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這只200億總規模國資母基金,將延長6年存續期!什么信號?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9-29 22:23:49

每經記者 李沛沛 每經編輯 趙云

9月29日晚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上市公司廣百股份發布公告稱,其出資參與設立的廣州國資國企創新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廣州國資創新基金)已于今年8月到期,基金管理人向合伙人提請延長存續期限。該公司已審議通過,同意在工商登記層面上變更廣州國資創新基金合伙期限為長期,在基金運營層面上延長基金存續期至2028年8月11日。也就是說,該基金的存續延長了6年。

公開資料顯示,廣州國資創新基金成立于2016年8月,由國資收益、市屬企業聯合出資,聯動聚集社會資本發起設立子基金,首期總規模將超過200億元。啟信寶數據顯示,廣州國資創新基金對外一共有32項投資,其中參與設立的基金GP不乏紅杉中國、中金資本、鼎暉等頭部機構。

近兩年來,大量國資背景的母基金正面臨到期,如何退出成為頭等大事。有公開數據顯示,當前約4000億規模的引導基金正進入退出期,約1萬億規模的引導基金將在未來兩年進入退出期。廣州國資創新基金的延長存續期限成為其中一種解決方案。

存續期將延長至2028年8月11日

廣州國資創新基金成立于2016年。這一年,廣州市政府常務會審議通過《關于推動市屬國有企業加快創新驅動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末,打造10家水平居于全國前列的創新骨干企業,同時發起成立廣州國資創新基金,首期規模超過200億元。

根據廣百股份發布的公告,該公司以自有資金出資1億元、其控股股東廣州嶺南商旅投資集團認繳出資2億元參與了廣州國資創新基金的設立。基金規模26.1億元,管理人是越秀金控旗下的越秀產投,存續期為5+1年。

投資方向上,廣州國資創新基金重點關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智能裝備及機器人、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消費升級等新興產業領域。緊密跟進中央及省市國企混改項目,優先關注市屬國資體系內優質項目、可落地廣州市項目等。

啟信寶數據顯示,這只基金自成立以來對外投資出手了32次,仍然存續的有30家,其中2家直投的企業分別是國內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的龍頭企業紫光展銳和大數據獨角獸公司數夢工場。其余28項均是投資子基金或作為LP參與基金出資設立,而這些基金的GP不乏紅杉中國、中金資本、鼎暉、中信證券旗下金石投資等知名機構。

根據公告,在基金運營層面上,廣州國資創新基金的存續期將延長至2028年8月11日,也就是延長了6年。廣百股份在公告中指出,廣州國資創新基金基金已運作6年,整體運營情況良好,本次延長基金存續期限有利于為該公司創造可持續的現金分紅。另外,基金部分已投項目暫未退出,本次延可以使項目未來尋求合適的時機和方式退出,從而保障合伙人利益。

國資母基金迎到期潮,如何退出成關鍵

廣州國資創新基金的到期并延長存續期,是今年母基金到期潮的一個縮影。

根據私募通數據,政府引導基金在2015~2017年迎來了一波設立高峰,在這兩年設立的基金數量分別達到314只和461只。規模也是屢攀高峰,2016年的政府引導基金規模達到了驚人的8580.66億元。

這部分基金中,有不少采用的是5+1或5+2的存續期,也就是說將在今年和近兩年迎來一波集中到期潮。中金資本數據也顯示,目前約4000億規模的引導基金正進入退出期。

2020年,財政部發布了《關于加強政府投資基金管理提高財政出資效益的通知》(財預〔2020〕7號),指出一些政府投資基金存在政策目標重復、資金閑置和碎片化等問題,要求加強對設立基金或注資的預算約束、提高財政出資效益,促進基金有序運行,例如健全政府投資基金退出機制,設立基金要規定存續期限和提前終止條款,并設置明確的量化指標等等。

近年來,2016年左右集中設立的政府引導母基金的運作重心逐漸轉向存量管理。為了提升基金業績回報,不少母基金加大了直投業務。在實踐中,也早就有母基金嘗試通過流動性更強的二手交易解決退出難題,直接推動了S基金近年的快速發展。

有國資背景基金人士告訴每經記者,實操中政府引導母基金退出面臨著一些難點,例如國資轉讓流程的復雜性、容錯機制還需要優化、S基金份額缺乏公允定價等等。近日,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等6家單位聯合發布《關于支持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開展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試點工作的若干意見》,就為國有基金轉讓提供了定價依據,有助于母基金等機構更好、更暢通地通過S基金實現退出。

“延長存續期當然是一種方式,S基金未來的發展前景也值得期待,母基金應該積極尋求二手交易的機會。同時從自身角度出發,還是要持續提升退出管理能力。”上述國資基金人士建議。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665943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