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2-08 21:14:07
◎陸川導演的《遠征》12月7日在咪咕視頻上線。聚焦世界杯宏大主題下的小人物故事,家庭、父子、中年危機、足球、夢想…..影片以一場特別的遠征,講述了一對父子踏上追夢之旅、奔赴心之所向的故事,借體育精神傳遞熱愛、希望與堅持,帶領眾人感受夢想的無限力量。
每經實習記者 宋美璐 每經編輯 楊夏
陸川,是導演,也是球迷。
作為中國第六代導演代表人物之一,陸川導演了《尋槍》《可可西里》《南京!南京!》等電影,也曾擔任紀錄片《我們誕生在中國》《孩童和榮耀》總導演,斬獲各類國際性獎項。
作為球迷,“看了二十多年”,足球是他失業的精神支柱。最近他執導了一部世界杯主題的短片電影《遠征》。
《遠征》12月7日在咪咕視頻上線。聚焦世界杯宏大主題下的小人物故事,家庭、父子、中年危機、足球、夢想…..影片以一場特別的遠征,講述了一對父子踏上追夢之旅、奔赴心之所向的故事,借體育精神傳遞熱愛、希望與堅持,帶領眾人感受夢想的無限力量。
如今執導世界杯主題的短片也是陸川的一場理想“遠征”。陸川稱,畢業三年接不到戲拍的時候,是足球陪伴他走過了劇本外的時光,“那時候除了寫劇本,最大的樂趣和精神支柱就是看甲A。”他在接受采訪表示,“我們是把《遠征》當作一部電影來拍的,希望能夠借助這部短片寫出這幾年大家內心的一些感受,鼓勵大家都能夠有一次勇敢的遠征,能夠去走向詩和遠方,走向自己的熱愛。”
《遠征》海報 圖片來源:咪咕視頻供圖
記者:想借助《遠征》表達怎樣的主題?
陸川:這兩年很多電影人都失去了拍電影的機會,所以我們是拿它當電影在拍的。什么是電影?講真話、講真實的情感,然后去描寫、塑造、挖掘當下普通人的喜怒哀樂,真實地為他們去創作,我覺得這就是電影。所以我很希望能夠去寫出這幾年大家內心的一些感受。
這幾年其實很動蕩,很多人困在原地、困在生活里面。但是我們內心都希望能夠有一次勇敢的遠征,能夠走向詩和遠方,走向自己的熱愛,走向自己的夢想。太多人渴望有這樣的一次出行,所以我覺得我們是去拍很多人內心的這個渴望。
記者:最終定下來名字叫做《遠征》。前期劇本創作和拍攝的過程中,有什么故事嗎?
陸川:我們陸陸續續為這個項目找了大概20多個故事,《遠征》這個想法是逐漸形成的。
我們是個電影團隊,所以我們很珍惜每一次這樣的拍攝機會。這兩年行業里看到我們好像拍了不少廣告,其實不是,我們是把每次和品牌合作拍電影短片的機會,都當做一次拍電影的機會。所以這次其實我也是一直在問自己,我們這次到底要為卡塔爾世界杯拍一個什么樣的作品。
這次,我們想去表達一種感覺,就是父子三代人都是愛球的,但真正能走出去的只有這個父親。很多人困頓在現實生活中,所以它是代表著所有人去進行一次這種理想的遠征。為理想、為熱愛,純粹為愛而奔跑,找到了這種感覺,后面劇本做起來就很快。拍攝旅程也像是一個“遠征”,我們是在一個極短的時間把它籌備出來,然后極短的時間把它拍攝出來,幾千公里,我們一邊開著車一邊拍。
但是大家在雪山腳下,在那個圣湖面前的時候,突然就覺得這次旅行不光是拍攝的,故事中講一個男人的一次征程,好像我們所有人也都經歷了這樣一次洗禮。我們可能就是那個男主,我們要走向遠方去跟那個美好的夢想去擁抱。
《遠征》劇照 圖片來源:咪咕視頻供圖
記者:聊聊您跟足球的關系?
陸川:足球跟我的關系還是挺復雜的。
我不是個很純粹的球迷,我最開始的時候是看甲A,看國安,我是家鄉觀念,球跟我對這個城市的熱愛是在一起的,看國際比賽是很后來的事。
我看球的時候正是我失業的時候,從電影學院畢業是不分配工作的。畢業那段時間是在找電影拍,希望能成為導演,但是沒有那么多戲可以接,所以我差不多等了三年。那三年除了寫劇本之外,最大的樂趣和精神支柱就是看甲A。好像那時候一周兩賽主客場,然后就一個人看或者去球場看,買第二天的《球報》、《體壇周刊》等等。
記者:青春不過幾屆的世界杯。您如何理解?
陸川:電影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它是可以溝通世界的。因為所有愛電影的人其實都會在電影中找到一種共通的美,一種人性的表達,一種故事,一種愉悅。足球也是這樣,不管你是什么膚色,什么國家,但是在看球的時候,你會發現足球有一套自己至真至美的標準,也有一套自己的倫理標準和技術標準,有一套自己的美。
比如說當我們說起球場上那些超級巨星的時候,他們體現出的人類身上的那種對體能技巧的控制,他們對足球的理解,他的大局觀,這些標準都是一致的。所以我們一代一代的球星,吸引著一代一代的球迷。我覺得足球有治愈人的力量,它并不是把人分開的,它是把人團結在一起的。
記者:拍完《遠征》后,有什么新的感悟?
陸川:我是希望他能夠去觸碰我以前不太敢去碰的一些領域,比如說這個家庭的戲。以前我會覺得會不會太家長里短,太啰嗦了,這次拍了這個片我內心又打開了一些,我很開心,我終于走出了這一步。以前我父親在創作上對我影響很深,他說:“你不要拍自己的事兒,他要去拍別人的事兒。”這句話其實影響了我很多年,但我現在開始感覺到其實我的事也是別人的事兒,當你找到這種感覺的時候,你會變得更自由,所以這里邊很多的臺詞都來自于我和我爸之前的對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