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我國已建成世界最大規模高等教育、職業教育體系

每日經濟新聞 2022-10-12 23:12:12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 星    

什么是教育?

《策問·進士》說:育才造士,為國之本;

今天,我們說,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

經過持續發展,一代又一代人努力,今天的中國教育事業已經取得了豐碩成果。

新華社圖

“十四五”規劃綱要圍繞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明確提出,推進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增強職業技術教育適應性、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深化教育改革。

據教育部統計,到2021年底,我國學前教育毛入學率88.1%,比2012年提高23.6個百分點;義務教育階段鞏固率95.4%,提高3.6個百分點;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1.4%,提高6.4個百分點;高等教育毛入學率57.8%,提高27.8個百分點。

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在撰文中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凝結著一代代教育人的夢想和夙愿。

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教育系統自信自強、守正創新,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進程,推動我國教育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體系主體框架基本確立,教育總體發展水平躍居世界中上行列,教育面貌正在發生格局性變化。

公辦幼兒園:十年間增長149.7%

人生百年,立于幼學。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學前教育以構建廣覆蓋、保基本、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幼有所育美好期望為重大任務,取得了跨越式發展和歷史性成就。

記者梳理發現,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2018年印發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學前教育公益普惠的基本方向,提出了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的重大政策舉措。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十年來,學前教育資源總量迅速增加,2021年全國幼兒園數量達到29.5萬所,比2011年增加12.8萬所,增長了76.8%,有力保障了不斷增加的適齡兒童入園需求。

毛入園率持續快速提高。據統計,2021年全國幼兒園在園幼兒數達到4805.2萬人,比2011年增加1380.8萬人,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由2011年的62.3%提高到2021年的88.1%,增長了25.8個百分點,學前教育實現了基本普及。

從區域來看,中西部和農村發展最快,全國新增的幼兒園,80%左右集中在中西部地區,60%左右分布在農村。十年間毛入園率增長幅度超過30%的13個省份都集中在中西部省份,“三區三州”等原深度貧困地區入園率顯著提高,比如甘肅省臨夏州從15.8%增長到95.5%,云南省怒江州從25.6%增長到90.01%,學前教育區域、城鄉差距明顯縮小。

此外,我國還著力構建以普惠性資源為主體的辦園體系。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表示,十年來,學前教育資源結構發生了格局性變化,2021年全國普惠性幼兒園(包括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達到了24.5萬所,占幼兒園總量的83%。其中公辦園12.8萬所,比2011年增長了149.7%,充分發揮了公辦園兜底線、保基本、平抑收費、引領方向的重要作用。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我國教育改革取得的一個顯著成效,就是在教育公平方面不斷推進和完善,城鄉教育的差距在縮小。

義務教育:實現縣域基本均衡發展

從2012年至2021年,我國義務教育在實現全面普及的基礎上,僅用十年左右時間實現了縣域基本均衡發展,成為我國義務教育發展史上又一個新的里程碑。

據教育部統計,2012~2021年,全國小學凈入學率從99.85%提高到99.9%以上,初中階段毛入學率始終保持在100%以上(初中毛入學率是指初中在校學生總數與12~14歲學齡人口的比值,實際中有不在該學齡段而就讀初中的情況,所以毛入學率有可能大于100%)。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脫貧家庭學生輟學實現了動態清零,長期存在的輟學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

義務教育也得到國家財政資金的優先保障。據統計,2012~2021年財政性義務教育經費從1.17萬億元增加到2.29萬億元,占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的比例始終保持在50%以上。

2012~2021年,小學生均經費支出從每生每年7447元增至14458元,初中生均經費支出從每生每年10218元增至20717元。生均公用經費標準經過多次提標,達到東中西部統一的小學650元、初中850元的標準。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提高至7000元。

教育部教育督導局局長田祖蔭指出,2013~2020年,全國小學校際綜合差異系數從0.724降至0.435,降幅近40%;初中校際綜合差異系數從0.547降至0.319,降幅近42%。全國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的校際差距、城鄉差距均大幅縮小。

儲朝暉曾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過去強調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到現在強調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體現了國家對義務教育的重視。

優質均衡首先是理念要先進。當前,許多家長仍然關心如何考更好的學校,如何考更高的分數,陷入到唯分數的“窄胡同”里,這是不科學的。

其次,優質均衡體現在政策制定和經費投入上要平等對待所有孩子受教育的權利。儲朝暉認為,尤其是城鄉之間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我們仍然需要加大投入。

