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0-03 00:09:01
每經編輯 王月龍 蓋源源
據央視新聞報道,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在俄媒10月2日播出的一檔新聞節目上表示, 從技術上講,修復“北溪”天然氣管道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但是類似事故以前從未發生過,因此完成修復工作需要時間和足夠的資金。
當天稍早前,丹麥能源署表示, “北溪-1”天然氣管道已停止泄漏氣體, 壓力穩定。另據德國媒體1日報道,“北溪-2”天然氣管道發言人稱,管道內氣壓和水壓已經達到平衡,管道已經不再泄漏氣體。
據央視財經報道,當地時間9月30日,挪威大氣研究所表示,“北溪”天然氣管道泄漏后,該地區上空形成大片甲烷云并不斷蔓延、擴散,截至當天, 已有至少8萬噸甲烷氣體擴散到海洋和大氣中。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9月30日說,這可能是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一起甲烷泄漏事件。
甲烷是天然氣的主要成分,也是一種重要的溫室氣體。專家表示,長期來看, “北溪”泄漏的大量甲烷將對氣候產生災難性影響, 或將在波羅的海地區造成嚴重的生態危機。
專家稱“北溪”漏氣接近瑞典全年溫室氣體排放量
據新華社報道,瑞典環境保護局專家29日說,“ 北溪”管道泄漏出的天然氣與瑞典全年溫室氣體排放量接近, 會對氣候產生影響。
瑞典電視臺29日援引瑞典環境保護局環境經濟學家馬茨·比約塞爾的話說,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甲烷是一種比二氧化碳作用更強的溫室氣體,但在大氣中分解得更快。在100年區間里,甲烷對氣候變暖的作用是二氧化碳的28倍;而 在20年區間里,它的影響 是二氧化碳的84倍。 多位專家認為以20年區間來測算此次泄漏更加適用。
比約塞爾說,計算顯示,在20年區間里,“北溪”管道此次泄漏的甲烷氣體相當于4000萬噸二氧化碳,與瑞典去年4800萬噸的全年溫室氣體排放量接近。
挪威大氣研究所30日表示,“北溪”管道泄漏后, 該地區上空的甲烷濃度“極高”,并在瑞典上空形成大片甲烷云。 連日來,甲烷云不斷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空蔓延擴散。該研究所此前估計“北溪”天然氣管道的甲烷泄漏量可能至少達4萬噸,但最新數據顯示,截至30日,已有至少8萬噸甲烷氣體擴散到海洋和大氣中,相當于挪威石油和天然氣行業全年甲烷排放量的4倍多。
丹麥能源署27日證實,26日丹麥附近水域的“北溪-2”管道發現一個泄漏點,之后“北溪-1”管道又發現兩個泄漏點。瑞典海岸警衛隊29日宣布又發現“北溪-2”管道一個新的泄漏點。目前在“北溪-1”和“北溪-2”管道上共發現4個泄漏點,分別位于瑞典和丹麥附近水域。
“北溪”管道“漏氣”
美國輿論炸鍋
據新華社報道,多國懷疑“北溪”天然氣管道遭蓄意破壞,美俄相互指責,與此同時美國輿論也炸開了鍋。美國時政評論人士杰克遜·欣克爾認為, 隨著“北溪”管道被破壞,歐盟同俄羅斯達成和平協議的前景更加渺茫。
圖片來源:新華社
美國總統拜登9月30日首次回應“北溪”管道受損事件,稱其遭“蓄意破壞”。他還說,美方目前尚不清楚實情,“事情冷卻下來后,我們會在適當時候派潛水員(潛入海底)探查究竟”。
拜登的說法顯然不能讓美國網友們信服。 有人認為美國裝模作樣、賊喊捉賊。 美國福克斯新聞臺主持人塔克·卡爾森日前在一期節目里暗示“北溪”管道遭破壞與美國有關。
卡爾森認為,俄方不太可能去破壞“北溪”管道,因為 這些管道不僅能為俄羅斯帶來權力和財富,而且能夠制衡其他國家。 卡爾森的言論在美國輿論場引發爭議,但也有人表示認同,認為俄方破壞“北溪”管道的說法說不通。
一些網友則得出了自己的結論:是美國干的。
美國政治分析人士安德魯·科里布科通過社交媒體視頻發布評論說,現在還沒有任何證據顯示誰破壞“北溪”管道以及動機是什么,但可以看到“北溪”管道被破壞有三重影響。首先,人們對于從俄羅斯向德國輸送能源的可靠性的信任被摧毀;第二,波蘭作為歐洲能源中心的地位得到提升;第三,美國借機推動歐洲降低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以及新能源轉型。
俄羅斯暫停向這一國“供氣”
據央視新聞報道,意大利能源巨頭埃尼公司10月1日說,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俄氣)已暫停向埃尼公司輸送天然氣, 理由是無法過境奧地利。
埃尼公司在其網站上發表聲明說,意大利塔爾維西奧接收站的俄羅斯天然氣供應1日為零,這種情況預計持續至3日。
俄氣當天晚些時候在一份聲明中說,上述問題與奧地利9月底發生監管變化有關,由于奧地利運營商拒 絕批準俄方過境申請或不同意俄方計劃 經由奧地利輸送的天然氣量,過境奧地利的俄天然氣已經暫停。“俄氣正在與意大利買家一起努力解決這個問題。”
據法新社報道,俄羅斯向意大利供應的大部分天然氣經由跨奧地利天然氣管道輸送,最終到達意大利北部與奧地利交界的塔爾維西奧。
奧地利政府表示,俄氣沒有簽署必要合同。奧能源部在一份聲明中說:“在每個天然氣年度開始時,市場模式的各種技術變化都會生效……為此需要變更合同。俄氣尚未簽署這些合同。因此,(奧方)眼下不能接受(俄方)輸氣提議。目前正在技術層面全速解決問題。”
俄羅斯2月24日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后,歐洲聯盟與美國一道對俄施加多輪制裁,但 制裁的反噬作用令歐盟國家處境窘迫,民眾不堪重負。 由于俄羅斯天然氣供應銳減,加上俄羅斯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兩大管道“北溪-1”和“北溪-2”9月26日出現漏氣,一些歐盟國家不得不出臺措施應對氣價飆漲。
編輯|王月龍 蓋源源
校對|賈運可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視新聞、新華社、央視財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