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1-01 00:34:57
每經記者 淡忠奎 每經編輯 楊歡 盧祥勇 蓋源源
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到“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再到制造業單項冠軍……這是一家中小型制造業企業的成長階段,亦是登上制造業“塔尖”的必經之路。
近日,工信部委托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及計劃單列市,公示了第七批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和第一批、第四批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復核通過名單,全國超過300家企業入選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
單項冠軍企業意味著長期專注、全球市場占有率高、體量大且利潤率高,單項冠軍之省亦是各大制造業強省競相追逐的目標。
圖片來源:攝圖網_306449129
截至目前,工信部在全國范圍內已遴選出七批次超1100家單項冠軍企業,從分布上看,全國31省份中僅有兩省份“缺席”。
此前占據近六成份額的浙魯蘇粵,在今年繼續霸榜,新增入圍企業數量均在40家及以上(含計劃單列市),湖南、北京、天津、湖北等地也斬獲頗多,成為“腰部”格局的攪動性力量。聚焦頭部城市,競爭格局更為激烈,十強名單中,淄博已確定“出局”。
自2016年工信部發布《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培育提升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以來,盤點歷年數據,制造業的區域格局發生哪些新變化?誰能夠最終“制霸”全國制造業的塔尖?
頭部競爭,海南破零
圖片來源:攝圖網501636234
制造業單項冠軍被譽為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金字塔的“塔尖”,其數量和質量,是衡量區域制造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
截至去年底,浙江、山東和江蘇分別以149家、145家和122家的數量排在全國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產品)企業的前三位,浙江和山東的差距僅有4家。
在第七批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產品)中,浙江、山東、江蘇和廣東分別以40家、41家、48家和47家的入圍數量領跑全國,進一步“攪動”頭部格局。
浙江、山東、江蘇和廣東的入圍企業(產品)數量隨之攀升至189家、186家、170家和132家,山東和浙江的差距進一步縮小至3家,成為全國單項冠軍“第一省”的有力爭奪者。
不過,就在山東持續“緊咬”浙江的同時,江蘇也正在悄悄逼近山東。從最新數據來看,江蘇和山東的差距從去年的23家縮小至16家。廣東則憑借近兩年的迅猛增勢成功突破130家,正式躋身“頭部陣營”。
廣東省產業與區域經濟研究會副會長、省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研究員丁力告訴城叔,從全球市場理論來講,單項冠軍對全球市場份額有一定要求,一定程度上是長期國際產業分工的結果。廣東具有明顯的開放優勢,而江蘇借力上海,也在全力拉開與廣東的距離。
浙魯蘇粵四省入圍企業(產品)數量合計達677家,占據全國制造業單項冠軍版圖的近6成份額,成為全國制造業產業集群最具活力的區域。
此外,北京、福建、河南、上海和湖北增長也較為明顯,除河南外其余省份新增數量均在10家及以上,繼續與前述省份構成全國前十強的拼圖。
其中,湖南新增入圍企業數量達21家,僅次于浙魯粵蘇四省。這也反映出湖南在相關制造業產業集群的競爭力正在增強。
與此同時,海南金盤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干式變壓器”成功入選第七批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海南借此一舉破“零”。
根據今年5月印發的《海南省優質企業獎勵資金管理實施細則》,2021年以來首次獲得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的省內企業將給予一次性500萬元獎勵。
截至目前,全國31省份中僅有青海和西藏尚無制造業單項冠軍的突破。
寧波領銜,兩城進榜
頭部的競爭,進一步投射在城市身上。
浙江寧波再次拿下單項冠軍“第一城”。最新數據顯示,寧波新增入圍單項冠軍企業10家、單項冠軍產品10家,前7批累計入圍企業數量達83家,繼續位居全國首位。
緊隨其后,深圳新增單項冠軍企業13家、單項冠軍產品7家,增量上與寧波“打平”。作為全國制造業強市,二者貢獻了各自省份50%的單項冠軍企業(產品)增量,是省級競爭最有力的支撐。
這與寧波深圳在專精特新“小巨人”上的表現大致相當,截至目前,深圳和寧波“小巨人”企業數量分別排在全國第三、四位,僅次于北京、上海。
