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印遇龍:鼓勵散戶養豬有助于鄉村振興,與推動生豬規模化養殖并不矛盾,應加強中藥及其提取物研究以替代飼用抗生素

每日經濟新聞 2022-10-13 07:46:53

◎印遇龍院士接受每經記者專訪時表示,國際生豬育種競爭就是商業化瘦肉豬育種效率的競賽,要通過種業自主創新重大工程加強生豬育種技術創新應用。

◎印遇龍院士建議,國家應布局種業工程重大項目,開展種豬主要性狀形成機制等基礎研究,發掘優異基因資源,研制并建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通量、低成本表型及基因型鑒定平臺,創新并推廣數字化育種、全基因組育種等關鍵育種技術體系。

每經記者 張蕊    每經編輯 陳旭    

民以食為天,豬糧安天下。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而種子,就是農業的“芯片”,是國家糧食安全的核心基礎。

2021年7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通過《種業振興行動方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會議時強調,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必須把民族種業搞上去,把種源安全提升到關系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難題、補短板、強優勢、控風險,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

近幾年,我國生豬種質資源保護問題備受關注。如何看待當前我國生豬種業發展現狀?我國生豬種質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取得了哪些成效?如何破局生豬種源“卡脖子”現象?

帶著這一系列問題,《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對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印遇龍進行了專訪。

作為長期研究生豬養殖的頂級專家,印遇龍被外界親切地稱為“養豬院士”。如何通過科技讓農民朋友“養好豬、好養豬”,40年來,他念茲在茲,無日或忘。他帶領團隊采用先進的遺傳育種技術,科學的飼料營養,高效的種養結合模式,讓優質生豬生長更快,并保持原有的風味和品質。同時,他不斷改進生豬養殖方法,幫助更多農民靠養豬發家致富。

印遇龍向記者坦言,“作為農業科技工作者,我心里始終有一個愿望,那就是把民族種業做大做強,抓緊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從源頭上保障國家糧食、蔬菜、畜禽等農產品安全。”

印遇龍院士 圖片來源:受訪者

我國生豬養殖進一步向集約化和智能化發展

NBD:作為長期研究生豬養殖的頂尖專家,能否請您談談近些年來我國生豬養殖產業發生了哪些變化?取得了怎樣的成就?您如何評價這些成就?

印遇龍:近些年來我國生豬養殖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正在向高質量方向發展。

首先是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對我國養豬業產生了很大影響,但同時也使我國養豬業整體生物安全水平得到大踏步提升。

其次,養殖規模由小戶、散戶進一步向集約化和智能化發展,改變了傳統的養殖模式,現代化、智能化設施設備更多地應用到了養豬產業。

三是育種方式正在由傳統育種向傳統育種與現代育種相結合的方向發展,尤其是基因組選擇技術應用使育種的遺傳進展明顯提速,而智能化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又使育種變得更加精準、便捷與可控。

此外,低蛋白日糧技術得到一定應用,在促生長類飼用抗生素禁止應用的背景下,飼用抗生素替代技術取得一定成果,今后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同時,仔豬腹瀉問題是我國養豬業的重大難題,我們針對仔豬營養性腹瀉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解析了其發生的內在分子機理,構建了仔豬營養腹瀉及腸道穩態失衡的診斷方法和干預手段,為實現我國生豬健康養殖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近年來,我國生豬養殖業也取得了很多亮眼成就:外來品種的本土化選育進一步加強,國家實行了新一輪生豬遺傳改良計劃,性能測定數據不斷增加,遺傳改良效果明顯,本地品種的種質創新利用卓有成效,培育出一些新品種或配套系。比如2012年8月,湘村黑豬通過國家審定,并取得新品種證書;2020年12月,農業農村部發布第381號公告,湘沙豬正式成為新配套系。同時,多個優質地方豬品種也在進行新品種(配套系)培育工作,例如通城豬、湘西黑豬等。另外,在基因編輯方面也取得多項成功。

生豬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正處于加快推進轉型升級的重要階段。提高地方品種豬的瘦肉率、生長速度和飼料利用率,助推生豬產肉增效,打造具有特色的地方豬品牌;利用地方豬和外來良種豬培育優質豬新品種或配套系,這都是滿足國家發展重大需求的必由之路。

因此,大力打造我們自己的種豬體系,不斷創新精準營養、精準育種和智能化養豬是未來養豬業的發展趨勢,也是推動我國生豬業趕超國外先進水平的重要手段。

做強生豬種業需從三方面入手

NBD: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生豬生產和豬肉消費大國,但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哪些?您認為應該從何處破局?

