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1 09:23:22
國慶節后,一跌再跌的醫藥賽道終于爆發,10月12日起連續5個交易日板塊放量上漲,總算告別過去近20個月下跌勢中曇花一現的反彈,開始出現向好趨勢。苦守醫藥行業的投資者猝不及防迎來春天,但還沒上車的可能還有些慌張,這么多醫藥主題基金,到底應該怎么選?仔細甄別這輪反彈,同時綜合分析過往持倉風格,有一位投資醫藥的寶藏女將,不僅能攻能守,還漲得多跌得少。
萬物漲跌皆周期,任何行業都逃不過這個規律。“造星”無數、并切實為投資者帶來過豐厚回報的醫藥板塊也不例外。去年2月18日,申萬醫藥生物指數創下18440.81點最高點之后,幾經震蕩,于當年7月正式進入下跌通道;今年以來也是一路走低,雖然6至7月有所反彈,但未能持續;9月26日再次短期觸底反彈,最終于10月12日探出近三年低點9025.02點,距離最高點跌幅已經超過50%。
這輪近20個月的超長下跌周期,一度把基金經理的信心都跌沒了。除了醫藥主題基金必須堅守賽道之外,其他基金經理陸續賣出醫藥股,選擇觀望。根據海通證券測算,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對于醫藥生物的持股市值占比降至9.4%,為2011年三季度以來最低水平,相對滬深300的超配比例降至1.5個百分點,為2009年三季度以來最低水平。
但是換個角度想,也許這都是逐步見底的信號。正所謂不破不立,雖然10月12日申萬醫藥生物指數一度探出三年低點卻依然強勢拉紅,收漲0.7%,接下來10月13日反彈2.76%,10月14日更是創紀錄反彈8%,強勢走出低谷。
此輪醫藥反彈的邏輯其實也很清晰,那就是政策利好刺激以及估值實在是跌得太便宜了。政策利好主要集中在這幾個方面:最核心的就是未來集采降價幅度有可能更溫和;部分新增適應癥的創新藥有望不用重新談判,通過“簡易續約”的規則直接納入醫保;醫療新基建貼息貸款持續落地,加速醫療新基建推進等。而從估值水平來看,截至2022年10月17日,申萬醫藥生物指數仍處于近10年1.85%的分位水平,基本是歷史最低水平。兩大因素一疊加,幾乎跌無可跌的醫藥板塊終于重回大眾投資視野。
近期醫藥板塊的強勢反彈終于令一眾醫藥主題基金迅速回血。如果看好一個賽道,尤其是像醫藥這樣雖然屬于單一行業但是細分寬泛的賽道,也許還是在市場低位時配置主題基金更好,不僅風險更小而且風格不容易漂移,投向更有把握,反彈時也能有更好表現。
但主題基金由于“單押”某一行業,或者由于基金經理的能力圈有限,只能在這個行業里做到少數細分領域的研究,那么主題基金的波動性也會放大,反映到凈值之上就是暴漲暴跌,甚至是跌大于漲。因此,對于主題基金的選擇,我們不僅要關注市場反彈的時候漲得多不多,還要在乎跌的時候是不是能控制回撤,跌得更少。在醫藥領域,華安醫療創新(A類008359,C類013483)基金經理劉瀟算得上一位這樣的寶藏基金經理。
劉瀟于今年加入華安基金,6月27日接管華安醫療創新基金。這也是劉瀟亮相華安的首只產品,聚焦的依然是她長期以來熟悉的醫藥賽道。劉瀟本人具有生物藥學背景,長期管理的也都是醫藥主題基金。
投資分散、不愛抱團是劉瀟的主要標簽。對于主題基金經理來說,這兩點都是非常難以企及的,更重要的是還能取得不俗的業績。以她過去的績優產品為例,其任職期間相對同類平均的年化超額收益達15.46%;下跌和上漲市場環境下都表現突出,同類排名均位于前20%,名副其實的能攻又能守,風險收益比在行業處于領先水平。
劉瀟投資醫藥板塊的特點是行業配置適度偏離,細分板塊相對均衡。從過往產品的持倉來看,她細分領域偏好醫療服務、醫療器械板塊,也會少量配置醫藥行業外延板塊;前十大重倉股集中度平均為41%,并不過分重倉單一股票。劉瀟擇時能力優秀,能夠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倉位,獲得正向擇時收益;并且重倉股收益顯著,選股能力長期為正,任職期間均值居于同類第二;非重倉股挖掘能力也很強,貢獻出顯著超額收益。
如上所述,劉瀟目前主管的產品是華安醫療創新,這只基金在近期的反彈中表現不俗。WIND數據顯示,如果從9月26日探底開始算起,截至10月18日,華安醫療創新此輪漲幅為22.88%,在混合型醫藥主題基金中排名第三(AC份額取較高收益合并排名),處于行業領跑位置。從近三個月回報來看,華安醫療創新也大幅收回失地,截至10月18日僅微跌1.63%。
從劉瀟上任的首份二季報披露的持倉可以發現,華安醫療創新第一大重倉股愛爾眼科持倉凈值占比為5.3%,較一季度第一大重倉股超過8%的凈值比例有所下降,前十大重倉股合計凈值占比為34.83%,劉瀟分散持倉、均勻配置的風格已經開始展現,而當時她明確看好的醫療新基建領域也在這輪反彈中處于領漲態勢。而且華安醫療創新可以投資港股,港股中不少醫藥股都頗具成長性,康龍化成H股、金斯瑞生物科技、榮昌生物-B進入了其前十大重倉股之中。
連漲之后,對于醫藥板塊的后市行情劉瀟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認為,醫藥長期邏輯確定性較強,階段性的低估會帶來中長期配置的機會。國內老齡化趨勢的背景下,醫療的剛需將持續提升。醫藥的長期框架受益于消費升級和醫療技術的創新迭代,加上醫藥估值水平低,當下位置存在“戴維斯雙擊”的可能。具體到投資主線上,她建議關注醫療新基建、中藥、消費醫療的龍頭、生物科技的上游等方向。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文/安安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