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1-17 00:14:41
每經記者 王紫薇 每經編輯 劉雪梅 何小桃
每日優鮮供應商群里,11月15日下午發出了一條鏈接,與前一天每日優鮮發布的2021年財報有關:“以每日優鮮子公司為被告、以供應商提起的訴訟約616起,有員工或前員工提起的勞資糾紛約765起,總計金額約8.127億元。”
2022年11月14日,每日優鮮于SEC上傳了其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財務報表。數據顯示,2021年,每日優鮮凈虧損為38.50億元,與2020年同期相比上升133.5%。
財報還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2020年及2021年12月31日,每日優鮮共有全職員工1771人、1335人及1925人,而截至2021年年報提交日(2022年11月14日),每日優鮮的全職職工還有55人。
經營方面,2021年每日優鮮凈收入較2020年有所增長,具體數字為69.52億元,同比增長13.4%。
圖片來源:每日優鮮截至2021年12月31日財報
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每日優鮮2021年數據增長,與其持續投入和前置倉業務都有一定關系。“從虧損額來看,它(每日優鮮)還是一直在加大投入,去拉動營收增長。”
2021年,每日優鮮總成本與運營費用為108.13億元,同比增長了39.09%。凌雁管理咨詢首席咨詢師林岳認為,這種“以血換血”的增長并不健康。
每日優鮮需要面對的是來自四面八方的欠款,包括其與供應商和員工的欠款、與騰訊的廣告及服務費等均未結清。每日優鮮仍在輾轉,期望仍能留在納斯達克,期望拿到“救命錢”。
但這些措施目前還未見效。每日優鮮還有“造血”能力嗎?還有接受“輸血”的可能和價值嗎?
營收實現增長,但代價巨大
財報顯示,2021年每日優鮮凈收入為69.52億元,同比增長13.4%。這一數字包含產品銷售額和其他收入,其中產品銷售額為67.861億元,較2020年的59.997億元增長13.1%。
其他收入主要包含每日優鮮收取的會員費,以及通過每日優鮮的自動售貨機銷售產品等收入。這部分收入由2020年的1.308億元增至1.655億元。
對于營收增長,莊帥告訴記者,其中一部分因素是疫情影響:“因為疫情的影響,所以在消費者選擇購買生鮮的時候,前置倉作為每日優鮮的王牌還是受到消費者青睞的。”
這個增長也與每日優鮮的持續投入分不開。“從虧損額來看,它還是一直在加大投入,去拉動營收增長。”莊帥說。
這種“以血換血”的打法在行業看來不太健康。
林岳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對比數據增速,“每日優鮮總營收同比增長13.3%,但是總成本與運營費用同比增長達到了39.08%,營收增速低于成本增速,這使得每日優鮮仍處于經營虧損狀態,虧損達到了38.61億元。”
“對于生鮮賽道來講,營收的增長速度是不合格的。”林岳補充道。
資金的捉襟見肘在財報中暴露無遺。比如,應付賬款的金額及周轉天數也在不斷拉大。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2020年和2021年12月31日,每日優鮮應付賬款分別為14.193億元、10.884億元和16.057億元,應付賬款周轉天數則分別為55天、72天和79天。
每日優鮮需要現金流。今年8月,每日優鮮簽訂業務及資產轉讓協議,出售便利購業務。此次財報中透露,每日優鮮提出的總價是1800萬元,現金支付。
這筆錢陸續到賬了部分,還沒有到齊。不過即使到齊,對于現在的每日優鮮來說,1800萬仍是杯水車薪。
極速達燒錢快,但貢獻了90%營收
今年7月,每日優鮮在全國范圍內關停了其前置倉模式下的極速達業務,僅保留次日達服務。
據財報,截至2022年10月31日,每日優鮮在全國8個城市的173座前置倉租賃仍然有效,相關租賃協議的租賃到期日為2022年11月11日至2026年12月14日。每日優鮮預計在可預見的未來將終止這些迷你倉庫的租賃。
這表明,如果找不到錢,每日優鮮的前置倉業務可能就真正關停了。
但其實,前置倉業務(極速達)一直是每日優鮮的頭牌,由每日優鮮首創、幫每日優鮮扛過最初的生鮮玩家倒閉潮,并在2019-2021年的營收中貢獻頗多。其中在此次財報中,極速達為每日優鮮2021年貢獻了約90%的營收。
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前置倉太燒錢了。林岳告訴記者,前置倉的配置很重,包括店面租金、冷凍冷藏等電費、加工和配送人員,整體成本是非常高,燒錢速度非???。
往期財報數據顯示,每日優鮮2018年至2020年的凈虧損分別為22.32億元、29.10億元、16.50億元。
前置倉燒錢但被消費者偏愛,次日達業務并不被青睞。每日優鮮在財報中也寫到,要面臨重大調整不及預期的風險。
“次日達這種業務在生鮮賽道是沒有優勢的,買菜講究的都是當天限時送達,和消費場景、消費體驗才能有效地捆綁在一起,特別是現在社區的連鎖生鮮也是越來越多,送貨上門、定制菜單等服務也是推陳出新,沒有優勢項目是沒法持續的。”林岳說。
