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每經專訪新媒體藝術家林俊廷:數字藏品賣得出去叫NFT,賣不出去叫JPG

每日經濟新聞 2022-11-21 22:58:21

每經記者 石普寧    每經編輯 唐元    

初見林俊廷,有著十足的精氣神和瀟灑氣,《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和他的第一次見面是在亞洲藝術品金融商學院舉辦的2022亞洲藝術品金融論壇(第七屆)上。

作為論壇嘉賓,新媒體藝術家林俊廷作了題為“虛實相生——以新媒體藝術的‘實擬虛境’,構建‘虛擬實境’的未來元宇宙”的主旨演講。在茶歇時,記者和他搭上了話。

林俊廷 受訪者供圖

作品《鶴采》  圖片來源:青鳥BluePhoenix

2.6公里與0分

當得知記者是從成都來到上海參會,且第二日就要乘坐飛機回蓉時,林俊廷特意告訴記者不要擔心采訪時間不夠。不過,由于實在分身乏術,現場的采訪只能在會議結束前后見縫插針般完成,期間還多次穿插著他與其他在場人士的交流。

轉機出現在會議散場后,林俊廷主動提議與記者一道乘車回酒店,并表示下車之后一同陪記者去做核酸,過后再走回來,他自行打車歸家。到酒店時,見記者手機沒電,他又從淺藍色的手提袋里掏出充電寶借記者使用,并打開了手機上的地圖軟件,找到了附近最近的24小時核酸檢測點。

一去一回,只在一眨眼,在物理空間中留下2.6公里的軌跡后,記者揮手目送他上車。從下午三點說上第一句話到晚上十一點珍重道別、從一無所知到仿若老相識,等到車輛開走以后,記者才真切感受到了時間的相對性。

在現代的高架橋以及呼嘯而過的車輛聲旁,此中情境,恰如林俊廷以宋人范寬《溪山行旅圖》為靈感創作的互動影像聲音裝置《響》中的意境——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念研究生時,林俊廷曾得過0分。早在上世紀90年代,原先學電子的他先是轉專業到設計,后來終于還是選擇了藝術。在他看來,藝術學院的各種機械工具與計算機,都是可以拿來創作的工具。但在某些藝術傳統的背景下,使用“工具”而不是手工的技術被視為異端,被某堂課的老師說“這不是藝術”,于是那門課他得了0分。

時過境遷,在言必稱元宇宙的風口浪尖上,互動二字顯得過于稀松平常,人們對它如此熟悉,以至于默認到了不會刻意提及的地步。藝術創作亦然。

除了“偶然”地在二十年多前便響應了元宇宙以外,林俊廷的作品往往還帶有一份“何妨吟嘯且徐行”的詼諧,那是一種面對無比困境時,能夠一笑處之的釋然。

他的作品《鶴采》曾亮相在《而立——中國當代藝術展》上,他特別提到,自己的名字在一眾接近30位的藝術家名單上是“靠后的”,同樣也是鮮有關注的。不過這并不妨礙他的作品受到觀眾的“歡迎”——畢竟,這是一件需要拍手互動的裝置,手要拍得越響,屏幕里的仙鶴才會舞動得愈加昂揚。

一個有趣的點是,《鶴采》英文翻譯作“Cloud Dance”,讀者評價,“好神奇,歡樂才能迎來歡樂。”“鶴采,原來是喝彩。”

越Local越國際化

NBD:從中國臺灣到美國諸多城市,你接觸、學習的大多與“前沿藝術”相關,例如,你曾在紐約吸收了美國先鋒藝術家馬修·巴尼的團隊工作方法。你是通過什么契機發現可以用新媒體藝術表達中華傳統文化的呢?