第三個方面是資源的均衡化。所有孩子都應該平等地享受義務教育機會,要實現在義務教育領域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目標。

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原副會長談松華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各個類型教育的普及率均有了大幅提升,城鄉教育水平差距進一步縮小,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理念得到凸顯。

“下一步,我覺得首先要鞏固這來之不易的成果,進一步提升農村教育水平。其次,毛入學率不斷提高的同時,我們也要繼續嚴控輟學率,保證所有人能夠接受完整的義務教育。”談松華說。

職業教育:實現從層次到類型的轉變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要求,到2025年,職業教育類型特色更加鮮明,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基本建成,技能型社會建設全面推進。辦學格局更加優化,辦學條件大幅改善,職業本科教育招生規模不低于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的10%,職業教育吸引力和培養質量顯著提高。

近日,教育部發布《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向世界介紹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經驗。

《白皮書》指出,2012年以來,中國政府把職業教育作為與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類型,不斷加大政策供給、創新制度設計,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多元辦學格局和現代治理體系。中國職業教育實現由參照普通教育辦學向相對獨立的教育類型轉變,進入提質培優、增值賦能新階段。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表示,在類型定位上,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確“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并通過推進普職融通等頂層設計,真正實現職業教育從“層次”到“類型”的轉變。

陳子季進一步介紹,新法規定,職業學校教育分為中等職業學校教育、高等職業學校教育;中等職業學校有關專業實行與高等職業學校教育貫通的招生和培養;高等職業學校和實施職業教育的普通高等學校應當在招生計劃中確定相應比例或者采取單獨考試辦法,專門招收職業學校畢業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我國職業教育改革步伐不斷加快的同時,也已經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

據統計,十年來,我們淘汰落后專業108種,升級和補充專業1007種,更新幅度超過70%。目前,全國職業學校共開設1300余個專業和12萬余個專業點,基本覆蓋了國民經濟各領域,使人才培養結構調整與需求結構變遷更好地對接起來,有力支撐我國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調查數據表明,在現代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一線新增從業人員7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畢業生。

儲朝暉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職業教育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還要注重高質量。職業教育發展要構建多元化的評價和選拔機制,不能單純以一張試卷來定高低。

談松華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則認為,職業教育既然是一種類型教育,就決定了它和普通高等教育一樣也是有門檻的。一張考卷、一個標準的評價辦法,勢必造成成績好上普高,成績差上職高。所以職業教育要進一步研究和逐步形成更加專業的評價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更加貼近社會和企業需求。

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達到57.8%

2012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30%。2021年,這一數字是57.8%。十年來,27.8個百分點的提升,記錄了我國高等教育從大眾化階段到普及化階段的跨越。

“十四五”規劃綱要指出,推進高等教育分類管理和高等學校綜合改革,構建更加多元的高等教育體系,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提高到60%。分類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支持發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高質量本科教育,推進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國已建成世界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體系,在學總人數達到4430萬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達到2.4億,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3.8年。

十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對高等教育事業作出全面系統的重要部署,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中辦、國辦先后印發了《關于新時代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意見》《關于加強基礎學科人才培養的意見》《關于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等重要文件,教育部先后召開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全國職業教育大會,人才培養的“連續劇”接續全面展開。

我國勞動力素質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全民族素質得到穩步提高。高等教育在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等方面不斷創新,為建設世界重要人才和創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撐。

吳巖介紹,通過“211”“985”工程和“雙一流”建設計劃,一批大學和一大批學科已經躋身世界先進水平,中國高等教育整體水平進入世界第一方陣。形成了慕課與在線教育發展的中國范式。我們先后舉辦中國慕課大會、世界慕課大會,形成了一整套包括理念、技術、標準、方法、評價等在內的慕課發展的中國范式。

截至2022年2月底,我國上線慕課數量超過5.25萬門,注冊用戶達3.7億,已經有超過3.3億人次在校大學生獲得慕課學分,慕課數量和應用規模均居世界第一。

清華大學教授謝維和指出,中國的高等教育已經從過去大眾化的高等教育轉變為普及化的高等教育。這種轉變有三個非常重要的意義。

第一個意義,它意味著中國高等教育在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高等教育的需求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有更多人能獲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從未有過的。

第二個意義在于,它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更強的貢獻力。

第三,它意味著高等教育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以及“四個服務”的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職業教育 教育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