在智慧菜場業務方面,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每日優鮮已在中國21個城市中的83個生鮮市場簽訂合同,實際開始運營其中的64個。
久謙中臺的調查報告曾指出,未來智慧菜場項目或將以青島每日菜場科技有限公司獨立運營,并希望爭取獨立運營和上市。但目前為止,智慧菜場的投入還沒看到顯著回報。
除了業務之外,每日優鮮的人力資源也在流失。在關閉極速達業務的當天,每日優鮮開啟裁員。
財報中每日優鮮提及,截至2019年12月31日、2020年及2021年12月31日,每日優鮮共有全職員工1771人、1335人及1925人,而目前每日優鮮的全職職工還有55人。
莊帥告訴記者,每日優鮮的轉機可能還得靠自身的業務增長來獲取,但眼下的業務,談及增長難度很大。
債務累累,窟窿密布
每日優鮮的確欠了不少錢。
財報數據來看,在2019年、2020年和2021年,每日優鮮凈虧損額分別為29.094億元、16.292億元和38.98億元,運營活動中使用的凈現金分別為19.696億元、16.18億元和25.899億元人民幣。
截至2019年12月31日、2020年和2021年12月31日,每日優鮮流動負債總額分別為24.188億元、28.978億元和32.993億元人民幣。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每日優鮮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0.6億元,流動資產總額為24.57億元,而總流動負債為32.99億元。
此外,每日優鮮與前員工、員工之間仍存在欠薪及社保公積金欠繳的官司,與供應商之間的貨款也沒結清。
財報中,每日優鮮表示其北京、上海、青島等地的子公司已經申請并獲批將某些社保支付延期至2022年12月末或2023年3月。
而截至2022年10月31日,以每日優鮮子公司為被告,由供應商提起的訴訟約616起,由員工或前員工提起的勞資糾紛約765起,總計金額約8.127億元。
此外,每日優鮮購買的廣告、服務等也沒有與騰訊結清。
債臺高筑,每日優鮮在風險項寫下風險提示:如果每日優鮮無法保持盈利能力或籌集足夠的資本來滿足需求,每日優鮮“可能不會繼續作為一家持續經營企業”。
不僅如此,莊帥告訴記者,每日優鮮的危機在于,其前期業務擴張投入過多,后期主要靠貸款輸血。
“所以如果融不到錢去償還這些貸款,每日優鮮資不抵債的危機很大。”莊帥說。
掙扎自救,資本會拉它一把嗎?
每日優鮮在財報中表示,重大現金需求主要包括一般業務、主要與員工遣散費和與供應商相關的債務重組有關的費用。
每日優鮮在積極找“血源”。
今年7月,每日優鮮宣布山西東輝集團將對其進行2億元股權投資。但目前,每日優鮮還沒有收到這筆錢。
今年8月,每日優鮮簽訂業務及資產轉讓協議,將便利購自動售貨機業務相關的業務和資產,包括北京便利購、濟南便利購及其他相關子公司擁有的所有資產和專利,出售給第三方,總價為1800萬元現金。
但根據此次財報,截至本年度報告日,1800萬現金并未完全到賬。目前,購買方僅向每日優鮮支付現金額為460萬元,另向每日優鮮供應商和員工支付320萬元。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原被每日優鮮收購的在樓下點位部分已經停止了運營。
正被拆除的在樓下北京某點位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紫薇 攝
每日優鮮也在嘗試避免退市。
今年10月7日,每日優鮮宣布,調整其美國存托股票(ADS)與其B類普通股(ADS比率),由從當前的1:3更新至1:90。此次調整之后,每日優鮮的股票價格在10月17-10月28日期間ADS收盤價高于1美元,避免了納斯達克對其停止股票交易。
“一旦退市,每日優鮮就徹底斷絕了自救的可能了。每日優鮮不退市肯定是想自救。因為大額資本介入之后需要有退出通道。每日優鮮如果退市,資本憑什么救呢?”透鏡研究創始人況玉清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每日優鮮在退市上做最后的掙扎,希望能有資本再救一把,但是目前來看非常艱難,因為沒有足夠強的模式讓資本看得到未來。”林岳直言。
談及資本還會不會輸血,記者采訪的多位行業人士認為可能性較小。“我覺得微乎其微,一是每日優鮮的虧損額比較大,負債重。同時,它最有價值的前置倉等資產,已經收縮甚至關停了。所以現在難度很大了。”況玉清說。
每日優鮮在財報中寫道,無法保證可以獲得額外融資。因為獲得額外融資的能力“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可能超出了每日優鮮的控制范圍”。
也有行業人士告訴記者,從每日優鮮主動收縮賴以為生的前置倉業務、員工人數縮至兩位數來看,每日優鮮應該沒有靠業務造血“東山再起”的心氣了。
這位行業人士也直言,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想拿到錢“難上加難”。
記者|王紫薇
編輯|劉雪梅 何小桃 杜恒峰
校對|段煉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