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2-05 21:17:49
◎國內房地產行業進入調整期,多地樓市遇冷,但深圳本地的樓市政策始終較為謹慎,僅在金融信貸利率有所放松,暫無實際性放松政策出臺,這也一定程度上說明,深圳樓市的韌性較強和調控空間較大。
每經記者 甄素靜 每經編輯 陳夢妤
上一次見到中介經紀人秋秋(化名),還是國慶節假期,在深圳寶安區某項目的售樓處外,她身著一襲長裙,手握樓盤銷售資料,在賣力推薦所代理的樓盤、尋找潛在客戶。
兩個月后,記者再回訪秋秋時,她已經返回了老家河北。
與秋秋提前回老家不同,還有更多地產經紀人在堅持,他們說現階段咨詢的多、成交的少,還能堅持但有點難。
拿到11月樓市成交上揚的數據后,中介經紀人崔女士第一時間便在社交群分享利好消息,一連用了3個嘆號,并附上了各機構的統計數據。
“11月深圳市二手房成交量為2168套,較10月份的1733套,上漲25%!利好政策不斷!剛需型、改善型客戶要把握好最佳的抄底入手時機!”
據深圳中原地產統計,11月全市二手住宅過戶量為2168套,環比上漲25%,這個漲幅在過往半年里最高。
對于當下樓市階段性回暖,深圳房中協認為,進入11月份之后,國家在金融層面持續釋放出來的“穩樓市”政策開始集中發力,尤其是近期“金融16條”,以及11月底再次恢復暫停8年之久的上市房企再融資舉措,無疑給當前市場提振了信心,這在深圳二手房市場的月度走勢中已有所顯現,當前樓市已經明顯好于三季度以及最低谷的一季度。
不過,在長期處于冰封的交易市場,積累的售房需求難以得到有效釋放,二手房掛牌量再創新高,11月數據更是環比增長了1萬套。
據深房中協透露,截至2022年12月1日,樂有家、世華、貝殼找房、中原四大機構公開掛盤出售房源112,665套(存重復房源,后同),對比11月1日統計的102442套掛牌房源增加10,223套,環比增長率為10.0%,市場掛牌量持續上漲,反映出當前市場業主出售意愿明顯上升。
12月1日,中證鵬元工商企業評級董事郜宇鴻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需求的恢復主要取決于購買能力和購買意愿兩方面。一是房住不炒下房價上漲預期的消失,二是爛尾樓停貸風波導致消費者對于房企能否按時交房產生了擔憂。
郜宇鴻認為,疫情也對消費場景產生了抑制,消費者不便出行看房。供需兩端政策的發力以及疫情防控政策的逐步調整,是有助于提振消費者信心和改善預期的,但是受限于城鎮化率進程、生育率下跌等長期因素制約,銷售大概率會是一個緩慢復蘇的過程,且城市間分化仍會持續加劇。
新房方面,過去兩年開盤幾乎次次搖號的超級網紅區域前海的新房,也變得難賣起來。
11月18日,萬科瑧灣悅項目取得預售證,推出321套建面約108-170平方米住宅,備案均價約10.6萬元/平方米,單價區間約8.24萬-11.8萬元/平方米,精裝交付。11月20日,同樣位于前海的天健悅灣府取得預售證,推售626套住宅,備案毛坯限價9.2萬元/平方米,最低單價8.2萬元/平方米。
據記者了解,這兩個樓盤在國慶節期間就開放了線下售樓處,進行意向客戶登記和推廣,但銷售結果并不理想。開發商公布銷售數據后,在各個購房群內,人們除了討論兩個樓盤的優劣勢外,更多的是討論昔日高光盡顯的它們表現不再如前。
引發市場熱議后,11月29日,天健集團發布聲明稱,天健悅灣府項目即將開盤,針對近期市場上關于項目會有打折行為的不實言論,作為承擔社會責任的國有企業,我司承諾絕不采取非正當手段惡性競爭,也不存在謠言所散播的開盤后進行降價的計劃和可能。
聲明發布后,有媒體分析認為,該項聲明背后或是暗指天健悅灣府取得預售證后,萬科瑧灣悅便推出認籌優惠活動的動作。據悉,萬科在天健悅灣府取得預售后不久,就通過降價從而達到吸引客群的目的,最高優惠可到160萬元。實際上,過去幾年間,前海地帶的“網紅盤”較少出現降價促銷情況。
對于深圳樓市后期走勢,合一城市更新集團董事總經理羅宇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當前深圳房地產市場的信心正在重建和筑底,深圳的住房需求規模將持續增加,但深圳現有住房的承載力已趨于飽和,加大居住用地供應是為解決深圳住房問題的選擇。
羅宇認為,國內房地產行業進入調整期,多地樓市遇冷,但深圳本地的樓市政策始終較為謹慎,僅在金融信貸利率有所放松,暫無實際性放松政策出臺,這也一定程度上說明,深圳樓市的韌性較強和調控空間較大。深圳也在不斷探索,未來將形成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為主導的保障性住房體系,讓住房回歸居住本質,強化住房的民生屬性,以及保障房與商品房并存的局面。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523260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