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2-07 19:16:36
每經記者 姚亞楠 每經編輯 肖芮冬
險資具有資金量大、周期長、穩定性高等優勢,是私募股權基金理想的資金來源之一,正在成為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的重要參與者。
近日,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公布了2022年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評價結果。記者注意到,今年獲得A類評價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共126家,與去年相比多了26家。
根據協會股權投資信息報告系統數據統計,截至2021年末,保險資金投資的境內、非保險系私募基金管理人210家,屬于評價對象范圍且提交參評資料的有171家,其中6家管理人合并參評。本次評價以保險資金投資股權投資基金的監管政策為主要依據,結合行業現實需要,從公司治理與投資團隊、管理制度與流程、風險管理、規模與業績、投后管理機制、合法合規經營、保險合作、激勵約束、信息報告及披露等9個方面(一級指標)的41個二級指標對評價對象進行評價,10個合規運營相關指標為扣分制,最高扣30分。
評價結果分為A、B、C、D四類。其中,A類(80分及以上)126家,B類(70分到80分)17家,C類(60到70分)3家,D類(60分以下)5家。每經記者注意到,在126家A類機構中,紅杉、達晨財智、東方富海等知名機構均位列其中,與去年相比,本次獲得A類評價的機構比2021年多了26家。
有媒體此前報道,有接近編撰評價依據的人士曾表示,能夠入選A類名單的條件大致有三個方面:首先,是與險資合作過;其次,管理規模大,但具體規模有多大并沒有定量;最后,獲得的獎項比較多。
據了解,該評價結果供保險機構參考,不作為投資決策依據,也不得用于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同業競爭。下一步,協會將根據評價規則,探索建立無正當理由未參評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處理機制。
事實上,為促進險資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拓寬其投資渠道,近年來,監管部門對險資投資私募股權基金的限制逐步放寬,自《暫行辦法》允許險資正式作為有限合伙人(LP)參與私募股權基金投資后,監管部門又陸續出臺了《關于設立保險私募基金有關事項的通知》《關于修改保險資金運用領域部分規范性文件的通知》等文件,取消了保險私募基金發起人及其關聯的保險機構出資或認繳金額不低于擬募集規模的30%等限制,賦予險資在參與私募股權投資市場更多自主權。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股權創投基金與保險資金合作已初具規模、逐年增長,近三年獲得保險資金出資的股權創投基金的數量與規模均逐年提升,數量從2019年末的350只增加至2021年末的541只,規模從2019年末的0.89萬億元增加至2021年末的1.37萬億元。
保險資管業協會方面數據也顯示,近年來保險資金在私募股權投資方面持續加大力度,2021年末保險公司投資私募股權基金規模為0.59萬億元,規模同比增長21.53%。
事實上,不同類型的保險公司在股權投資方式上存在不同傾向,據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編寫的《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發展報告(2022)》,壽險公司的配置以未上市企業股權和股權投資基金為主,占比分別為47%和42%;產險公司以非保險類未上市企業股權為主,占比53%;保險集團(控股)公司幾乎全部配置于未上市企業股權,占比達99%,其中保險類未上市企業股權占比超過半數;再保險公司配置股權投資計劃比較突出,占比達35%。
附:2022年保險資金投資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評價A類名單(按管理人名稱拼音排序)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_30088831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