在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的梯隊體系中,深圳和寧波在“小巨人”企業上的顯著優勢正不斷向單項冠軍企業擴散。
從兩地單項冠軍總量上看,深圳入圍企業數量累計67家,繼續維持跟寧波16家的差距。
圖片來源:攝圖網500626682
除了寧波、深圳和北京之外,其余城市之間的差距并不懸殊,“超越與被超越”均是常態。
從第七批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產品)來看,北京、天津、上海、長沙、蘇州和武漢新增入圍企業(產品)數量均在9家及以上,是單項冠軍城市格局的主要挑戰者。
其中,北京、上海、杭州、常州、青島和蘇州累計入圍企業(產品)數量均在30家及以上,成功“守位”前8名。
天津、長沙分別憑借12家和10家的增量,躋身單項冠軍總量全國前十城市之列。
天津入圍企業(產品)數量達28家,超越淄博、南通;長沙入圍企業(產品)數量達25家,超越淄博、廣州和濰坊,跟南通并列全國第10位。
十強之外,武漢新增入圍企業(產品)數量達9家,從全國第25位上升至第16位,增勢亮眼。
從區域分布來看,在全國20強城市中,浙江有寧波、杭州兩座城市入圍,廣東有深圳、廣州、佛山3座,江蘇有常州、蘇州、南通、南京4座圍,而山東則有青島、淄博、濰坊、濟南、煙臺和泰安6座。
這四大省份直接包攬15個座次,可見頭部強省在單項冠軍領域的優勢非常集中。從結構來看,浙江、深圳在頭部城市上更具優勢,而山東和江蘇則明顯在入選城市的均衡度上明顯要更勝一籌。
冠軍之省,浙魯競爭
即便頭部格局正在悄然變化,但短期來看,單項冠軍之省的爭奪依然將圍繞浙江、山東之間進行。
從全國來看,浙江目前有189個企業(產品)認定為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或產品,約占全國的16%,繼續保持全國第一的位次。不過,身后的危機也在不斷鄰近——山東連續兩批新增單項冠軍企業(產品)數量超過浙江,大有趕超之勢。
更為重要的是,山東在單項冠軍示范企業數量達135家,持續多年位居全國首位。與之相比,浙江單項冠軍產品數量更多,但絕對優勢已經被江蘇、廣東“沖淡”。
去年12月,浙江在全國率先發布建設制造業“單項冠軍之省”的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合力打造一批“單項冠軍之城”“單項冠軍之縣”,全省制造業單項冠軍數量力保全國第一……其間表述,不難感受到浙江的警惕性與危機感。
根據目標,到2025年,浙江將新增制造業單項冠軍130家左右,實現數量倍增,并且還要5-8個以單項冠軍企業為核心的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
山東也并沒有放慢腳步。
今年7月,山東省委、省政府印發的《關于國有企業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十條意見》明確提出,在省屬企業開展全面對標一流質效提升工程,到2025年打造5家左右世界一流企業、15家左右行業一流企業、100家左右專精特新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
“浙江的民營企業強盛,特點是企業塊頭小、品牌多;山東則是資源型能源型企業較多,民營企業較少,企業塊頭大。”中國企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李錦告訴城叔,這是過去外界的直觀印象,近些年山東已經意識到自身短板,正在迎頭趕上。
比如,山東水發集團的“首位度”制度令他印象深刻,即要求旗下子公司相關業務要在全國排進前三位,否則這一項業務就可能會被合并重組,這個標準是十分殘酷的。
“一手抓大企業重組,讓山東能源、山東港口、山東高速等大企業做大規模;還有一手抓專精特新企業,在細分產品和品牌等方面進行提升。”在李錦看來,從水發集團的改革可以看到山東的發展思路,也是其專精特新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發展迅速的原因。
從單項冠軍企業(產品)區域分布來看,浙江主要集中于寧波和杭州,占比超過六成。山東則更為均衡,單項冠軍企業(產品)排名前二的青島和淄博僅占全省不到三成的份額。
“由于產業基礎等原因,單項冠軍難以在全省范圍均衡發展,但仍需對單項冠軍數量較少的后發地區進行更多的引導支持,以真正實現從單項冠軍之城向單項冠軍之省轉變。”
浙江大學全球浙商研究院副院長鄔愛其等曾在專項報告中指出,浙江打造單項冠軍之省的主要短板之一就是區域發展不均衡。
與之相比,山東則更需要持續強化核心城市的引領能力。“十四五”期間,浙江和山東誰能夠率先完成單項冠軍之省的升級,乃至釋放單項冠軍對產業集群的帶動潛力,是“制霸”制造業塔尖的關鍵。
在李錦看來,浙江打造單項冠軍之省更具優勢,并且帶頭從全域推動這個目標的實現。而山東則更有后勁,發展空間相對更大,“浙江是揚優勢,山東則屬于強弱項。”
記者|淡忠奎 編輯|楊歡 盧祥勇 蓋源源
校對|王月龍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1636234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