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1 12:06:08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正在助推社會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發生深刻變革。與此同時,數字經濟如何加速落地,以助力實體經濟加速升級,仍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
12月1日,由騰訊云智能攜手埃森哲聯合編制的《2022年騰訊云智能產業數智化轉型方法論白皮書》正式發布。基于騰訊云智能與埃森哲對政府、企業客戶的調研結果,白皮書詳細梳理了當前以傳統模式推動數智化轉型過程中所存在的痛點與難題,并提出了以四大智能引擎推動政企數智化升級的新思路,為推動中國實體經濟發展持續助力。
(圖:《2022年騰訊云智能產業數智化轉型方法論白皮書》發布儀式)
白皮書指出,當前以數智化戰略頂層牽引,構建一套基于云底座、智能設備應用、大數據及人工智能分析的綜合能力,結合最佳的管理實踐為參照,引導政府、企業本身提高治理和管理能力,已經成為行業中“端到端”的標準轉型方法。然而現實是,伴隨著這種傳統轉型模式的落地推進,政企組織在數智化轉型過程中所遇到的痛點越發凸顯。
首先是“套裝式”的應用導致差異化及適配性不足。傳統的數智化轉型往往采用“套裝式”的整體應用,甚少考慮到各組織的轉型實踐均處于不同的發展背景、面臨的管理問題也不盡相同等現實情境,使數智化轉型容易因缺乏差異化、可選配的應用能力建設導致失敗。
其次是缺乏對不同組織數智化發展成熟度的兼顧。基于行業最佳實踐的頂層設計,容易忽略組織內部使用者及技術基礎設施的數智化成熟度,導致規劃和實際業務情況難以有效匹配、技術棧建設與應用規劃存在較大的偏差,使之在自上而下的推動中落地困難重重。
再者,以流程為導向驅動數智化應用轉型時,部分政府、企業往往會試圖按照所謂的最佳實踐流程進行“照葫蘆畫瓢”,不僅缺乏對流程應用可用性的分析,同時也缺乏了從使用者角色出發橫向將不同流程間打通、從“用戶旅程”視角將跨流程應用場景打通的應用分析,致使落地后的數智化技術并不能完全解決最終用戶的應用痛點。
最后,數智化應用與組織間“硬磨合”也會導致價值變現困難。傳統的數智化轉型往往是“一把手”工程,需要組織內部包括管理模式、組織、業務流程等各個方面不斷地調整和適配這種“自上而下”的數智化轉型戰略。數智化應用與組織間的磨合生硬,使得系統應用從規劃到落地的周期長、不確定性大,落地價值難以直觀體現。
對此,騰訊云智能意識到,相較于傳統數智化轉型模式,即“參照一套現成的應用設計和實施方案進行落地”,政府、企業更應該綜合提升其自身各業務環節人員的轉型思維和數智化應用能力。授之以漁,才是助力政、企客戶更好地應對激烈且多變的發展環境的重要抓手。
為了回應當前政企客戶數智化轉型升級的新需求,突破傳統模式推進數智化技術應用落地的桎梏,騰訊云智能從使用者的需求痛點及體驗鏈路出發重新設計,創造性地提出了“以人為本,四大智能引擎推動政、企數智化升級”的新思路。
秉持著“服務于人”的價值理念,騰訊云智能以“四大智能”應用為核心,匹配“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結合的落地方法,使組織更加聚焦用戶需求,不斷構建持續開展數智化轉型的能力,讓數智化轉型能力成為組織的一項核心競爭能力。
具體來看,騰訊云智能基于產業數智化實踐經驗,對組織內部相關“使用者”的角色進行了歸納、總結,重新定義管理者、業務人員、開發者、C端用戶四大人群,并聚焦各類人群的數智化應用場景和需求,構建“四大智能”應用——即決策智能、服務智能、研發智能、生活智能。
在此基礎上,配合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和自下而上的快速應用落地相結合的模式,騰訊云智能不僅可以在推動數智化技術的應用和落地時,平衡總體投入和快速見效及產出,更能真正做到以人為本,釋放并最大化數智化的應用價值,為政企組織數智化轉型升級以及后續的自我進化提供源源動力。
白皮書指出,騰訊云智能在傳統的“自上而下”模式下,兼顧了四大人群的數智化成熟度評估及痛點挖掘,在傳統的頂層規劃中增加了以四大人群為核心的詳細方案設計,確保頂層設計具有可落地性,并在系統規劃方面,充分考慮組織已有的數智化建設基礎,從支持業務需求的底層技術棧規劃出發,制定適合自身的技術建設路徑,從而在最大程度上繼承已有的數智化建設基礎,確保技術規劃與應用可以匹配業務場景的落地和迭代推廣。
兼顧數智化發展“自上而下”的新模式之外,騰訊云智能還補充了“自下而上”的敏捷迭代模式,使四大智能應用規劃中的核心場景得以迅速落地,做到基于業務最急迫的痛點,快速突破,一次解決一個問題,并以點帶面,實現數智化應用在不同應用角色、場景中的橫縱延伸。
以廣州地鐵項目建設為例。白皮書指出,傳統城軌行業所采用的“單一功能定制”的設計模式,致使錯綜復雜的各個專業子系統呈現煙囪式結構,單點業務孤立發展,各個系統之間就像一座座孤島,缺乏生長進化能力,這也導致廣州地鐵面臨著管理層缺乏對站內運營情況的實時監控,站內設備工業控制聯動能力弱,老舊業務系統改造、優化周期長、成本高,乘客出行體驗亟待優化等問題和挑戰。
騰訊云智能將上述業務需求痛點與四大類人群進行精準匹配,通過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聯合廣州地鐵共同打造了新一代軌道交通操作系統——穗騰OS,從而幫助城軌業主更高效地應對管理者、軌道運營業務人員、技術開發人員的業務需求,并更好地服務于乘車用戶,真正實現了數智化轉型的整體建設。
據介紹,在與廣州地鐵就穗騰OS1.0版本合作期間,騰訊云智能聚焦核心業務場景,短時間內即在廣州地鐵APM線廣州塔站正式上線示范應用,完成了智能客流引導、智能站務、綜合信息發布、可視化大屏展示等車站級業務支撐。數據顯示,僅僅在穗騰OS一期實施期間,單站點地鐵安檢員工人數就降低了30%-40%,云資源集約式管理則減少了30%-40%的服務器數量。目前,隨著穗騰OS所接入的線路和設備數量逐漸推廣,穗騰OS已然成為軌交運輸行業非常重要的運營支持應用級產品。
交通出行之外,目前騰訊云智能的技術、產品能力已經在金融、工業、傳媒、能源、消費電子等多個領域,圍繞決策智能、服務智能、研發智能和生活智能,構建產品工具和解決方案,助力“以人為本”的價值創新。
白皮書最后強調,當下數智化的技術應用與探索還遠遠沒有到達終點,但以人為本將始終是政府、企業不斷探索數智化應用的“指南針”。
騰訊云智能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堅定不移地探索新技術、新應用,未來將可借助其自身的技術硬實力、產品能力、數智化技術應用行業解決方案以及在C端用戶運營的積累,沉淀出更適合國內現狀的數智化轉型及應用方法論,持續助力實體產業,推動政府、企業數智化更好地轉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