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1-27 11:57:46
11月26日,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發展論壇在上海舉行,本次論壇由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主辦,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上海總站、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政府、上海市金融學會聯合主辦。論壇現場,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劉逖指出,要高水平推進制度型開放,吸引境外優質公司來發行CDR。
每經記者 梁宏亮 每經編輯 冷雪婷
作為實體經濟和金融的重要樞紐,資本市場在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構建雙循環發展格局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那么,如何理解和穩步推進資本市場制度型開放?
11月26日,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發展論壇在上海舉行,本次論壇由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主辦,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上海總站、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政府、上海市金融學會聯合主辦。論壇現場,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劉逖指出,要高水平推進制度型開放,吸引境外優質公司來發行CDR。
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劉逖 主辦方供圖
高水平開放有五重意義
資本市場對外開放作為實體經濟和金融的一個重要樞紐,在構建雙循環發展格局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高效的資本形成機制能夠充分引導和利用境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從而助力“雙循環”發展。
因此,在劉逖看來,可以把資本市場高水平開放意義概括為五個方面:一是暢通國內國外循環的“傳動軸”;二是提升直接融資比重的“助推器”;三是構建開放型體制機制的“倍增器”;四是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適配器”;五是滿足人民財富增值保值需求的“分散籃”。
隨著滬深港通的推出,以及A股納入MSCI指數,全球投資者可以比較便利參與中國的資本市場。2019年,上交所又先后推出了中日ETF互聯互通、滬倫通,在今年上半年,又將全球互聯互通由原來的滬倫通擴展到了倫敦市場以外的德國市場和瑞士市場。
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的進一步舉措
劉逖認為,制度型開放既要尊重國際最佳實踐,主動對標國際最高標準規格體系,也要針對管道式開放的不足,實現基于國民待遇和準入的開放。
不僅如此,制度型開放也是引進制度和規則,持續提升軟實力的開放:“不同的市場有不同的規則,但是如果說在規則上不能和國際實現某種接軌,我們的開放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他補充說:“制度型開放,應是全方位系統性的開放。”
據劉逖介紹,下一步將多維度持續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一是在改革基礎上推進開放,進一步完善和拓展滬港通的機制;二是吸引境外優質公司來上交所發行CDR;三是把ETF互通機制做進一步的完善,在區域上進行拓展。
此外,還將提升市場國際吸引力,加強跨境指數合作,不斷提高中國指數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同時,持續提升國際投資者參與上交所市場深度和廣度。“通過持續推動國際交流合作,一方面積極參與國際行業治理,另一方面與境外交易所開展務實合作。”
與此同時,還將加強開放條件與監管,持續提升風險預警能力,不斷完善風險的防控體系能力,維護資本市場的平穩運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