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1-21 14:15:38
每經編輯 程鵬
天時,地利,人和!經過7年的水下考古調查勘探,1個多世紀前的謎團終將揭開。
11月21日拍攝的長江口二號古船桅桿出水畫面。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據人民日報,2022年11月21日0時40分,長江口橫沙水域見證了中國水下考古新的歷史性突破——22根巨型弧形梁組成的沉箱裝載著古船,經過4個多小時水下持續提升后,在打撈工程船“奮力輪”中部月池緩緩露出水面,古船桅桿清晰可見,時隔150多年,長江口二號古船重見天日。
據悉,長江口二號古船幾天后將被“奮力輪”帶入楊浦上海船廠舊址1號船塢,開啟文物保護與考古發掘新階段。
隨后,11月21日上午,#中國水下考古又一大發現#的詞條沖上熱搜。
長江口二號古船成功打撈出水
綜合新華社、人民日報21日報道,采用世界首創的“弧形梁非接觸文物整體遷移技術”,我國迄今水下考古發現的體量最大的木質沉船——長江口二號古船于今日在長江口水域成功實施整體打撈。
古船模擬圖
從20日夜間到21日凌晨,萬噸“大力”號與我國自主研發的古船整體打撈專用工程船“奮力”輪攜手,在長江口二號古船所在長江口橫沙水域完成各項調試,啟動智慧打撈監控系統,對這艘清代沉船實施水下整體打撈。
11月20日拍攝的長江口二號古船整體打撈出水施工現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長江口二號水下考古遺址,包括古船船身、海水和淤泥,被緊緊包裹在22根鋼鐵弧形梁構成的“考古沉箱”中,整體重達8800余噸,在提升作用下以每小時約4米的速度逐漸浮出水面。21日零時40分,長江口二號古船的桅桿率先出水。
交通運輸部上海打撈局副局長周東榮告訴記者,11月20日至25日,長江口海域有大風天氣,氣象、潮汐等條件復雜多變,打撈長江口二號古船的“時間窗口”被一再壓縮。
11月20日拍攝的長江口二號古船整體打撈現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11月20日拍攝的“大力”號。新華社記者 王翔 攝
11月21日,工作人員下水給桅桿“穿上”保護衣(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長江口二號古船成功打撈出水,是水下工程技術與文化遺產保護理念的完美結合,為國際水下文化遺產保護提供了中國案例、中國模式、中國經驗。”國家文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關強說。
據悉,未來數天內,根據氣象潮汐條件,“奮力”輪將“懷抱”長江口二號古船駛往位于上海楊浦濱江的上海船廠舊址1號船塢,讓長江口二號古船在黃浦江畔“安家”。
古船發現于7年前
載有大量文物,超600件入庫清理
綜合新華社、上海新聞廣播,2015年,上海市文物局組織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上海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等單位開展水下考古重點調查時,通過聲吶掃測發現了一艘木質古船,考古編號為“長江口二號”,它也是全國水下文物普查期間首次主動發現并進行考古調查的古船。
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鍵說,很多沉船的發現都是偶然性的,“比如漁民打撈有發現會喊我們去,但長江口二號是我們主動去發現的,要摸清水下家底?!?/span>
長江口二號古船是一艘清代貿易商船,船長約38.1米、寬約9.9米,已探明有31個艙室。它是目前國內乃至世界上水下考古發現的體量最大、保存最為完整、船載文物數量巨大的木質帆船之一。填補了我國清代晚期大型木帆船研究空白?!伴L江口二號古船的發現,印證了上海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港口城市,更是近代上海作為東亞乃至世界貿易和航運中心的珍貴歷史見證?!鄙虾J形奈锞志珠L方世忠說。
通過選取4個進行小范圍清理,發現艙內有碼放整齊的景德鎮窯瓷器等精美文物,在船體及周圍還出土了紫砂器等大量文物,共計600余件。
這件綠釉杯,同樣出自景德鎮窯,更為難得的是杯底的“同治年制”款,對于我們了解“長江口二號”的時代大有幫助。
再來看這件詩文杯,集“詩、書、畫、印”于一體,一面寫著“明月微風響,青聲枕上聞”,一面寫著“林中生玉竹,月下美人來”。長江口二號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又和國內外的哪些地方、那些人產生了聯結?也許文物會告訴我們答案。
就如同這個青釉水煙罐,專家推測產自越南,目前長江口二號出水的僅此一件,有專家據此推測,古船上也許有越南籍船員。甚至船上的木材,經鑒定也有出自東南亞一帶的,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的上海已經是沿海最大貿易港口之一。
而在出水的文物中,一個木桶的殘件,上書“時泰”二字,專家推測,這可能是當時一個“商號”的名稱,就像現在的貿易公司一樣,也生動再現晚清時期的貿易圖景。
這件高足杯,出自元代的龍泉窯,那么為什么清代的沉船遺址中,會出現元代的“古董”呢?專家推測也許是作為船上的古董,被船員有意帶入的,也許是出自其他沉船遺址,那么在長江口二號的周圍,會不會埋藏著更多的“時間膠囊”?一切都等到長江口二號出水后揭曉答案。
編輯|程鵬?杜波
校對|盧祥勇
圖片來源:新華社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新華社、央視新聞、人民日報、上海新聞廣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