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0-30 22:48:14
10月28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22中國金融發展論壇暨第13屆中國金鼎獎(金融)頒獎典禮”成功舉辦,水滴公司憑借出色的表現獲得了行業的廣泛認可,摘得“年度保險科技進步獎”的桂冠。
作為國內領先的保險和健康服務科技平臺,水滴公司成立伊始就將“科技”屬性列入公司的使命,并始終堅持在科技創新領域不斷投入,從而賦能業務、提升運營效率、助推普惠保障服務廣度和深度。
在“用互聯網科技助推廣大人民群眾有保可醫,保障億萬家庭”理念的指引下,有超過258萬名大病患者通過水滴籌發起求助籌得醫療資金,超過1億用戶享受到普惠保險,其中70%以上來自三線及以下城市。
科技賦能優化產品服務質量
水滴公司的產品線和服務主要圍繞兩大領域展開,即保險保障和健康服務。在保險保障端,水滴公司通過水滴保和水滴籌首創“大病籌款+人身保險”的健康保障模式,在醫保之外為用戶提供多條高效的醫療資金補充渠道,提升了救急、救難的救助效率;在健康服務端,水滴公司推出翼帆醫藥、水滴患者平臺等業務,積極探索和加強與醫院、醫藥公司等醫療服務伙伴的合作,著力于為廣大用戶提供更廣泛的健康醫療服務。
然而,無論是保險鏈條還是健康服務均對效率、差異化和服務質量有著較高的要求,為給消費者匹配到更好的產品服務、讓消費者有更好的消費體驗,水滴公司在科技的投入和開發方面下足了功夫。基于對大健康產業的理解,水滴公司提出“ABDC”(AI+Blockchain+Data=Construction)科技戰略,并依靠大數據層面的積累和優勢,打造出“水滴大腦”智慧系統,通過采集分析處理實現大數據的基礎,進而通過AI能力賦能落地應用,最終形成智能核保、智能理賠、智能醫療、風險控制等解決方案。
進入2022年,水滴公司又基于“RPA+ AI”技術打造出首位擬人化數字員工“幫幫”。當前,“幫幫”已嵌入在銷售體系的前端銷售、中端運營、后端理賠等各個環節。憑借持續的科技投入,“幫幫”在技術上實現了1個業界首創技術應用,3個保險行業首次應用技術。機器人意圖識別準確率97%,客服機器人問題解決率超80%。
常言道: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水滴公司依靠這些經驗和技術能力提升平臺自身運營效率和服務效率,還持續對外輸出保險科技能力,賦能產業鏈上下游生態合作伙伴。2020年,水滴通過對外輸出技術服務實現近2億收入。
水滴公司創始人兼CEO沈鵬表示,水滴公司的技術優勢不是創造出頂尖的新技術,而是切實地利用技術來解決用戶痛點和行業痛點,并將技術向行業伙伴輸出,推動行業發展。
與時俱進追求高質量發展
六年時光,彈指一揮間。2021年5月7日,水滴公司正式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代碼“WDH”。數據顯示,水滴公司2022年第二季度凈營業收入為7.014億元,環比增長8.1%。2022年第二季度歸屬于水滴公司的凈利潤為2.069億元,比第一季度增長了97.2%,連續三個季度實現盈利。
亮眼的業績背后,是水滴公司深刻洞察消費者需求、調整發展戰略的結果。經歷了長足發展后的互聯網保險業,已經告別了舊有的追求規模增長的模式,轉而往高質量發展方向轉型,這從監管的文件中就可窺出一二。2021年,銀保監會陸續實施、出臺《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關于進一步規范保險機構互聯網人身保險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等,旨在規范互聯網保險健康發展。
與此同時,隨著收入的提高,消費者的健康管理和風險保障意識也開始增強,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發生之后。有數據顯示,疫情提升了中國消費者的健康和風險意識。
與此同時,水滴公司也開始放慢腳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產品的打磨和服務的提升上,追求更高質量的業務增長。沈鵬表示,水滴在2021年第三季度里持續響應政策導向,主動迭代更新業務模式,調整產品供給和獲客模式,將此前追求快速用戶增長和收入增長的模式,轉變為追求“更有質量的發展”。
水滴的高質量發展策略包含兩點:其一,主動打破用投入換增長的不可持續發展魔咒,向管理創新、科技創新要效益,結束用營銷換流量的運營模式,轉向用產品和服務贏得用戶;其二,提高研發投入,讓科技與創新成為平臺的競爭壁壘,同時開放能力給合作伙伴和平臺,推動保險產業實現降本增效。
從財報數據來看,水滴的策略正在慢慢起作用。而隨著這一策略的持續推行,水滴公司的業務必將進入了更健康的增長軌道。沈鵬表示,2022年,水滴將努力實現成熟業務盈利。同時,將在有前景的領域謹慎探索和孵化創新業務,堅持為用戶創造價值,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情。 文/寒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