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1-20 23:06:55
每經記者 任飛 每經編輯 葉峰
盧強 主辦方供圖
11月17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22中國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峰會”在成都舉辦,在“守正創新,公募基金特色化發展正當時”圓桌討論會上,來自公募基金的五位資深人士共話投資機遇。
中融基金副總經理盧強在討論中,針對公募基金特色產品的制度創新、功能定位,以及投資人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應如何調整思路等話題進行了經驗分享,其中,他對投資人長期投資的必要性和理由再次作了解釋,表示注重長期資本的積累和維護,有益于發揮投資行為的最大價值。
盧強表示,個人養老金投資公募基金需要注重兩方面,其一是注重頂層設計與行業的互動;其二是注重長期資金的維護和積累。特別是對于第一條,盧強認為,目前行業的投資者結構和需求呈現多元化,但投資者教育的深度和廣度仍需精耕,這有助于長期資金的積累,也有助于發揮個人養老金的長期配置價值,更好為個人及社會創造更大價值。
日前,多家基金公司旗下養老目標基金均已全部增設Y類基金份額。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繳納個稅的人口數約7000萬人,其中邊際稅率超3%的約1000萬人,基于現行的個人養老金稅優政策,假設所有邊際個稅稅率高于3%的納稅人都按照每年1.2萬元限額標準參與個人養老金投資,對應每年1200億元的資金增量。
對于投資策略的把握,盧強也建議投資人戒驕戒躁,他提到說,投資人在做資產配置時,往往期待一勞永逸的結果,但沒有最完美的資產,只有相對好的配置思路。特別對于投資基金來說,建議采用定投的方式,堅持長期投資,在固定的時間買固定的品種,追求在長期投資中收獲屬于自己的認知收益。
事實上,無論是具有鎖定期的養老金基金,還是開放式的其他產品,注重長期投資一直以來都是業界呼吁的理念。盧強總結道,過去二十幾年,行業發展都有相當積累,應該來說還是做好了一些準備,制度的頂層設計與行業創新相結合,讓我們每個人在里面找到自己的角色。最起碼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參與者,而對于專業投資機構來說,做好投資者教育,則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使命與責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