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1-07 09:11:26
每經編輯 畢陸名
今天(11月7日)我國進入立冬節氣,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意味著寒冷冬季的開始。不過,南方部分地區暫時還感受不到。因為,氣溫又又又要反彈了!
據中國天氣網報道,11日之前,南方氣溫穩步回升,即將掀起一輪升溫浪潮。今年立冬節氣(明天進入立冬節氣)的前幾天,南方天氣的感覺更像是立夏。
江南、華南多地最高氣溫將超過25℃,并且最高氣溫30℃+的范圍也會不斷擴大,湖南、江西、廣西、廣東等地的不少地方最高氣溫都將達到30℃。
不僅白天暖,未來幾天南方最低氣溫也將回升,普遍高于常年同期。武漢、長沙、南昌等大城市甚至可能遇到11月少見的暖。
對于華南小伙伴來說,因為再次獲得夏日體驗卡,才派上用場的長袖大概率又要默然退場,短袖還得再翻出來備著。在“立冬”的“秋天”穿著短袖,這錯亂感也是沒誰了……
不過,沉寂了多天的冷空氣在偷偷蓄積能量,下周在雨雪方面不會太吝嗇,已經下了大量“訂單”。
據中央氣象臺中期預報,10-13日,將有一股中等偏強冷空氣影響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將下降4~8℃,部分地區降溫幅度有10℃左右。西北地區東部、華北、黃淮及東北地區等地有小到中雨,其中青海、甘肅、陜北、河北北部以及東北地區有雨夾雪或雪。
據中國天氣網7日報道,“北風往復幾寒涼,疏木搖空半綠黃。”記者通過盤點氣象大數據發現,立冬節氣是一年中寒潮過程最多、氣溫下降速度最快的節氣,立冬后入冬進程加速,冬季前沿將跨越秦嶺淮河。
常年立冬節氣開始時,冬季前沿抵達華北中部、秦嶺、川西高原一帶。立冬節氣期間,入冬進程加速,冬季繼續向南跨越,河北南部、陜西南部、山東、河南大部、蘇皖北部都會陸續邁進冬天的門檻。像石家莊(11月7日)、西安(11月11日)、濟南(11月10日)、鄭州(11月13日)、合肥(11月18日)、南京(11月19日)等省會級大城市常年入冬的平均日期都集中在立冬時節。
今年也不例外。截至11月4日,我國東北地區大部、新疆、青海、西藏、內蒙古、甘肅、寧夏、山西等地都已進入氣象意義上的冬季。今年北方省會級城市入冬進程普遍較常年偏早,像哈爾濱、長春、呼和浩特等地都較常年偏早一周,銀川偏早近10天。
此外,秋天的前鋒繼續向南推進至華南,而福建南部、廣東南部、廣西南部以及海南島一帶,還是一派夏日風光。
立冬節氣期間的冷空氣活動更加頻繁,實力也更加強勁,通常可南下影響江南甚至華南地區。數據顯示,立冬時節是全國型寒潮頻次最高的節氣,達25次,較上一個節氣霜降偏多一倍。
所謂“立冬一日,水冷三分”,立冬也是全年降溫最猛的節氣,尤其是北方已進入“以風鳴冬”的寒冷時節。從中國天氣網二十四節氣全國平均氣溫變幅來看,立秋開始,全國平均氣溫開始下跌,立冬為降幅峰值,達3.77℃,其次是霜降節氣、小雪節氣,降幅分別為3.62℃和3.46℃。
在這個降溫最猛的節氣里,東北、華北地區的城市氣溫最容易暴跌。中國天氣網通過盤點1991年至2020年省會級城市立冬節氣期間平均氣溫變幅發現,降溫排行榜前十全部位于北方,其中哈爾濱位居榜首,降溫幅度達6.7℃;長春和烏魯木齊以6.5℃和5.8℃位列二三位。
俗話說“立冬補冬,補嘴空”,為了抵御寒冷,民間有“立冬食補”的習俗,每逢立冬日這天,南北方的人們都以不同的方式進補。
在北方,立冬節氣習慣吃餃子,醫圣張仲景曾發明“祛寒嬌耳湯”,其中嬌耳說的就是餃子,民間諺語有云“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除此之外,在西北地區,人們會準備牛羊肉菜肴來豐富餐桌,在寒冷的冬季迅速補充熱量。
在南方,立冬時人們會吃些熱量較高的食物進補,比如廣東等地一般會“打邊爐”,也就是吃火鍋,江浙一帶進補的食材則是以雞鴨魚肉為主,如姜母鴨、糖醋魚等。
中國天氣網提醒,小伙伴在進補時需根據實際情況,切忌盲目“大補”;另外立冬后天氣漸寒,小伙伴們要提前準備好羽絨服、帽子、圍巾、手套等御寒裝備,及時添衣預防感冒。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中國天氣網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