家發改委等17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從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等7個方面,完善和落實財政、稅收、保險、教育、住房、就業等積極生育支持措施,并推出20項具體舉措。
不過,不少專家也提醒,就地方而言,只有結合自身實際,對準“痛點”、落到實處,才是保證生育支持政策有效性的關鍵所在。
記者|程曉玲 編輯|劉艷美?孫志成?杜恒峰
校對| 盧祥勇
|每日經濟新聞 ?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