林俊廷:去紐約是一個關鍵,當時我是拿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的獎助計劃去的,申請的方向是科技藝術。我那時候做了一個作品,自以為很西方,我跟他們碰面的時候,他們竟然跟我說,你的作品充滿了東方哲學思想。

一開始我覺得(作品)這么前沿,怎么會有東方哲學思想。可是,那時候開始我才突然意識到,你是中國人,血液里面就是這個基因。之后再去跟西方人交流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他們在看問題的層次上可能就沒有我們那么多層。

NBD:你的簡介里提到,“其擅長透過物理三維空間和第四維‘時間’的交融呈現,讓觀者經由身體參與、經歷心理知覺變化而完成一種‘幻境體驗’”,這就是你剛才提到的層次嗎?

林俊廷:新媒體藝術作品強調互動,但不是“動不動”的那種互動。我的作品會因為人數、肢體、天氣、時間等元素的不同而進行各式各樣的改變,這個作品可以一直隨著不同的人去改變,可是這個改變其實還是講了藝術家要講的東西。

現在有很多的互動作品是不知所措的,有一堆看不懂的、艱深的文字在堆疊,為了互動而互動,藝術家到底在想什么自己都不知道。

NBD:那這種層次或者說互動,在表達中華傳統文化上,可以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呢?

林俊廷:又要回到紐約來講,第一次在國外展覽,覺得大家都很厲害。我的作品會放在那里,但我感覺就是焦慮,然后還是焦慮——我就在想,怎么去做出一件作品,讓西方和東方的人都感受到。

所以那時候我就做了一件作品叫《蝶域》,結果就是整個轟動,當天晚上就有一堆人要收藏。那個20年前的事了,從此就奠定了我的一種信心,就覺得中國的其實不會更差。就像我現在常講,油畫畫得再好,畫得過(別國藝術家)嗎?你畫不過的,你就做他做不過你的。

要先找回自己是誰,可以是世界主義的,也可以是國際視野的,可是你要告訴別人我是誰,越Local越國際化。

賣得出去叫NFT

NBD:從藝術創作者的身份出發,你對元宇宙如何看待?

林俊廷:最原初的其實還是藝術本身,它(元宇宙)只是舞臺不一樣,技法不一樣。做藝術創作,要先去熟悉技法,才有辦法服務于你的想法,比如說擅長畫水墨的,你要去畫油畫,你一定要先去了解油畫的筆或是顏料,包括油畫的濃稠、厚薄、肌理。

你要對技法有感情,你才有辦法做出服務。你要說我技術(條件)沒有你那么好,我說為什么要技術(條件)好?白南準(注:影像藝術家,早期作品可以追溯至上世紀60年代)的作品,現在要把它改高清嗎?

我舉個例子,十多二十年前我們在做所謂的傳感器,那時候的傳感器,沒有現在這么靈敏,電腦的運算也沒有這么快,軟件也沒那么好用。

我有一件2006年被收藏的作品,去年要展出時發現電腦壞掉,他們就跟我聯系說,林老師,你這個作品要不要順便升級,比如那時候可能是Win95,現在可能要用Win10。我說干嘛升級?那時候開一朵花,根據當時CPU的運算,比如說要一分鐘,現在可能是0.1秒鐘,速度感是不一樣的。

NBD:你主題演講的題目是“以新媒體藝術的‘實擬虛境’,構建‘虛擬實境’的未來元宇宙”,這個題目要如何理解?

林俊廷:虛擬就是虛擬現實,我們把現實梳理出來,然后去做一個連接。我本來在做的是“實擬虛境”,現在整個可以利用元宇宙來打通。

進入數字時代后,比如說我們很希望現在的年輕人,他不一定會跑去敦煌,但是他很有可能在玩某款游戲的時候,接觸到了以敦煌文化為原型的角色,他就參與了這個作品的互動。做游戲是屬于這個時代的一種傳播方式。

這不是現實的平行時空,是與現實世界并存的,“虛擬實境”怎么去用?不是只在一個元宇宙的世界里面漫游,而是怎么透過超距離的方式,去打開未來的臨界。

NBD:從現在看來,元宇宙概念已經時興了一陣,特別是數字藏品還經歷了“降溫”的過程。我也注意到你一直沒有發布數字藏品,此中是有什么考慮嗎?

