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智媒體”智囊團解答:文化產業如何乘上數字經濟“東風”?

每日經濟新聞 2022-11-24 22:32:41

當文化變成數字資產,在全面促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機遇下,數字經濟又該怎樣創新發展?在當天下午的論壇上,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金巍、螞蟻集團數字科技公共服務行業副總經理陸唯一、人民文遺(四川)科技有限公司總裁雷萍等來自國內科技、文創、知名高校院所等領域的9位重量級嘉賓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進行了不同主題的演講,并深刻探討數字文化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

每經記者 杜蔚    每經編輯 楊歡

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5G等智能化技術已逐步滲透到各個領域,成為推動各行各業實現高質、高效轉變的巨大推動力。當下元宇宙、數字藏品幾乎成了所有企業都希望涉足的業務。

“作為一個新生事物,數字藏品對我們文化產業、文化的傳承創新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契合我們國家要打造實體經濟,促進消費,打造國內大循環的要求。”11月24日,國研經濟研究院院長李布在由成都市委宣傳部指導,成都傳媒集團主辦的2022年中國智媒體50人論壇•成都峰會“智媒體助力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論壇上表示,數字藏品能滿足年輕消費多元化、多維化和新潮化的需求,同時數字藏品也降低了文化創造的門檻。

“智媒體助力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論壇現場 每經記者 杜蔚 攝

打造規范的數藏交易體系,已成為業內的集體呼聲。當文化變成數字資產,在全面促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機遇下,數字經濟又該怎樣創新發展?在當天下午的論壇上,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金巍、螞蟻集團數字科技公共服務行業副總經理陸唯一、人民文遺(四川)科技有限公司總裁雷萍等來自國內科技、文創、知名高校院所等領域的9位重量級嘉賓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進行了不同主題的演講,并深刻探討數字文化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

完善交易體系,引導資源向數藏領域進行有效配置

“文化軟實力哪里來?如何創造性、創新性發展?那就是文化數字化。”演講伊始,李布就道出了對數字藏品的看法,他認為這個產業極其有意義,大力發展數字藏品是貫徹落實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重要抓手。“通過把文化資源進行數字化,變成了數字資產,進而促進文化傳承和創新。”

現在,不管是文化機構、博物館、圖書館還是各類大IP等均紛紛進入數字藏品領域。

“總體來說,數字藏品生態圈已經基本出現。尤其是在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等互聯網頭部企業,利用技術優勢紛紛進入這個行業后,國有平臺、企業也開始進入。”李布進一步指出,由于文化交易所連接著數字版權、文化交易機構等,所以在審核、登記、交易、轉讓、維權等方面可以提供一系列服務,使整個數字藏品體系慢慢形成。

李布線上參會 每經記者 杜蔚 攝

李布認為,數字藏品也在推動著實體經濟發展,文化創新帶動了旅游業,與實體經濟的發展結合的更加緊密,滿足大眾消費升級的需要。“我國數藏已進入規范發展的新階段。弱化金融屬性,側重內容屬性的數藏是推進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有力抓手。”

數藏將是文化產業大發展的有效路徑,“鼓勵原創數藏,而不是一張簡單照片。”李布認為,想要規范整個數字藏品體系,“要把交易平臺作為關鍵環節來把握好。完善交易體系,逐漸讓市場對整個資源配置發揮決定性作用,能夠引導資源向數字藏品領域進行有效配置。在促進數字藏品產業發展的同時,也能夠促進我們國家實體經濟的發展,從而推動了我們新格局的建設。”

數字經濟與數字媒體協同共生,需復合跨界型人才

在文化領域,博物館是重要力量,不過隨著互聯網技術與數字經濟的不斷發展,承載著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和社會教育使命的博物館面臨著轉型的挑戰,博物館如何存續下來,已成為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

“我們國家到目前為止有6138家博物館,已經形成了一個比較現代化的博物館體系。”電子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謝梅表示,“‘為一座博物館赴一座城’已經成為旅游項目新熱門。”

大眾消費方式正在發生著改變。謝梅表示,中國“Z世代”人群約占3.25億人,撐起了4萬億的消費市場,開銷占全國家庭總開支的13%。Z世代有著與眾不同的消費習性、消費選擇和消費方式,并且形成自己獨特的消費品位、消費模態和消費特質。

謝梅發表主題演講 每經記者 杜蔚 攝

因此,在謝梅看來,數字經濟是引領未來的新經濟形態,既是傳統經濟轉型升級的“跳板”,也是未來新經濟快速發展的“藍海”,正前所未有地重構著經濟發展“新圖景”——元宇宙。“我國省級博物館都已開設了云博物館,云瀏覽等,這樣來擴展我們的觀覽方式,人次總數超過40億。”

“未來數字經濟時代博物館轉型就是這兩個方向,一個數字化,一個產業化。首先,要承認博物館經濟價值產業化開發必要性;其次,我們要借鑒世界頂級博物館經驗,整合區域的文化藝術資源,實現博物館的整合經營;再者,充分利用互聯網和技術,構建下一代的數字博物館。”謝梅說。

人才培養,也是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環節必不可少的助力。“數字經濟和數字媒體一定是協同共生。我們對數字媒體的人才培養要更加復合化,打造復合型跨界型人才,這樣才能保證我們傳媒人才適應互聯網大發展,進一步和數字經濟協同進步。”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院長趙子忠表示。

國研經濟研究院調研中心主任魏開明亦認為,元宇宙人才的培養,將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

數字化手段無處不在,但有科技無內容會空洞

數字文化產業是文化產業的一部分,其未來的發展趨勢引發與會嘉賓熱烈討論。

“騰訊、網易等數字文化企業巨頭,正在主導文化產業的發展方向。”金巍表示,文化數據也將是文化生產的一個重要趨勢。他希望全國文化大數據交易系統和綜合性文化大數據交易體系能融合發展。“從文化經濟活動來講,我們原來的資產形態都可以數字化。原生的數字文化數據資產會越來越多,所謂的數據不是人口等電子化的信息數據,而是生產要素性數據。比如,拍電影特效后形成的數據庫,經過改造后會生成新產品,這些就是文化數據。”

此外,金巍還指出,2021年,我國文化產業除銀行貸款之外的融資規模大概有3700億,當中62.45%是投向數字文化產業的,“接下來在文化產業投資中,除了銀行信貸部分,對數字文化經濟領域的投資比例將越來越高”。

多位嘉賓共同探討“數字文化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 每經記者 杜蔚 攝

近年來,文旅業全面擁抱元宇宙。“把傳統景區門票數字化,做成數字紀念票,可以讓游客跟景區建立線上連接,即便離開景區,未來景區有任何線上化場景等都可以通過數字票把用戶再次召喚。”陸唯一表示,將景區和用戶產生連接,就是一個元宇宙入口,未來這個入口還有更多想象空間。“整個文化已經從傳統IT化,逐步走向平臺化,平臺化的核心是連接、服務;未來,科技+、體驗和線上都將是數字文化的趨勢。”

“數字化手段無處不在的,但如果只有科技沒有內容是非常空洞的。”雷萍指出,大IP的選擇很重要,進而再通過科技手段來提升、包裝。“數字化、沉浸式、交互是未來的方向。文化的數字化不光是從線下到線上,線上也可以變線下,雙向融合、雙向發展。”

國數字圖書館有限責任公司公司副總裁金穗指出,數字化成為常態后,文化要附著在實體經濟里。“文化+科技+實體經濟,可以帶動產業價值增值。”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數字經濟 文化傳媒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