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2-08 00:00:50
每經評論員 杜恒峰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3年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GDP累計同比增長3%,11月疫情范圍再次擴大,經濟活動明顯放緩,部分機構對四季度GDP增速的預測已經低于3%,這遠低于中國潛在的經濟增速。展望明年,要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疫情防控相關工作仍然是關鍵一環。近一個月來,疫情防控工作有了重大調整,各地也推出了有針對性的政策,但整個社會要恢復常態,經濟要重新回到潛在增速水平,接下來仍有相當繁重的工作要完成。
結合當下最新情況,筆者認為,有三項工作應當考慮列為重點。
一是規則的統一。從“二十條”到12月7日發布的“新十條”,國家對疫情防控工作進行了統一部署,并要求各地嚴格予以落實。但從政策發布到基層調整,中間存在時間差,各地落實的進度可能不盡相同。同時,國家層面的政策更多是大類的調整,具體到個案和細節,需要各地根據自身情況實現“精準防控”。
比如,在線下消費恢復后,如果經營場所出現陽性病例,當如何防控?這關系到商家的切身利益。游客在目的地確診后,當如何確保他們得到及時妥當的安置和救治?這將影響居民的出行意愿。鐵路等交通工具不再查驗核酸報告或者健康碼,如有陽性病例又該如何處理?11月下旬,快遞物流業運行不暢,接下來又如何針對性調整?
這些細節都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明確。各地不同的疫情防控手段會加大居民的出行成本,割裂市場聯系,影響經濟恢復。在可能的范圍內,盡量統一全國規則,做到居民出行前不用看目的地防控政策,才能讓人財物通行無阻,提升效率。
二是消解民眾對疫情防控工作調整的顧慮。要終結新冠疫情大流行,需要每個人的積極參與,每個人要“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而正確認識奧密克戎變異株是第一步。
近段時間來,各地主管部門、專家、媒體密集進行了科普,其中相當部分內容涉及如何檢測、居家治療、就醫等具體的應對方法。
但這些信息都是碎片化的,如何根據不同人群、不同癥狀、不同地區,建立一個系統化的查詢系統十分有必要,這個系統完全可以依托各地現有的健康碼平臺實現快速覆蓋和推廣。對于一些有條件的地區,要積極動員基層醫療資源,尤其要加快推廣家庭醫生制度,讓社區居民第一時間能獲得需要的治療方法。
無論是查詢系統還是咨詢家庭醫生,都是為了將壓力紓解到個人、到基層,以避免醫療資源擠兌,減輕防控壓力。除此之外,不同地區要及時披露當地疫苗接種情況、重癥數據、ICU床位建設等重要信息,對于各種雜音也要第一時間予以回應,更透明的醫療資源信息,才能進一步增強居民對疫情防控的信心。當所有人都能知曉如何與新冠病毒共處,對病毒的恐懼、對陽性人員的歧視也就不復存在,人們才能真正回到疫情前的那種生活。
三是要充分挖掘標桿案例的示范作用。自廣州、成都等城市防控政策調整,到“新十條”發布,機票、酒店等出行相關預定環比數據都有明顯增長,但這種增長是在低基數基礎上實現的。不少經濟學家預測,線下消費放開后,由于民眾擔心感染,消費活動可能會經歷一段時間的停滯后才會恢復增長,類似情況實際在廣州、北京等城市已有所體現。
如何縮短消費者的猶豫期?標志性的消費活動具有很好的示范效應。比如對于院線行業,要利用好《阿凡達2》等影片上映,調動觀眾們的觀影熱情;對于旅游業,要抓住元旦、春節這兩個重要的時間窗口,做好營銷,比如海南12月7日開啟離島免稅跨年狂歡季,上海迪士尼樂園12月8日重新開放都是及時的舉措。
除了消費活動,近日來浙江、四川、福建等省份還組織外貿企業集體赴境外參加經貿活動,搶奪國際訂單,這也是應疫情防控政策變化而推出的舉措,有利于當地外貿的恢復。當煙火氣重新回歸,當一部分人率先回歸正常生活,當部分地區應時而變率先實現恢復性發展,其他人、其他地區也會相繼跟進,整個經濟系統也將朝著潛在的增速軌跡靠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