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0-26 18:53:28
◎做一部戲,時常會有種孤掌難鳴的感覺。你希望有人伸出手和你擊掌,得到回應,但你沒辦法要求別人舉手。所以當有不認識的觀眾去評論、討論,說這個戲好的地方、不好的地方時,我都會覺得有人跟我擊掌了,這種感受特別讓人感動。
◎很多時候,市場是經驗主義的,對于已經驗證過的、成功的內容,大家會比較有信心去做;而沒有被成功證明的題材,市場是有風險的,需要一些勇氣或魄力才會選擇去做。
每經記者 溫夢華 丁舟洋 每經編輯 董興生
只有13集、聚焦殯葬行業的冷門題材,只拍了不到60天的小成本制作、沒有大IP、沒有流量明星……剛剛大結局的《三悅有了新工作》出人意料地成為今年的國產劇黑馬。
截至目前,該劇在B站累計獲得超1.2億次播放;豆瓣評分8.4,成為今年國產劇第三高分作品。
有人說,女主就是“世界上的另一個我”;還有人淚流滿面,說看到了真實。縱然制作上還有諸多不如意,但將真實的感情注入人物中,這正是《三悅有了新工作》的可貴之處。
劇中,95后三悅對職業感到困惑時,一份“民政部門”工作向三悅拋出橄欖枝。順著卡片上的地址找過去,這個工作原來是殯儀館的化妝師……生命、死亡、喜怒哀樂、人生百態,開始從殯儀館這道窗口中折射出來,年輕人的迷茫與成長也在普通人的故事里找到答案。
三悅成長中經歷的點點滴滴,是每一個年輕人都曾遇到過的,也是青年導演李漠創作的出發點。甚至,也是他自己經歷過的。
“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生,這金光閃閃的幾個字背后,并不意味著畢業了你就是導演了。”李漠說,“更大的可能是你在想做導演的這條路上處處碰壁,父母說,要不你去考個公務員吧。”
李漠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以下是李漠的講述,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寫:
說實話,一開始我沒覺得會有這么多人看《三悅》,畢竟這個題材發酵非常慢,而且之前國產劇基本沒有這個類型,所以能有機會創作這個戲,我還是很開心的。
做一部戲,時常會有種孤掌難鳴的感覺。你希望有人伸出手和你擊掌,得到回應,但你沒辦法要求別人舉手。所以當有不認識的觀眾去評論、討論,說這個戲好的地方、不好的地方時,我都會覺得有人跟我擊掌了,這種感受特別讓人感動。
很多時候,市場是經驗主義的,對于已經驗證過的、成功的內容,大家會比較有信心去做;而沒有被成功證明的題材,市場是有風險的,需要一些勇氣或魄力才會選擇去做。
當然,有勇氣更多是指平臺和片方。而對于創作者的我而言,任何題材都應該是理所當然的,不該有“只能拍什么或者拍什么好、拍什么不好”的局限。
《三悅有了新工作》我們前期準備了很久,劇本寫了有4、5年,但拍攝只有不到60天,拍攝周期短是最大的困難。不到60天拍13集,也就是說三四天我們就要拍完五六十分鐘的一集。
為什么時間這么短?因為這不是個有成功經驗的題材和戲,我們沒有大IP,沒有頂流,不是談戀愛,也沒有更多宣發,所以就不會有太多成本,多拍一天就多花一天錢,這是明擺著的問題。
劇照 圖片來源:《三悅有了新工作》官方微博
當然,他們的經驗主義也好、逐利思維也好,都是有道理的,是做產品項目運營的道理。他們每年有那么多項目,對他們而言其中某一個項目就是一堆文件里的一頁而已。
所以,我想做這樣的題材,就必須要面對成本不高、拍攝時間不充裕的狀況。我是一個不善于聊錢的人,因為如果我很明白他們花多少錢時,我沒辦法完全站在創作的立場上去爭取我要的東西。
作為導演,我每天都在經歷創作和成本投入的沖突。所有導演都向往有充足的創作空間,一個鏡頭可以拍幾十條,直到拍出自己最滿意的每個細節。但目前,我還沒有那個條件,我只能用盡手段想辦法解決自己的不滿意。
我總覺得,對于我們這個時代的年輕導演,比起做一個偉大的創作(但)交不上去,我更想要把卷子先做完,哪怕它只有60分,這就是我的選擇。
