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每經熱評丨新股破發背后 定價環節應多一分理性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9-25 21:56:47

每經記者 王硯丹    

每經評論員 王硯丹

上周新股頻現破發,曾經的“香餑餑”變成“燙手山芋”。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9月19日至9月23日,共有12只新股上市(不含京交所個股,下同),其中7只新股遭遇首日破發,破發比例近六成。其中9月19日,5只新股上市3只破發;9月21日,4只新股中有3只破發。

時逢2021年9月詢價新規正式實施一周年。新股頻頻破發讓中簽者心里“涼涼”,新股棄購數攀升、有效申購戶數下降等指標,也直觀反映出近期新股市場遇冷的現實。

出現新股破發的原因有很多。市場環境是一大重要因素。上周上市的新股多數是在8月底9月初完成發行,近半個月以來,受歐美主要經濟體激進加息等影響,A股市場跟隨下跌,對上市新股尤其是高價發行的新股產生不利影響。

但注冊制下,詢價對象均是專業機構投資者,他們獲得的信息更充分、專業性更高,保薦機構也是既熟悉公司又熟知市場的專業人士。普通投資者亦期望,他們能對擬上市公司作出合理的價值判斷。當高價新股上市即大幅破發,對市場信心也會形成較大傷害。

過高的定價,遠超實際投資需求的超募資金,帶來了破發,也帶來了無數吐槽。如有的網友就在社交媒體質疑:“便攜式儲能已是一片紅海,欺負我們只認儲能二字?賺超募的錢,股民太慘了。”

拋開情緒因素不談,該網友所提到的問題,也是注冊制改革之后A股市場遇到的新問題。在資本市場深改之后,不少新興行業公司甚至是虧損的初創企業通過IPO登陸A股市場,它們帶來了全新技術,但也帶來了一些未經驗證的商業模式。用過去的估值體系、投資標準來判斷它們的價值變得更加困難。投資這類行業或公司,不可避免會帶有講故事、談預期的成分。在新股發行環節,發行人、投資者、保薦機構之間的博弈也變得更加復雜。

過去核準制時代,新股發行被設置了23倍市盈率的參考標準,某種程度上壓低了新股一級市場定價,給予了二級市場爆炒空間,造成了新股“不敗神話”。注冊制之下,尤其是新股詢價機制改革后,新股定價由買賣雙方博弈決定,考驗著賣方(投行)的估值定價能力,也考驗著買方(詢價者)的價格發現能力。

筆者認為,買賣雙方在定價環節,均應多一分理性,尤其是對某些熱門賽道更需如此。只有買賣雙方對行業前景、市場環境作出更為專業的判斷、審慎的評估,才能最大程度上將新股發行價格維持在平穩的、相對合理的位置。

當然,參考海外成熟市場經驗,市場化定價之下,新股破發是常見現象。破發對一個健康的市場而言不一定是消極因素,破發本身會不斷促使新股定價回歸理性。一些受短期市場因素影響而出現破發的個股,如果自身經營良好,其二級市場價格最終會回歸真實價值。只是上周新股破發再次提醒投資者:打新之前,需要多做功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評論員王硯丹 上周新股頻現破發,曾經的“香餑餑”變成“燙手山芋”。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9月19日至9月23日,共有12只新股上市(不含京交所個股,下同),其中7只新股遭遇首日破發,破發比例近六成。其中9月19日,5只新股上市3只破發;9月21日,4只新股中有3只破發。 時逢2021年9月詢價新規正式實施一周年。新股頻頻破發讓中簽者心里“涼涼”,新股棄購數攀升、有效申購戶數下降等指標,也直觀反映出近期新股市場遇冷的現實。 出現新股破發的原因有很多。市場環境是一大重要因素。上周上市的新股多數是在8月底9月初完成發行,近半個月以來,受歐美主要經濟體激進加息等影響,A股市場跟隨下跌,對上市新股尤其是高價發行的新股產生不利影響。 但注冊制下,詢價對象均是專業機構投資者,他們獲得的信息更充分、專業性更高,保薦機構也是既熟悉公司又熟知市場的專業人士。普通投資者亦期望,他們能對擬上市公司作出合理的價值判斷。當高價新股上市即大幅破發,對市場信心也會形成較大傷害。 過高的定價,遠超實際投資需求的超募資金,帶來了破發,也帶來了無數吐槽。如有的網友就在社交媒體質疑:“便攜式儲能已是一片紅海,欺負我們只認儲能二字?賺超募的錢,股民太慘了。” 拋開情緒因素不談,該網友所提到的問題,也是注冊制改革之后A股市場遇到的新問題。在資本市場深改之后,不少新興行業公司甚至是虧損的初創企業通過IPO登陸A股市場,它們帶來了全新技術,但也帶來了一些未經驗證的商業模式。用過去的估值體系、投資標準來判斷它們的價值變得更加困難。投資這類行業或公司,不可避免會帶有講故事、談預期的成分。在新股發行環節,發行人、投資者、保薦機構之間的博弈也變得更加復雜。 過去核準制時代,新股發行被設置了23倍市盈率的參考標準,某種程度上壓低了新股一級市場定價,給予了二級市場爆炒空間,造成了新股“不敗神話”。注冊制之下,尤其是新股詢價機制改革后,新股定價由買賣雙方博弈決定,考驗著賣方(投行)的估值定價能力,也考驗著買方(詢價者)的價格發現能力。 筆者認為,買賣雙方在定價環節,均應多一分理性,尤其是對某些熱門賽道更需如此。只有買賣雙方對行業前景、市場環境作出更為專業的判斷、審慎的評估,才能最大程度上將新股發行價格維持在平穩的、相對合理的位置。 當然,參考海外成熟市場經驗,市場化定價之下,新股破發是常見現象。破發對一個健康的市場而言不一定是消極因素,破發本身會不斷促使新股定價回歸理性。一些受短期市場因素影響而出現破發的個股,如果自身經營良好,其二級市場價格最終會回歸真實價值。只是上周新股破發再次提醒投資者:打新之前,需要多做功課。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