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9-22 18:19:49
◎招股書顯示,AR/VR營銷服務業務是飛天云動目前的主要收入來源。根據艾媒咨詢數據,按收入計算,飛天云動在AR/VR內容及服務市場的市占率排名第一,占據2021年總市場份額的2.6%。但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飛天云動在AR/VR業務的推廣上耗費了大量流量獲取成本,每年以億元計算;而技術研發開支,每年僅過千萬元。
每經記者 畢媛媛 每經編輯 董興生
9月22日,據港交所披露,飛天云動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飛天云動”)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申萬宏源香港為獨家保薦人。
頂著“元宇宙第一股”名號的飛天云動,在上市前已獲得資本市場的關注以及多輪融資。
招股書顯示,AR/VR營銷服務業務是飛天云動目前的主要收入來源。根據艾媒咨詢數據,按收入計算,飛天云動在AR/VR內容及服務市場的市占率排名第一,占據2021年總市場份額的2.6%。
但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飛天云動在AR/VR業務的推廣上耗費了大量流量獲取成本,每年以億元計算;而技術研發開支,每年僅過千萬元。
2019年,飛天云動完成由游戲業務向AR/VR內容及服務業務的轉型,同年8月27日,前身公司掌中飛天正式于新三板摘牌。到了2021年11月,飛天云動正式宣布發布飛天元宇宙平臺,緊接著的2021年12月28日,飛天云動在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材料。
可以說,過去幾年,飛天云動的每一步都走在資本風口上,直到通過上市聆訊。那么,飛天云動真的可以高枕無憂了嗎?
圖片來源:公司官網
2016年,AR/VR技術開始在各類場景中應用落地,中國AR/VR內容及服務市場的發展也開始起步。艾瑞咨詢數據顯示,按收入計,AR/VR內容及服務市場的市場規模從2017年的人民幣11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人民幣217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10.2%。預計到2026年,AR/VR內容及服務市場的市場規模將達人民幣1302億元。
把握這一風口,飛天云動成了“吃到螃蟹”的公司。
招股書顯示,AR/VR營銷服務業務是飛天云動目前的主要收入來源。根據艾媒咨詢數據,按收入計算,飛天云動在AR/VR內容及服務市場的市占率排名第一,占據2021年總市場份額的2.6%。
飛天云動自稱,公司合共為包括娛樂、教育、文旅、技術、保健及汽車等行業的超過50名廣告客戶提供AR/VR營銷服務及推廣超過250件廣告產品,大部分為應用程式及網站。
2020年,飛天云動將AR/VR SaaS作為業務重心之一后,該業務呈現高速增長。具體而言,飛天云動AR/VR SaaS業務的收入由2019年的650萬元增加41.8%至2020年的920萬元,并進一步增加122.9%至2021年的2060萬元,并由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三個月的210萬元增加353.2%至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三個月的950萬元。截至2022年3月31日,飛天云動的AR/VR SaaS付費訂購用戶數目達到超過2200名。
飛天云動對AR/VR幾乎是全情投入。根據招股書,2019年、2020年、2021年及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三個月,公司AR/VR營銷服務、AR/VR內容及AR/VR SaaS業務產生的收入為1.9億元、2.7億元、5.6億元及2.3億元,分別占同期總收入的約75.3%、78.5%、93.8%及100.0%。
但是,每經記者發現,飛天云動在AR/VR業務推廣方面,耗費了大量流量獲取成本。在具體的收入成本明細上,飛天云動在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截至3月31日止三個月的流量獲取成本分別為1.15億元、1.38億元、3.11億元和1.27億元,分別占收入成本總額的65.6%、59.2%、74.2%和81.5%。
圖片來源:招股書截圖
而在研發開支方面,飛天云動付出得并不算多。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截至3月31日止三個月,公司開發開支分別為1143萬元、1505萬元、2170萬元和815萬元。
圖片來源:招股書截圖
短板顯而易見,飛天云動在招股書中表明,有意加強研發能力,且“由于AR/VR內容及服務行業(即元宇宙場景應用層)為新的及正在發展的行業,我們的高歷史增長率未必能夠作為未來業績的指標”。
資料顯示,飛天云動的前身掌中飛天成立于2008年,最早為游戲研發發行商。2017年,飛天云動由游戲業務轉向AR/VR內容及服務業務,并于2019年完成轉型。
轉型后的2019年8月27日,掌中飛天正式于新三板摘牌。根據摘牌前的收市價人民幣38.63元,彼時公司的市值約為3.5億元。
不過,直到2021年11月,飛天云動才正式發布飛天元宇宙平臺。緊接著的2021年12月28日,飛天云動在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材料。
在上市申請材料中,飛天云動的主體圍繞著“AR/VR”以及“元宇宙”。每經記者在招股書中發現,關于“AR/VR”的相關詞匯高達1670個,“元宇宙”則被提到了318次。
雖然飛天云動表示“由于我們的飛天元宇宙平臺計劃屬初步階段,并無肯定的變現業務模式,我們飛天元宇宙平臺的發展及未來營運屬高度不確定,而可能無法完全辨別我們所面臨的趨勢”,但打上“元宇宙第一股”的概念,飛天云動仍然受到了資本市場的重視。
2021年起,元宇宙成為熱門詞匯,但元宇宙仍處于初期發展階段。《中國元宇宙投融資數據報告》顯示,目前中國元宇宙融資額達54.6億元、中國虛擬人企業達16萬家、支持元宇宙的省/市達20多個。前不久,服貿會發布的藍皮書顯示,我國元宇宙上下游產業目前產值超過400億元。
招股書顯示,飛天云動的控股股東為汪磊、李艷浩,二者為一致行動人,雙方通過全資控股的企業合計持有飛天云動49.66%的股份;此外,飛天云動還有持股38.06%的機構股東以及持股12.28%的自然人股東。機構股東中,包括了同創偉業、西安智耀、賽富動態、大運河(南京)基金、合肥水木、陝西大數據、寧波米度、國創飛天、開源未來、天津星火、西安碧悅、中桐芯源、南昌小藍、深圳栗子、深圳領航、濟南泰岳、上海蟄紀及海南易林等多家公司。
圖片來源:招股書截圖
從2020年7月起,飛天云動開始了融資之路,先后進行了A輪、A+輪、B輪、C輪等多輪融資。
不過,當前大多“AR/VR”以及“元宇宙”的專利被微軟、蘋果、三星以及互聯網大廠把持,飛天云動上市后的獨家優勢,仍需探索和確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