“沿著一條黑漆漆的巷子,一直往前走。不能拐彎,也不能回頭,只能你自己一個人往前走。”
《三悅》第一集中,這樣描述死亡。在我們東亞文化里,死亡與殯葬,是大家忌諱的話題。
在做拍攝準備時,我們采訪了一位在殯儀館工作的年輕工作人員,他向我們分享了公眾對這一行業的“忌諱與嫌棄”。
“過年聚會,家里親戚問,你在哪工作,我說,民政部門。民政部門那么大,具體是什么?殯儀館。當我說出這三個字時,年齡大的親戚們第一反應是——給多少錢也不能干這行啊。”“有時候自己都看不上自己這個職業了,人家孩子滿月,你去別人家里,孩子一哭人家就想到你。”
去親友的婚禮被說是“晦氣”,不敢對身邊的人說出自己的職業,親人的不理解與反對……在劇中,我們也把入殮師在現實生活中面對的“職業歧視”展示了出來。
死亡與離別,誰也不可避免,但誰又希望經歷更多呢?僅有的經歷中,每一次都令我難以忘懷。
高三時我發小的母親因為腦瘤去世,數年之前我的外婆因腦血栓昏迷最后去世,去年我奶奶因心臟病離世。這三個難以忘懷的人生瞬間,我感受到的,是無法言喻的釋懷、遺憾、憤怒三種截然不同的濃烈情感。
劇照 圖片來源:《三悅有了新工作》官方微博
我無法用語言來描述這些情感,但我想通過這部劇,讓大家更了解殯葬行業,更加專業化,給人更加體面的離開,這是我情感上的創作初衷。
開機前,我們學習了全國各地的殯葬文化和殯儀館的工作方式,但不同地域的殯葬差異可謂是天南海北。我們只能展示中國殯葬行業的冰山一角,盡可能地還原現實。
拍戲并不是為了讓人看完更難受,是為了讓人能有觸動,能找到自洽的方式,為大家提供一個案例參考。我沒辦法教觀眾,或者告訴觀眾只能這么做才是對的,這不是我能做的工作。
這部劇并不只講殯葬、講死亡,而是講生活。劇中的殯儀館就像一座大花園,每天都有人在這里傷心難過,也有人告別釋懷。這是每個人都回避不了的地方,也是一個有大愛的地方。
我現在是芒果TV的員工,好多同齡人說我簽到“芒果”做導演挺令人羨慕的。但其實,我也不是一畢業就那么順利的。大家只看到竹子長出來的那一下,其實在底下醞釀很長時間,經歷很多挫折,不停努力的艱辛,不足為外人道矣。
我2012年畢業,到2018年才有“正式工作”,這些年怎么過來的?簡而言之,就是“什么都做”。兼職老師、拍廣告、做導演助理,什么活都干,總之就是“賴在”這個行業里不走。
記得我剛上大學時,老師跟我們說過這樣一番話:“你們導演系的學生,不要覺得自己已經是導演了。如果當導演是追求自己心愛的姑娘,那你們現在頂多是要到姑娘的電話號碼了。等到我們畢業,他又說,如果你們真要當導演,也沒那么難。怎么做?就是在這個行業里堅持十年,給人打臨工也好,做剪輯、做執行導演、助理……做什么都行,總之別走。扛住十年,你就是導演了。”
其實,這是老師想跟我們說,別放棄。工作不容易,我們總有想放棄的時候,一畢業就找到喜歡的工作、一做就一鳴驚人,這真是比中彩票的概率還小,瑣碎、逆境才是大部分人工作要面臨的常態。這時候怎么辦?自暴自棄嗎,撂挑子走人嗎?就像婭男(劇中人物)解釋給三悅的,我也不知道為什么,但一直做,你總能找到意義。
《三悅有了新工作》劇照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我常常想,如果我們躺在床上,就能夠得到我們所需要、所需知的一切,那又是什么原因才能讓我們站起來,去面對需要努力、拼搏、妥協、辛苦付出才能收獲的現實生活呢?
這個時代,話題熱點像波浪一樣,迅速爆發又很快被遺忘。但在所謂的內卷、掙錢之外,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你看不到的、你忘記的事情每秒都發生著,生死離別、公道、恩情、善良……
我想,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終結,而是生命必經的一個階段,在那之后,我們可能化為光,聚成云,匯成浪,變作這宇宙當中的每一粒塵埃。當我們了解死亡是什么的時候,你就發現了生命的意義。或許,也就找到了讓我們從躺平中重新振作的原因。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