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9-25 21:56:33
每經記者 黃宗彥 每經編輯 黃博文
9月22日,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22中國平臺經濟ESG趨勢與實踐研討會”在線上召開。此次研討會主題是“參與者生態:共創商業之上的價值”。
作為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觀,ESG為企業提供了更好應對一系列全球性風險和挑戰的行動框架,也越來越成為全球范圍內衡量一家好公司的重要標準。與此同時,中國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特別是平臺經濟,也在積極踐行ESG,探尋可持續發展之路。比如,阿里巴巴集團日前發布了《2022阿里巴巴環境、社會和治理報告》,提出要“創造商業之上的價值”,其中“構建參與者生態”是其踐行ESG的三個重要支柱之一。中國超大市場規模,為踐行ESG提供了獨特的土壤。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平臺經濟之上,各方生態也活躍地參與到與阿里一起共建可持續發展能力中來,阿里巴巴提供了一份重要的參考樣本。
問題是,平臺經濟如何構建“參與者生態”?在ESG實踐中,構建參與者生態,面臨什么困難和問題?如何匯聚參與者生態的力量更好地承擔企業環境責任、社會責任和實現公司治理?
對此,阿里巴巴ESG策略負責人、羅漢堂可持續發展科學家劉偉,ESG領域專家中財綠指首席顧問施懿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常紀文,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新經濟智庫首席研究員朱克力等來自相關領域的嘉賓,在研討會上分享了精彩觀點。
從左至右:施懿宸、朱克力、常紀文、劉偉
數字經濟平臺是踐行ESG的豐厚土壤
平臺經濟正在成為ESG實踐的重要力量,并且正在探尋ESG的中國方案,擁有世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的中國土壤,參與者生態理念應運而生。
所謂參與者生態,指的是有多方利益相關者共同參與的商業和生活生態。數字平臺通過承擔社會責任、運用科技創新和推動參與者生態,可以匯聚多方力量,找到成體系、可規?;?、符合公共利益的協作解決方案。與以往僅關注股東、投資者的利益回報不同,參與者生態還囊括員工、消費者、社區、政府等社會層面的參與方,評價一家企業價值,也從單一的利潤維度,拓展到其對社會貢獻的更豐富層面。
阿里巴巴ESG策略負責人、羅漢堂可持續發展科學家劉偉表示,在一個商業生態系統中,除了股東之外,各種各樣的利益相關者為達成各自的目標形成動態的關聯共生關系。從誕生之初便連接多方的數字經濟平臺,天生就擅長聚合生態參與者的力量,建立連接各方的“生態網絡”。而且,數字平臺上的利益相關者種類豐富且數量龐大,平臺企業作為平臺生態的關鍵物種,有義務也有必要參與完善這樣一個生態,形成多方合力、共同促進經濟繁榮。
談及構建參與者生態對ESG實踐的意義,中財綠指首席顧問施懿宸認為,以阿里為代表的中國平臺企業,將海外ESG的理論在中國土壤落地,形成參與者生態,在國際上是一種創新實踐。施懿宸介紹,首先,參與者生態能夠實現經濟學上的局部均衡,當前綠色產品難以推廣的困難之一是較高的綠色溢價。而平臺能夠拉通消費者需求與商家供給,實現雙方在各自有限資源下的效用最大化,在技術驅動——生產低碳產品——增加綠色消費需求的循環過程中,降低綠色溢價,消費者和廠商都能獲益。其次,跨部門參與者的生態體系可以打破商業社會中的信息不對稱。參與者生態是各利益相關方共同構建的系統,有別于傳統商業邏輯,平臺可以幫助消費者獲得更全面的廠商和監管信息,從而更有效地作出綠色低碳的消費行為。最后,平臺的技術創新應用,可以幫助激勵并激勵參與者生態體系內的碳排放,例如阿里巴巴推出的88碳賬戶,這是國內第一個多場景、覆蓋超10億人的消費者碳賬戶體系,以“1+ N”母子賬戶的形式呈現,不僅匯集了用戶在餓了么、菜鳥、閑魚、天貓等平臺上產生的減碳量,也用激勵的方式鼓勵用戶踐行低碳生活方式。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常紀文表示,平臺經濟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數字化、智能化催生的經濟形態。我們需要順應這樣的發展趨勢和經濟形態,并且把它和社會責任、環境保護有機結合起來,規范平臺經濟的發展。參與者生態為此提供了一種全方位的解決方案,有利于優化內部約束激勵機制,對外承擔社會責任,擴展平臺經濟發展空間。
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新經濟智庫首席研究員朱克力稱,構建參與者生態標志著自傳統工業時代以來的所有者主導型經濟轉向參與者生態型經濟的動員和實踐。而平臺經濟在ESG的實踐當中構建參與者生態,實際上是利益相關者經濟的一種更為積極的表達。并且,從大的時代背景來看,數字平臺將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扮演引領者角色,這是社會發展的一種必然選擇。
