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湖南和寧夏,雙向奔赴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9-21 21:10:05

“寧電入湘”將給寧夏和湖南帶來何種影響?在“西電東送”轉向新能源趨勢下,如何進一步破解西北地區新能源電力消納與調峰的關鍵問題?對于寧夏風光儲輸一體化的路徑探索,又能夠帶來哪些啟示?

每經記者 淡忠奎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圖片來源:新華社

一條規劃中1476千米的“電力高速公路”,將寧夏和湖南緊緊連在一起。

從去年5月寧夏、湖南簽署《能源合作備忘錄》以來,兩地主要領導頻頻互訪,謀劃“一線一園一基地”建設,并且合力將“寧電入湘”工程送入國家“十四五”電力規劃,轉而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

“寧電入湘”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工程途經寧夏、甘肅、陜西、重慶、湖北、湖南5個省份,按照年送電量400億-440億千瓦時設計,工程在“十四五”末投產后,將為湖南增加1/6的電量。

這也被兩地寄予“開創中西部省區合作新模式”的厚望。“寧電入湘,不僅幫助湖南解決用電問題,也是為寧夏自己找出路。”寧夏回族自治區發改委主任李郁華此前表示,寧夏資源豐富,但“棄風棄光”多,正全力推動能源轉型、產業升級。

近日,全國最大沙漠光伏基地——騰格里沙漠3GW新能源基地光伏復合項目在寧夏中衛正式開工,標志著全國首條以開發沙漠光伏大基地、輸送新能源為主的“電力高速公路”正在加速成型。

開工儀式現場 圖片來源:寧夏日報

從更大范圍來看,“寧電入湘”將給寧夏和湖南帶來何種影響?在“西電東送”轉向新能源趨勢下,如何進一步破解西北地區新能源電力消納與調峰的關鍵問題?對于寧夏風光儲輸一體化的路徑探索,又能夠帶來哪些啟示?

期待

去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常委、湖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潘碧靈提出,“十四五”時期落實國家碳排放碳達峰行動方案,湖南最大電力缺口可能超過1000萬千瓦。這令外界認識到,即便在2017年“甘電入湘”投入運行之后,湖南還是如此“缺電”。

“缺煤、無油、乏氣,水資源開發殆盡,新能源開發潛力有限。”在降碳和能源保供雙重壓力下,湖南能源對外依存度居高不下,保供形勢十分嚴峻。湖南省能源規劃研究中心發布的《湖南省能源發展報告2021》顯示,2021年湖南全省用電需求大增,最大負荷連續3次刷新歷史紀錄,實際用電需求突破3700萬千瓦,供電能力已達極限。

數據顯示,2021年湖南省發電量為1658.6億千萬時,排在全國第21位。從結構來看,風力發電、火力發電、水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分別為138.6億千瓦時、1016.4億千瓦時、486億千瓦時、17.7億千瓦時,占比分別為8.36%、61.28%、29.30%、1.06%。

總體來看,火力發電仍然發揮著壓艙石作用,新能源發電量則在持續攀升。但同期湖南省全社會用電量高達2154.5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7%。發電量與用電量之間的缺口,已經達到495.94億千瓦時。

其中,工業用電量1106.94億千瓦時,占比超過51%。作為工業發展的“糧食”,湖南工業用電量自2017年扭轉頹勢后連年增長。作為制造業大省和旅游大省,湖南的工程機械等世界級產業集群以及旺盛的服務業發展,都離不開電力支撐。

自身發電量不足,自然對外依賴程度不斷加深。2017年至2021年,湖南能源對外依存度分別為78%、82.4%、81.6%、81.2%、82.9%,持續高位運行。其中,2021年外電入湘電量360.6億千瓦時,兩年年均增速達到21.4%。

這也是湖南對于“寧電入湘”如此期待的原因。根據規劃,該項目將于2025年投產,年送電量可達400億-440億千瓦時。以2021年湖南全社會用電量為參照,寧夏將為其增加1/6的電量。

這也意味著,湖南將用上更多來自西北的清潔能源。這也將有利于湖南調整能源結構,緩解降碳與保供的雙重壓力。

反哺

從電力供應角度看,寧夏恰恰站在湖南的“對立面”?;仡?ldquo;西電東送”十余年,國網寧夏電力累計外送電超過5000億千瓦時,并且在2021年突破900億千萬時,實現連續6年百億級增長。

作為全國首個新能源綜合示范區,寧夏“風”“光”獨好。2021年,寧夏新能源裝機容量突破2800萬千瓦,新能源占全區發電裝機比重達47%,年發電量46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2.4%。