林俊廷:因為我現在認為NFT在中國不是這樣玩的,如果你去玩,只是在“割韭菜”。你買一個數字藏品干嘛?你要,我發給你就好了。我就常笑,賣得出去叫NFT,賣不出去叫JPG。

可是你覺得NFT是錯的嗎?我告訴你,這個是趨勢,你要去想怎么去善用它。其實,我本來今年要發一個很好玩的NFT,而且這個玩法是所有人聽到的就能玩的,不是炒作。

中國的NFT一定是建立在圈層上的,就像現在講元宇宙,實際上就是有很多的小宇宙去組成一個大宇宙。很多人都在講說(在元宇宙里)賣土地,賣土地不就是賣網域嗎?網頁里面的東西你要不要去建構?就像公司的網址,內容還是要自己去建構。只是說以前只能在網站里瀏覽,以后是可以交互的。這一個個小宇宙打通以后,我可以去你家玩,你可以來我家玩。

藝術家的底氣

NBD:現在也已經有很多活躍的90后藝術家了,包括他們在內的藝術家群體,在元宇宙概念下能做些什么?

林俊廷:還是剛才講的核心想法——那只是你的工具。我兒子出生的時候iPhone也剛好推出,之后過了一年我又買了一臺iPad給我爸媽,我就跟他們說這是很好用的小電腦,照片可以用手劃,然后我爸媽就說這個會壞掉,不敢用。我兒子那個時候一歲,看我們這樣滑,他也這么滑。結果,有一天他就爬到電視機前面那么滑,他以為會發亮的東西都可以滑,這就是他的時代。

我覺得重點不是技術,你是屬于這個時代,該學的基礎還是要學,可是你對于這個時代的敏感度還是要有。年輕人比我們更接近未來,所以他比我們知道未來長什么樣子。只是他可能感受不到,因為他被整個世界的訊息打亂了,他的感官能力降低了。

NBD:像藝術家行業的話,現在的市場競爭其實非常殘酷,頭部的藝術家可能就那么幾位,這或許會給很多青年藝術家增添不少焦慮。

林俊廷:文化一定是厚積薄發,很多藝術家還沒到那里就開始(張揚)了,所以他只好被人家指指點點,為什么?因為出錢的人是老大,對不對?當然你要給藝術家空間,但是藝術家也要有底氣。

我的工作室有接近四十人,但是沒有市場部,為什么不要?當我去拜訪客戶的時候,你只能服務客戶,藝術家怎么可以服務客戶呢?是設計師在服務客戶,不是藝術家在服務客戶。其實好的設計師就是藝術家,你會去找一個世界級別的大師來讓他教給你怎么做嗎?他應該不會理你。

各行各業都一樣殘酷,比如說你今天在賣衣服,有那么多人在賣衣服,真正賣得好的也就那幾家。如果你決定把藝術家作為一種職業,并不是說一定要靠這個為生,更不是去賣臉,我從來不會在意讓人家知道我長什么樣子,我更在意人家知道我作品長什么樣子。

NBD:有趣的是,你在20多年前開始的創作就被視作“前沿”,但直到現在你創作的作品,依舊會得到類似的評價,你自認為緣由是什么?

林俊廷:你今天會發現我早就在做這件事,可是我不是為了出名去做這件事,而是我覺得為什么藝術不應該是最前沿的?現在我們依舊有繪畫和雕塑,我的意思是為什么只能有繪畫和雕塑?

我被老師打0分,他說這不是藝術,就是因為我超前20年了,因為他守著他原本的東西,這就是問題,所以我認為未來一定是年輕人的時代,可是年輕人怎么去找出屬于他的時代?真正的藝術家一定是引導社會脈絡的,是他引領在前面的,所以一定要超前,不是流行什么就跟風(什么)。

何為藝術家?有時候現在你被認可,不見得你以后被認可,你現在不被認可,以后也不見得不被認可。我的作品不是在做復制,復制的意義是什么?在做制造商嗎?在做加工嗎?如果這樣叫藝術家,你去當就好,我不當,因為我想當的是創作者。

封面圖片來源:青鳥BluePhoenix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傳媒 NFT 元宇宙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