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0-30 22:40:34
每經記者 袁園 每經編輯 廖丹
10月28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22中國金融發展論壇暨第13屆金鼎獎頒獎禮”在線上拉開帷幕。在金融ESG分論壇上,一場來自銀行、保險和財富管理領域代表的圓桌對話圍繞“踐行ESG價值成長新風口新路徑”熱烈展開。
金融機構是如何看待ESG的?在踐行ESG的過程中取得了哪些成績?未來又將從哪些方面去踐行ESG?在此次圓桌對話中,與會嘉賓給出了答案。
ESG對金融機構意義大
“ESG是近年興起的企業管理和金融投資的重要理念,倡導企業在環境、社會和治理等多維度均衡發展。”陽光保險集團戰略發展部總經理助理海霞表示,對金融機構而言,ESG為金融機構提供了一種投資策略,也為金融企業踐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指南與工具。
江蘇銀行綠色金融部總經理董善寧認為,對金融機構來說,關注企業ESG方面信息,有助于金融機構優化其資產結構,提升資產質量,完善金融機構的產品服務體系。另一方面,ESG能有效地規避企業相關環境與社會風險,幫助金融機構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可見,ESG對于金融機構的意義十分重大。海銀財富聯席總裁麻保平認為,作為經濟融通樞紐,金融機構對實現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在ESG及可持續發展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建議金融機構要提升ESG轉型的戰略地位,制定具體、可量化的目標。
據悉,海銀財富、陽光保險、陸金所控股和江蘇銀行均在ESG方面十分重視,并將其納入戰略發展目標中。例如海銀財富成立了專門的ESG領導委員會指導具體工作,從綠色投資、節能減排、公益實踐、客戶服務、員工關懷等多方面創造長期價值;陽光保險在公司董事會下設ESG委員會,規劃并推動公司ESG發展。
“金融企業提升自身可持續發展能力,除了可以從金融的本質出發,還可以從經濟面擴大到社會、自然環境中,用金融的力量驅動全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陸金所控股品牌公關部總經理、平安碳中和綠色金融發展慈善信托理事程瑞表示,陸金所控股踐行“金融+ESG”的模式,融合16年服務小微的專業優勢到環境、社會、管治等更廣泛的議題,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
不過,與會嘉賓也認為,ESG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金融機構在踐行ESG時,除履行好社會責任,完善公司治理,強化企業風險管控外,還需要在業務模式、信息披露等方面下功夫。
做好綠色金融市場服務
在踐行ESG的過程中,金融機構也結合自身的業務特點形成了一套熟練的業務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以陸金所控股為例,其主要聚焦小微企業主的金融需求,通過產品創新與專業合作兩方面,積極貢獻金融力量。在金融機構擅長的領域創新找出突破點,在不擅長的領域通過專業合作實現多方共贏。陸金所控股旗下的平安普惠創新開拓了面向新能源車車主的優惠借款服務,從2021年4月開始逐步覆蓋到目前13個主要新能源汽車品牌,滿足新能源車車主的融資需求。
不同于陸金所控股的普惠角色,在綠色金融市場上,保險企業主要承擔風險保障者和資金提供者角色,因此保險機構ESG實踐也多和這兩個項目相關。
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保險業聚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助推綠色發展藍皮書》統計,2018~2020年,綠色保險呈現快速發展趨勢,保額年均增長23.43%,賠付金額年均增長28.77%。
陽光保險作為大型保險集團,在這兩個方面也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為2.2萬次企業及個人提供綠色保險服務,風險保障金累計達3800億元,累計提供賠款支持1.17億元;截至2021年末,陽光保險參與可持續投資余額超過384億元。
銀行方面,針對信貸客戶,江蘇銀行開發了自己的ESG指標體系,并在近年來不斷對其迭代優化。目前,江蘇銀行已將ESG評級方法應用到產品創新當中,并在徐州落地了掛鉤ESG的貸款等。而ESG作為企業的非財務指標,江蘇銀行還將其作為設置差異化融資政策的一項參考。
期待相關激勵措施落地
雖然金融機構在踐行ESG和綠色金融方面各有特色,但是綠色金融畢竟還處于初級階段,仍面臨很多困難和挑戰。
“在開展綠色金融實踐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小微企業主體目前較難找到合適的標準來劃定是否歸屬為綠色產業。”程瑞表示,小微企業自身業務發展的隨意性較強,同時存在跨行業經營等現象,如何去識別它是否屬于綠色產業并給予專屬支持,也是現在面臨的現實問題。此外,面向目前需求量比較大的高效應用、綠色轉型等領域,隨著綠色生活、綠色發展的逐步推廣與普及,也衍生了一些新產業的融資需求。
陸金所控股遇到的困難并非個例,在實踐過程中,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海霞表示,綠色保險是一個較新的概念,目前學界、業界并未形成統一的定義范疇,各家險企發展綠色保險主要還是沿著已有業務模式來發展,缺乏前瞻性。
董善寧對此持相同看法。其表示,綠色信貸的相關標準和體系建設相對完善,但是轉型金融的標準目前卻還沒出來,這導致金融機構在業務開展過程中存在很多不確定。金融作為強監管的行業,亟待出臺相關標準。“金融機構在參與構建綠色金融市場的過程中存在的挑戰主要表現在三大方面。”董善寧表示,其一是標準落后于金融實踐,上述的轉型金融就是較為典型的案例;其二是信息不對稱,金融機構的數據可獲得性較差,很多企業并無相關的數據可供金融機構參考;其三是相應的激勵措施較弱,導致金融機構參與綠色金融的內生動力不足。
基于此,與會嘉賓建議加強ESG相關法律和標準建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