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成都官微 2022-11-12 01:06:03
近期,國內疫情呈現“點多、面廣、頻發”的特點,防控形勢更加嚴峻復雜。公眾要密切關注青海省,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烏蘭察布市,廣東省廣州市、汕頭市、茂名市,河南省鄭州市,福建省福州市,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綏化市,山東省青島市、棗莊市,山西省大同市、忻州市,湖南省株洲市、邵陽市、懷化市,河北省石家莊市、張家口市,遼寧省丹東市,云南省德宏州,天津市西青區,陜西省西安市,重慶市等地疫情動態。所有來(返)川人員,在入川前,要主動向目的地所在社區(村)報備,并積極配合落實相關疫情防控措施。
一、市外風險地區來(返)蓉人員
對根據國家《關于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學精準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對近7日內有高風險區旅居史的來(返)蓉人員,自抵蓉之日起,實施7天居家隔離,不具備居家隔離條件者實行集中隔離。
(11月11日國內高、低風險區詳情,請前往“四川疾控”微信公眾號點擊文末“閱讀原文”獲取《四川省疫情重點地區提示表》)
二、省外重點地區來(返)蓉人員
1、對近7日內有西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甘肅省、青海省旅居史的來(返)蓉人員,自抵達目的地社區(村)當日起,實施3天居家健康監測+2天2次核酸檢測。3天居家健康監測期間要配合每日上門核酸采樣,單獨居住,如與家人同住,應單人單間,使用單獨衛生間;共同居住者及其本人不得外出,拒絕一切探訪。本人2天2次核酸檢測期間,要配合每日上門核酸采樣,嚴格遵守目的地疫情防控相關規定。如有可疑癥狀,要及時報告社區(村)管理人員。
西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通過直飛商業航班來(返)蓉的,暫時按照原排查管控方式進行。
2、對近7日內有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廣東省廣州市、河南省鄭州市、重慶市中心城區(包括沙坪壩區、九龍坡區、江北區、渝北區、渝中區、巴南區、南岸區、兩江新區、北碚區、大渡口區)、福建省福州市、陜西省西安市、黑龍江省綏化市、山西省忻州市、大同市、湖北省武漢市、湖南省邵陽市、株洲市、山東省青島市、河北省石家莊市、張家口市、邢臺市旅居史的人員,實施3天居家健康監測,期間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
3、對省外其他來(返)蓉人員,嚴格落實“入川即檢”,實施3天3次核酸檢測(每次間隔24小時及以上),第1次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出具后可有序流動,但不得參加聚集性活動,不前往酒吧、歌舞廳、KTV、洗浴場所、棋牌室(麻將館)、網吧、電子游藝廳、密室逃脫、劇本殺、電影院等空間密閉、人員密集的重點公共場所。
三、省內重點地區來返蓉人員
對近7日內有巴中市巴州區旅居史來(返)蓉人員,實施3天居家健康監測,期間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
省內有高風險區所在縣(市、區)人員原則上不跨市(州)流動,確需跨市(州)流動的,需持24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以出具報告時間為準)。
四、對在蓉無固定居所或不具備相關條件需居家健康監測的人員,應在屬地指定酒店進行健康監測,期間不聚集、不外出(就醫等特殊情況除外)。
公眾要重視個人防護、避免人群聚集、關注疫情動態。如收到疫情防控提醒短信,健康碼變為“紅碼”“黃碼”,要第一時間向所在社區/村(賓館、酒店)報備。“紅碼”人員就地等待轉運。
如健康碼變“黃碼”,一要立即主動向屬地社區/村(賓館、酒店)報備,保持通訊暢通,積極配合管理。二要戴好口罩,做好個人防護。不前往人群密集場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三要及時到“黃碼”人員核酸檢測定點醫療機構進行核酸檢測,其他檢測點不檢測“黃碼”人員。若您已在封閉管理區內,就在封閉管理區內完成核酸檢測。
公眾在進入各類公共場所時,應主動配合掃場所碼、亮健康碼等防疫措施;各類公共場所的經營管理方,應嚴格落實掃場所碼、查驗健康碼等防疫規定,確保所有進入場所的人員均落實到位。請廣大市民朋友切實做到“掃碼亮碼、綠碼通行”,用我們的實際行動構筑抗疫的堅固堡壘。
在我市接受集中隔離的來(返)蓉人員,自行承擔隔離期間相關費用。
以上措施根據疫情發展情況實施動態調整。
現將天津、重慶等8個城市最新公告的病例活動區域公布如下。請廣大市民朋友對照查看,如有軌跡重疊或收到疾控中心或社區通知(包括電話、短信等)后,請立即主動向所在社區、入住酒店、工作單位報備,積極配合開展隔離觀察、核酸檢測和健康監測等工作。如有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疾病癥狀,請立即前往就近的發熱門診就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單位和個人瞞報、知情不報,違反疫情防控規定,導致疫情傳播或者其他嚴重違法后果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行政、刑事責任。如果您有任何疑問,請您撥打12345市長熱線,感謝您的配合。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401676970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