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六大行加大綠色信貸投放 銀行業多項創新舉措助力實體經濟

每日經濟新聞 2022-10-24 06:39:43

每經記者 黃宗彥    每經編輯 黃博文    

在國家“雙碳”戰略的指引下,各行各業都將擁抱綠色理念并轉型升級。在此過程中,綠色金融的概念應運而生——即銀行、保險、券商為主體的金融機構通過專項信貸投放、增設專項投融資等手段,向傳統產業或新興戰略產業提供資金支持,助力各行業甚至全社會順利達成“雙碳”目標。

與保險與券商相比,銀行在綠色金融體系建設中的作用顯得更為重要。尤其以國有六大行為代表的龍頭企業,其天生擁有的融資、資金投放以及風控能力無可替代。值得一提的是,在參與建設綠色金融體系的同時,銀行業本身也在積極探索綠色發展,并將ESG理念穿插進公司戰略規劃中。

每經品牌價值研究院統計發現,截至2022年10月20日,A股銀行業上市公司共有42家,且均已發布2021年ESG報告或社會責任報告,披露率引領全行業。

從內容上來看,綠色信貸是核心議題,截至2021年末,國有六大行綠色貸款余額約為8.68萬億元,呈逐年快速增長趨勢。此外,助力實體經濟也是銀行業的重要課題,國有六大行均已制定并落地相關項目。

綠色貸款余額超8萬億

作為綠色金融體系的實施核心主體之一,銀行業的綠色信貸投放、綠色投融資是綠色金融體系中的主要措施。

工商銀行(SH601398,股價4.35元,市值1.55萬億元)在ESG報告中提到,報告期內公司印發了《關于印發2021年度行業投融資政策的通知》,并稱將大力支持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發展,前瞻推進投融資結構綠色調整。

具體來看,在綠色信貸方面,按照銀保監會口徑,工商銀行投向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綠色服務等綠色產業的綠色貸款余額2.48萬億元,較年初新增6349.02億元;綠色債券方面,公司共發行境外綠色債券6筆,合計金額達130.6億美元。并通過香港、新加坡、澳門、盧森堡、倫敦五家境外分行發行了全球多幣種“碳中和”主題境外綠色債券;同時,公司積極開展綠色債券投資,為生態保護、清潔能源等生態文明建設關鍵領域提供綠色金融支持。

中國銀行(SH601988,股價3.07元,市值9038億元)在全國“六省九地”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均設置了綠色專營機構,其中浙江省分行湖州市分行是首家總行級綠色金融試點分行,在各試驗區大力創新綠色金融產品,為試驗區的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中行方案。

比如,公司在湖州推出“碳惠貸”、“VOCs(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減排貸款”、“綠色工廠星級貸”等產品,累計支持企業近百家;在衢州推出“碳賬戶”系列產品;在廣州落地全國首筆風電行業可再生能源補貼確權貸款、碳排放權質押貸款等創新金融服務,并舉辦“中銀產業鏈投貸債股直通車——綠色金融之碳中和債”推介會,帶動珠海落地“粵港澳大灣區首批地方國有企業碳中和債”業務。

農業銀行(SH601288,股價2.86元,市值1萬億元)的綠色金融重點放在了綠色信貸投放和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兩大方面。

首先是加大綠色信貸投放。農業銀行浙江分行為衢州某氟化工先進制造集團授信3.93億元,授信期限為5年,用于并購綠色環保企業完成綠色轉型。截至2021年末,該筆授信已用2.5億元。結果顯示,得益于綠色技改項目的研發應用,該集團節能減排效果顯著,在產能規模擴大的同時,污水排放總量同比下降。

其次是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公司推出合同能源管理未來收益權質押貸款、生態修復貸、綠色交通貸、綠色建筑貸等多項綠色信貸產品。2021年11月18日,公司牽頭承銷的“遠東宏信有限公司2021年度第四期中期票據(可持續發展、債券通)”成功發行。本筆熊貓債為國內銀行間市場首單可持續發展債券,募集資金用于支持污水處理、智能公交、新能源車采購、健康養老等項目。

盡管上述銀行的綠色金融業務已有一定規模,并保持逐年增長,但總的來看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和挑戰。比如,當前銀行的綠色金融產品種類不夠豐富,主要以信貸投放和發行、承銷債券為主,涉及消費、民生相關的產品或者綠色金融衍生品基本處于空白;并且,融資企業的綠色信息披露還未形成統一標準,可能會造成綠色信貸資金流向非綠色項目之中。

布局“三高一新”助力實體

銀行業與實體經濟就像魚和水,二者互依互存,相互共生。換言之,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也是銀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路徑。

工商銀行的ESG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積極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創新實施“三新一高”公司信貸新布局。“三新一高”包含:新制造業(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和新興制造業動能培育)、新基礎產業(公共設施、交通運輸、能源、水利、建筑、新型城鎮化建設等重點行業領域)、新服務(醫療、教育、文化、旅游、養老、體育等行業及商貿物流、供應鏈運營、信息服務與互聯網龍頭企業、住房租賃、保障房建設等),以及高技術客群(科創企業,即國家重點支持高新技術領域重點行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重點科技創新項目等重點項目)。

交通銀行(SH601328,股價4.59元,市值3409億元)表示,公司將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業務轉型發展有機結合,持續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優化業務結構,增強符合國家發展規劃、關系國計民生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推動金融供給“總量增、結構優、費率降”。2021年,公司省直分行考核體系中服務實體類考核權重提升4個百分點至19%,考核普惠小微、鄉村振興、綠色信貸、制造業、戰略新興、貿易融資等業務貸款或客戶情況,引導分行優化信貸業務結構,提升服務實體經濟和“雙循環”的能力

招商銀行(SH600036,股價29.58元,市值7460億元)認為,作為國民經濟的“壓艙石”,實體經濟是強國之本、興國之基。公司圍繞國家重大戰略方向和指引,全面提升金融服務效率和水平,助力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公司不斷創新產品和服務方式,全力支持公共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比如,發布或優化高速公路、城市軌道交通、機場等綜合服務方案,制定基礎設施項目貸款定價政策,給予交通、科技等基礎設施項目優惠。同時,發布鐵路行業授信審查指引、高速公路貸款審批理念等,優化大型省級高速公路集團授信申報流程和統一授信方案,制定高速公路集團授信申報和總量核定指導意見,統一風險偏好,提升審批質效。

在新型基礎設施方面,公司發布《5G通信行業專業化經營解決方案》《城市交通軌道行業專業化經營解決方案》等7個行業解決方案,從行業認知、專業服務和產品創新等角度深化支持力度。

可以看出,在六大行的示范和引領下,銀行業對“穩增長”等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銀行業對實體經濟,尤其是新興戰略產業的服務還存在一些短板。

比如,創新型企業的估值和風險評價體系還不完善,這就導致銀行信貸準入標準與科創企業的定位和需求難以匹配,相關企業仍存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因此,銀行自身也需保持創新,推出更多符合新興產業的金融產品。在產品形式上不局限于投放信貸、債券融資等傳統手段,還可以發起設立產業基金,與外部機構合作,用多元化的手段提高服務效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銀行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