印遇龍: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首先是缺少具備國際競爭力的自主培育豬種,傳統育種技術的遺傳改良速度慢、周期長,優異地方豬種質資源利用不充分而且可利用群體小,數量少;其次是地方品種豬的飼料轉化效率不高;三是缺乏對育種的長期投入。

要破解這一難題,我認為應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一是對外來的杜洛克、長白、大白豬等持續進行本土化選育,并且注重應用新技術,如全基因組選擇技術的應用。要建立國家級的種公豬站,因為公豬的影響面較大,在當前防控非洲豬瘟仍面臨一定壓力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二是對地方品種進行種質創新,著重提高地方品種的飼料轉化效率以及擴大純種群體規模。

三是應用全基因組育種新技術,挖掘地方豬優良肉質和抗逆性(耐粗)的優異基因,以地方豬種為育種素材培育新品種。

總之,要加強育種新技術應用和育種效率的提升,還要完善種豬商業化育種體系,不斷提高我國生豬種業自主育種能力,引領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

NBD:生豬種業作為國家種業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至關重要。您怎樣看待目前我國生豬種業發展情況?近年來,我國生豬種質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印遇龍:我國有全世界最豐富的生豬種質資源,不僅有世界上主流商業化豬品種以及來自多個國家的種豬資源,更有大量獨有的地方品種資源,種豬供給立足國內是有保障的。

當前我國已經建成了相對完善的育種體系。自2009年啟動實施第一輪全國生豬遺傳改良計劃以來,遴選了98家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和7家服務于核心場間遺傳交流的種公豬站,覆蓋全國24個省份;組建了15萬頭的核心群,累計收集品種登記數據近900萬條、有效性能測定數據700萬條。建立了以場內測定為主的生產性能測定體系,組建了全國種豬遺傳評估中心,定期發布種豬遺傳評估報告,指導企業科學選育。

與此同時,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以地方遺傳資源和引進品種為素材,培育了多個新品種、新品系及配套系。建立了基因組選擇平臺,建成了國家級保護地方豬品種DNA特征庫。區域性聯合育種實體企業相繼成立,在開展實質性聯合育種工作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改良種用豬月度進口數量

 

如圖示,今年以來我國改良種用豬進口數量明顯減少

這些措施為我國生豬種業的自主創新奠定了堅實基礎。杜洛克豬、大白豬和長白豬的重要經濟性狀遺傳進展獲得提升,基本形成了持續改良、穩步提升的良性循環。近十年來,全國年均進口種豬不到1萬頭,占核心育種群比例不到10%,少量進口主要用于補充資源、血統更新以提高性能。

改良種用豬月度進口金額

 

我國改良種用豬進口數量明顯減少的同時,進口金額也大幅降低

在我國生豬種質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方面,目前已完成全國遺傳資源的普查,發現了一些新品種,豬的地方品種從以前的73個增加到83個;而且,我國近年來又培育了一些新品種、新配套系。

比如我們團隊的吳買生研究員培育了湘沙豬配套系,還有一些正在培育中,如湘嶺豬的培育已進入到第三世代,湖南省畜牧獸醫研究所等培育的廣益黑豬正在準備審定材料;我們在云南瀾滄縣培育的瀾滄黑豬已完成10個雜交組合試驗,下個月就要進行3個雜交組合屠宰試驗。

另外,我們進行了寧鄉豬和桃源黑豬的基因編輯,獲得MSTN基因編輯桃源黑豬新素材,其瘦肉率都得到大幅度提升。

國內其他團隊也進行了新品種的培育,如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等培育出龍民黑豬配套系,江西農業大學等培育出山下長黑豬新品種,中山大學等培育出壹號黑豬新品種。

值得一提的是,地方豬新品種全產業鏈開發也取得了較大成效。生豬育種科研與產業化發展相輔相成,以湘村黑豬為例,在培育過程中,通過自主育種、規模養殖、專用飼料、精深加工、冷鏈配送和品牌營銷等舉措,形成了品種優良化、養殖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營銷品牌化的全產業鏈條及產學研相結合的新品種培育與推廣機制,在北上廣深等高檔次豬肉消費市場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成為行業標桿。

印遇龍院士在寧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查看寧鄉花豬  新華社發

建議部署生豬種業自主創新重大科學工程

NBD:要培育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本地豬種,需要對本地豬種進行改良,您認為目前制約我國生豬品種改良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印遇龍:目前,我國在育種新技術、方法應用和育種效率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以提高種豬生產性能的國際競爭力。

2009~2020年進行的生豬遺傳改良計劃基本建立起了良種繁育體系,但育種基礎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環節,基因組選擇、表型組智能測定等關鍵技術應用滯后,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疫病凈化不到位等問題依然突出。

目前,制約我國生豬遺傳改良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

首先是缺乏能長期堅持育種的育種基地或者育種場。因為育種有長期性,而且育種成本高、見效慢,在這方面國家要加大支持力度。

其次是缺乏靈活有效的體制和機制。比如在育種人才培養方面,要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育種企業的人才培養渠道,要構建人才的合理流動機制。

此外,在新技術推廣應用方面,當前包括全基因組選擇等新技術已得到一定的應用,但還不夠,與選種、選育脫鉤嚴重,還需要進一步加大應用力度。

NBD:為進一步推動我國生豬種業向前發展,您還有哪些建議?

