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1-15 23:49:36
◎實際上,關于高血壓診斷標準,行業內爭論已久。北京某國家級三甲醫院內分泌科退休主任醫師姜強(化名)更認可“140/90mmHg”這一現行診斷標準,“130/80mmHg可能在某一方面有好處,但可能帶來別的問題”。
每經記者 林姿辰 陳星 每經編輯 董興生
11月15日晚間,國家衛健委官方微信“健康中國”發布消息稱,“成人高血壓的診斷標準為非同日3次血壓超過140/90mmHg。目前,國家未對成人高血壓診斷標準進行調整”。
這一消息引發了廣泛關注。就在幾天前,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師協會、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等學術機構聯合發布《中國高血壓臨床實踐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形成了針對高血壓的44個關鍵臨床問題和102條推薦意見,其中包括中國成人高血壓診斷標準由≥140/90mmHg下調至≥130/80mmHg(毫米汞柱)。
不過,中國高血壓聯盟方面隨后通過媒體發聲,稱該標準下調不適合我國國情,還可能會對血壓非高危者導致嚴重的健康傷害。隨后,“健康中國”明確了現行高血壓診斷標準。爭議為何存在?
國家衛健委針對高血壓診斷標準的聲明,與前述《指南》有關。據相關統計,若按照≥130/80mmHg(毫米汞柱)的標準測算,中國將至少新增2億名高血壓患者。
11月15日,四川一家三甲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侯悅(化名)通過電話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就在近幾天,已經有患者聽說中國成人高血壓診斷標準下調后,主動來求診問藥。“大部分主動找來的患者年齡在五六十歲左右,血壓在130/80mmHg和140/90mmHg之間,他們看到新聞或者聽到消息之后,自己就主動找來了,除了要求進行藥物干預,自己還主動提出要改善生活方式,多運動、調整飲食習慣等等。”
在侯悅的臨床經驗中,這部分人群屬于有潛在高血壓風險的患者,如果及早對這部分群體進行醫療干預,可以避免因為高血壓發展而導致的并發癥,如腦出血、腦梗死等。
侯悅表示,及早干預帶來的醫療負擔及后果會低于并發癥出現后再來進行臨床治療。目前的常用高血壓藥物,如硝苯地平控釋片、硝苯地平緩釋片、厄貝沙坦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依那普利片等藥物均已進入集采,患者的醫療負擔不會很重,其中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最便宜的價格是0.96元/盒。而一旦不及時控制,讓高血壓發展下去,無論是用藥負擔還是健康后果都嚴重得多。
他還提到,如果“下調”后的標準形成了專家共識或診療規范,臨床醫生也應當按照調整后的標準進行高血壓的診斷。
圖片來源:攝圖網-500802625
實際上,關于高血壓診斷標準,行業內爭論已久。北京某國家級三甲醫院內分泌科退休主任醫師姜強(化名)更認可“140/90mmHg”這一現行診斷標準,“130/80mmHg可能在某一方面有好處,但可能帶來別的問題”。
15日,姜強通過電話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二三十年前的醫生都認為,60歲以上的患者,年齡每增加10歲,收縮壓允許增加10個毫米汞柱。這是因為高血壓屬于代謝性疾病,發病率與年齡呈正相關。例如很多高血壓患者的收縮壓升高,是由血管硬化導致的,而血管硬化的原因很多,包括但不限于血糖、血脂高、遺傳因素等,其中很多因素常見于老年人。
因此,姜強認為,130/80mmHg的標準對于老年人來說過于苛刻,容易產生“一刀切”的不良影響,比如強求具有生理性動脈硬化的老年人將血壓降到130/80mmHg可能有害。
另外,130/80mmHg的診斷標準是美國提出的,姜強認為,該標準是否適合中國居民還需要做進一步探討。以糖尿病診斷標準為例,雖然美國空腹血糖標準已經改為5.6,但經過探討研究,目前中國的空腹血糖標準上限是6.1。人種、遺傳、生活、文化的不同,往往會導致不同國家對同一疾病診斷標準的選擇不同。
姜強承認,《中國高血壓臨床實踐指南》中關于高血壓診斷標準調低的推薦意見,確實會對公眾產生影響,也可能對臨床醫生的診斷產生實質性影響。
“現在我們臨床上對‘指南’文件的認可度非常高,而且‘指南’文件比‘共識’文件的接受度更高。”姜強說,不同機構署名的指南文件權威性不同。中華醫學會是中國醫學方面權威性最高的學會組織,臨床醫生一般更看重其下屬分會署名發表的指南文件。此外,中國醫師協會等國家級協會的權威性也較高。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中國高血壓臨床實踐指南》由多個學術機構聯合發布,包括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師協會、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高血壓專業委員會,姜強提到的兩個機構位列其中。
15日,記者通過微信聯系到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教授蔡軍,并詢問關于高血壓診斷標準的業內爭議和共識,對方回復稱,“會發表申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