將ESG融入商業設計是商業社會共同選擇
參與者生態既是時代的產物,也是商業社會的共同選擇。構建參與者生態需要聚合各方參與者,其中包括政府機構、市場主體和社會公眾等,只有激發他們的積極性,才能催生出最大的合力。
劉偉表示,作為平臺企業,阿里巴巴已開始探索將商業設計融入公共事務的議題,在業務中推動各方積極響應社會責任。比如,高德導航和北京市政府合作推出了 MaaS平臺,鼓勵大眾使用公共交通綠色出行,并引入碳交易環節,形成減碳——碳交易——獲得權益的正反饋和正循環,用戶通過高德綠色出行節約的碳量,以公交卡等形式反饋回用戶。此外,鄉村振興的實質也是為縣域構建參與者生態,完善鄉村價值鏈,幫助當地產品走出去、關鍵人才走入鄉村、加強青少年和職業教育以及為居民提供更好的數字政務服務等,從而讓鄉村成為可以安居樂業的好地方。最后,平臺通過升級治理能力,對消費者和商家進行規范和教育,減少和杜絕違法違規的消費行為,也是構建參與者生態的重要手段。
在施懿宸看來,在構建參與者生態的過程中,數字平臺需要發揮兩點作用。一方面,平臺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和搜索成本,幫助商品尤其是農產品更好地在城市之間流通,減少中間渠道,做到還利于農民與消費者;另一方面,平臺對選品進行把關,選出綠色低碳的產品,避免劣幣驅逐良幣。最后,由監管部門出臺相應的監管標準和政策,建立激勵機制,都可以在平臺上進行落實。
朱克力進一步補充道,在數字經濟時代,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和創新力量,應主動融入并積極推進經濟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引擎的綠色發展。同時,企業需要對政策要求、社會訴求、市場需求、企業邊界風險等外部因素做到心中有數。在此基礎上,各類市場主體應爭相成為參與者生態當中的有機組成部分。
構建參與者生態,是提升企業經濟價值的過程,也是促進全社會綠色低碳發展的過程。常紀文建議,平臺可以對每一種產品的碳排放量進行核算和標注,以供消費者選擇,尤其是鋼材、水泥、建材、玻璃和紙張等碳排放量較高的商品,因為這些工業產品有更高的減碳空間。到2030年后,我國的碳排放總量管理,地方企業的碳排管理越來越嚴格,會倒逼生產端、物流端以及最終的消費端,都會主動參與平臺經濟,實現全系統、全過程減排。
構建信任是參與者生態的基礎
參與者生態的ESG實踐,是數字平臺ESG戰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可否認的是,當下我國平臺經濟參與者生態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并且在探索ESG路徑的過程中還存在不少挑戰。
劉偉認為,綠色低碳轉型是數字平臺當前最大的ESG議題,但在實踐中仍缺少兩個核心指標,一是商品的碳排放數據。目前,全國甚至全球的絕大多數商品和服務仍缺少完善的碳標簽信息,例如商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跡數據;二是缺少商品相應的綠色標準。除了白色家電外,更多商品的綠色屬性無章可循,導致綠色商品的種類和銷量占比低,推進綠色消費的進展緩慢。這也導致了綠色商品的供給和需求無法實現有效的增長,轉型仍面臨現實的困難。
他進一步補充道,構建參與者生態從中觀層面面臨3個挑戰,分別是構建信任、創建有效連接和鼓勵創新。參與者生態既是目的也是手段,需要把ESG融入到商業設計中。但這對于具體的行業和部門而言并不容易,盡管如此,和參與者一起定義問題,再將問題帶到商業設計中,是一起產生新的、更有社會責任的商業結果的必由之路。
對此,常紀文提出三個建議。首先是建立國家的平臺經濟體系,單靠第三方平臺的力量遠遠不夠。同時,在各個地區也建立自己的統一平臺,結合綠色低碳理念,也符合雙循環戰略要求。第二是對數字平臺進一步規范、立法。在過去的十年,特別是過去的五六年時間,部分平臺經濟也出了問題,比如圈錢跑路,經營不善倒閉等,需要進一步立法規范,加強監管。第三是平臺經濟要注重保護個人和單位的數據隱私。
朱克力指出,當前商業環境越來越復雜,不確定性越來越多,市場需要包容開放的環境。尤其在當前穩經濟穩增長的背景下,應消除大眾對平臺經濟這種新經濟形態的擔憂。其次是平臺需要進一步提升數字生態的創新能力,更好地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此外,數字平臺還需要一個科學有序的評價體系。
記者了解到,今年9月2日,在2022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成立科技倫理治理委員會,并引入7位外部顧問委員。委員會提出“以人為本、普惠正直、安全可靠、隱私保護、可信可控、開放共治”六大科技倫理準則,重點推動算法治理、隱私保護、倫理制度建設等工作,提升公司整體科技自省和自律的水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