印遇龍:其實前面也提到了,國際生豬育種的競爭就是商業化瘦肉豬育種效率的競賽。要通過部署生豬種業自主創新重大科學工程,加強生豬種業基礎研究和育種技術創新和應用,培育出生產性能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專門化品系和優質種豬十分必要。

因此,我建議國家布局種業工程重大項目,開展種豬主要性狀形成機制等基礎研究,發掘優異基因資源;研制并建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通量、低成本表型及基因型鑒定平臺,創新并推廣數字化育種、全基因組育種等關鍵育種技術體系;突破基因編輯、基因設計育種、干細胞育種等原創性技術,定向創制新的種質資源,完善現代生豬良種繁育體系。

另一方面,地方品種是研究豬性狀遺傳基礎的重要資源,是開展新品種培育的重要基因寶庫,要加強對地方豬種的開發和利用。總體目標是以地方豬遺傳資源為素材,培育特色品種,充分滿足多元化市場消費需求。有目標地針對一些地方豬種開展選育、雜交利用等研究工作,提高地方豬種的利用效率和生產效益;將主流瘦肉型豬品種的培育與地方豬遺傳資源結合,培育優質抗逆新品種。

同時,要建成完善的種豬商業化育種體系。根據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品種審定的要求,培育一個豬新品種需要純種基礎母豬1000頭以上,這需要科研機構和企業深度合作,培育壯大育種主體。

此外,還要完善種質創新與推廣后補助政策,支持生豬種業龍頭企業建立健全商業化育種體系。要借助豬場數據管理系統,依托基因組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和智能化測定等最新數字化技術,引導育種企業系統收集、利用擴繁群和商品群性能記錄,加快建立不同層次的全產業鏈、大數據育種平臺。

中藥材對生豬健康養殖能起到明顯的效果

NBD:您曾多次向主管部門建議,在鄉村振興當中,一定要鼓勵農民養豬,通過散戶養豬發展家庭養殖業。您主要是出于什么考慮?這與目前倡導的推動生豬規模化、集約化養殖是否矛盾?

印遇龍:中國有6億多農村人口,農村很多家庭都有養豬的習慣,鼓勵農民多養豬、養好豬,這對國家的鄉村振興戰略也很重要。

實際上,散戶養豬與目前倡導的推動生豬規模化和集約化并不矛盾。

在規模化和集約化的養豬場可以養外來良種豬,因為外來良種豬對疫病的防控要求更高。

印遇龍院士認為,規模化養豬場可以養外來良種豬,家庭以養地方豬為宜 圖片來源:新華社

而在廣大農村地區,家庭可以養地方豬,也可以養外來良種豬和本地豬雜交的雜種豬,因為地方豬或者含有地方豬血緣的豬適應性和抗病性相對強一些。但要注意環控,以及是否符合當地產業政策。

NBD:養豬最大的風險就是生豬疫病。我們注意到,您帶領的團隊研究將中草藥提取物發酵之后應用于預防傳染病。能否請您介紹一下詳細的情況?

印遇龍:2019年7月,農業農村部發布公告,明確提出退出促生長類藥物飼料添加劑品種,也就是說禁止使用抗生素作為生長促進劑。

抗生素的濫用會產生災難性的后果,比如長期使用抗生素會使細菌產生耐藥性甚至導致出現超級細菌,所以當前迫切需要一些新材料來替代抗生素支持可持續的生豬養殖。

我們的許多實驗表明,用中草藥及其提取物作為添加劑養豬是很好的,能夠有效減少仔豬腹瀉,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豬肉品質。

我們前期的研究發現,中草藥的提取物對預防仔豬腹瀉效果極其顯著,比如日糧中添加迷迭香、百里香粉、植物精油、金銀花提取物、牡丹皮等,均可有效降低仔豬腹瀉率。

NBD:用中草藥發酵技術養殖的生豬肉質究竟好不好?有沒有一些相關數據跟我們分享一下?

印遇龍:用中藥材喂豬,可以提高它的瘦肉率,改善豬肉的品質。中草藥發酵技術養殖的生豬肉質到底好不好,不是我說了算,我們有數據支撐:

一是飼料中添加中草藥可改善豬肉品質,在生長肥育豬飼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陳皮,有利于提高豬的生產性能,改善胴體品質,降低背膘厚度。

二是在配合飼料中添加松針粉,可以提高生豬生產性能、豬肉品質和瘦肉率。

三是桑葉替代麥麩(9%的添加量)對湘村黑豬胴體性狀影響的研究表明,肌苷酸(mg/g)從2.22提高到2.59,差異顯著。桑葉中富含黃酮物質,通過處理能夠顯著改善生豬的腸道菌群,同時增加糞便丁酸含量,從而提高肉的品質。

封面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