為保障新能源電力有效消納,寧夏陸續建設了兩條電力外送大通道,以新能源和火電“打捆”的外送模式,盡可能將本地用不完的“綠電”外送。即便如此,隨著新能源電力迅速增長,也亟待開辟更多直流外送通道。

圖片來源:新華社

在此背景下,國網寧夏電力提出建設寧夏至華中(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推動寧夏電網外送能力從1400萬千瓦時提升至2200萬千瓦時,進一步解決新能源并網消納問題。

很快,寧夏、湖南“一拍即合”,“寧電入湘”屢屢創下加速度。不久前開工建設的全國最大沙漠光伏基地,即是重點配套工程。該項目裝機總容量300萬千瓦,總投資152.5億元。項目建成后,每年發電量將達到約57.8億千瓦時,實現營業收入15億元,上繳稅收2.3億元,提供就業崗位1500個,每年可節約192萬噸標準煤。

更為重要的是,雙方謀劃的“一線一園一基地”布局并不局限于輸電,更在于以此來撬動“能源+產業”區域合作。

“一線一園一基地”,即寧夏至湖南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紅寺堡湘投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園以及紅寺堡新能源基地,將帶動華自科技、哈電風能、中車株洲所等一大批湖南優勢企業落地,逐漸形成規模較大、上下游配套完整的新能源裝備產業鏈。

這種“能源+產業”的模式,在以往的“西電東送”工程中并不多見。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湖南也正在利用工程制造的產業優勢,反過來為寧夏“充電”。在“寧電入湘”等工程的強勁帶動下,2021年寧夏新增清潔能源企業數、新能源發電量、清潔能源產業產值增速均實現40%以上的高速增長。

寧夏方面此前還提出,將以實施“寧電入湘”工程為載體,打造中西部合作共贏典范,加快推進兩省區合作共建的光伏基地、產業園區,推動寧夏產業鏈、供應鏈與湖南全方位對接、深層次融合,共同建設清潔能源產業集群。

探索

在廣袤的西北地區,除寧夏外,內蒙古、青海和甘肅也是“風光正盛”。

不過,這些西北省份的“棄風棄光”現象也引發外界擔憂?!栋朐抡劇冯s志年初曾撰文指出,由于本地消納能力有限,加之外送通道建設滯后,西部部分地區被迫“棄風棄光”。在新能源發電集中的時段,一些地方火電機組調峰能力短缺,影響了電網安全運行。

圖片來源:新華社

“棄風棄光率比較高,像甘肅、寧夏等省份多是歷史遺留問題。”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袁家海告訴城叔,過去基地建設很多,但是區域內部輸電線路建設不配套或者沒有合適的規劃空間,導致電網和電源之間缺乏協同;另外,一些基地建設時沒有溝通好送端市場,包括中長期合同可能沒有簽下來,“建設后就等著國家來給你消納,肯定是會出問題的”。

比如,早年間甘肅的“風電三峽”項目,就曾被外界質疑為“大建大棄”。

不過,袁家海認為,這一現象近兩年正在發生變化,全國出現電力供給形勢偏緊的趨勢,在“雙碳”目標要求下,每個省份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納占比都有考核,所以中東部省份接納外來“綠電”的意愿就會強烈很多。

這也是“寧電入湘”快速推進的重要原因。今年5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的《關于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要加大力度規劃建設以大型風光電基地為基礎、以其周邊清潔高效先進節能的煤電為支撐、以穩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壓輸變電線路為載體的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

除送端市場和通道建設外,亟待破解的另一個問題是“調峰”——因為新能源出力隨機性、波動性、不確定性強,如何破解“大裝機、小電量”難題,也是制約新能源電力消納的重要因素。在這方面,寧夏風光儲輸一體化的探索具有借鑒意義。

在“寧電入湘”工程中,寧夏在建設400萬千瓦煤電之外,配套建設新能源1300萬千瓦(中衛沙漠光伏600萬千瓦、紅寺堡戈壁光伏300萬千瓦與中衛海原等風電400萬千瓦),新能源占比達到76.5%。

“按現有調節能力,火電可以在120萬~400萬千瓦時之間運行,光電在白天理想情況下可以達到900萬千瓦時。”袁家海認為,煤、風、光之間能夠實現多能互補組合,比如白天以少量火和風、光運行為主,晚上可能煤電出力300萬千瓦時,風電可能有200萬千瓦時出力。將它們組合在一起,再與需求側的特性相匹配。

不過,袁家海分析認為,按現在的標準儲能規模應該不會很大,比如配額在15%到20%。“因為儲能現在本身造價很高,如果規模太大,綜合風和光加在一起的度電成本會大幅上漲,對于受端的接納程度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新能源 電力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