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1-20 23:06:57
每經記者 李沛沛 每經編輯 彭水萍
黃瑞慶 主辦方供圖
11月17日,2022中國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峰會在成都舉辦。博時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總經理黃瑞慶在主題為“守正創新,公募基金特色化發展正當時”的圓桌討論會中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在黃瑞慶看來,主要有四大因素推動了ETF的快速發展。首先,投資者的投資從投資個股(炒股票)的層面提升或者擴充到了資產配置的層面。“比較典型的,例如我們有一只標普500ETF,大家對于美國市場很感興趣,也很關注全球政治經濟,但是很難具體去了解和分析一些個股,投資邏輯也很難到個股的層面,因此買ETF最能實現自己的大類資產配置想法和投資邏輯了”。
其次,ETF公開透明、底層資產清晰。大部分ETF都是指數基金,沒有基金經理個人偏好,沒有風格漂移,所見即所得。
第三,ETF的低成本和便利性。首先跟蹤指數的ETF管理費率低,其次是便利性。
第四,流動性。由于有做市商制度和T+0申贖套利機制,不管ETF本身的流動性如何,只要基礎資產的流動性是足夠的,ETF的流動性就有保障。這點對于機構投資者非常重要。
他同時指出,下一階段的創新也可以從上述四個方面去梳理和思考:一是資產的多元化,二是指數增強類ETF等主動管理ETF,三是商品ETF和杠桿與反向等ETF的探索,四是債券ETF的大發展。
從股票、債券到大宗商品都有各式各類的ETF,也正因如此,研究ETF其實就是研究整個市場。投資者應該如何做好行業輪動呢?
黃瑞慶建議,首先,投資者應把握好行業過去的長周期體現出來的規律,尤其是基本面的核心驅動邏輯,同時對于未來保留一定容錯空間。其次,不同行業的產業周期不同。第三,把握好基本面的中長期趨勢和市場面的階段熱度。
而針對普通投資者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應如何布局,黃瑞慶表示可以分域觀察,區別對待。可以按照長周期的思維把握一些經營長期穩定、明顯低估值、成長性較低行業的估值修復行情,也可以從中周期的角度去梳理,布局受到政策積極支持的行業,并且前期調整較為充分的例如信息產業中的自主可控板塊、解決民生與養老的醫療器械等行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