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抗疫催化、價值低估 醫療新基建趁勢而起?

每日經濟新聞 2022-12-24 14:08:58

◎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新基建的不斷深入,中央財政支持在醫療衛生方面穩步上升,預計2022年醫療衛生財政相關支出將達到707億元。

◎根據《中國醫療器械藍皮書》,2021年國內高端醫療設備行業,如軟鏡、硬鏡、CT、MRI、超聲、呼吸機和麻醉機等領域國產化率仍然較低,如軟鏡國產化率僅為5%,進口替代空間廣闊。

作者:每經投研院研究員 周歡 編輯:楊夏

盡管經歷前期規劃建設,但新冠疫情暴發,依舊給我國的醫療衛生體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滿足相應的醫療需求,在資本市場上,醫療新基建也由此被推上了新的風口。

醫療新基建產業鏈主要包括基礎設施建設、醫療裝箱工程和醫療設備配置等環節。新冠疫情之后,一場以大型公立醫院擴容為主題的醫療新基建建設拉開了帷幕。包括邁瑞醫療、華大智造等醫療器械企業均在全力沖刺。那么,這個行業目前的性價比如何?哪些細分的賽道更值得關注呢?

抗疫催化下新基建空間打開

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與傳染病戰斗的歷史,從霍亂、天花,再到SARS和如今的新冠。每一次危機,也成為醫療衛生體系不斷改革的催化劑。

“十四五”規劃以來,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遇到了新冠疫情的挑戰。新冠疫情突發暴露出一些問題,例如我國公共衛生安全形勢仍然復雜嚴峻,突發急性傳染病、慢性病、老齡化等負擔仍然較重,高質量醫療衛生服務建設仍在路上。

疫情前,由于分級診療制度限制,三級醫院的擴張受到限制。但新冠疫情暴露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救治能力仍顯不足等問題,因而疫情后相關部門印發系列政策,鼓勵以三級醫院為代表的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引導三級醫院基層分院建設,疫情前受到抑制的新醫院立項數量壓制得到明顯的恢復,連續兩年創新高。新建醫院的交付能夠有效擴容醫療器械市場,為行業提供新增量。

根據《“十四五”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的建設目標和任務,據東方證券測算,“十四五”期間中央預算預計超過1300億元,加上地方和醫院自有資金,新基建空間進一步打開。

醫療新基建規模大、對應資金需求必然巨大,“中央+地方”資金來源充沛,保障基建建設。從中央來看,2021年中央下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為653.9億元,保持較快增長態勢,投入逐年提升。從地方來看,2020年以來各地方政府陸續發行醫療衛生專項債券和PPP項目投入醫療新基建,整體來看,醫療衛生相關專項債發行規模持續處于高位。

近期,配套資金支持頻出,醫療設備貼息貸款政策加速醫療設備需求。之前市場擔憂疫情影響醫院設備購買支付能力,但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新基建的不斷深入,中央財政支持在醫療衛生方面穩步上升,預計2022年醫療衛生財政相關支出將達到707億元。

9月初,國常會決定對醫院、高校、職業院校等九大領域設備購置和更新改造新增貸款,實施階段性鼓勵政策,中央財政貼息2.5個百分點,期限2年。其中,涉及醫療機構設備購置和更新改造的金額達2000億元“有錢好辦事”,東吳證券認為,醫療新基建浪潮仍將持續,相關標的業績確定性強。

醫療行業低估值,國產替代正當時

那么,既然醫療新基建的邏輯這么硬,它們目前處于怎樣的估值水平呢?2010年初至今,醫藥行業PE最高73倍,最低21倍,平均值約37倍,目前醫藥行業PE歷史分位數為2.45%,遠低于歷史平均估值。

橫向看,截至2022年9月30日,醫藥各子板塊的市盈率(TTM)中,醫療服務(32倍)、化學制劑(28倍)、原料藥(26倍)、生物制品(25倍)的市盈率較高;中藥(21倍)、醫藥器械(18倍)和醫療商業(17倍)的市盈率較低。可以看出,目前醫療各個子行業的估值水平,都處在歷史較低的位置。

那么,這些子行業中,哪些更具備較好的投資價值呢?除了我們擁有獨特文化底蘊的中藥行業之外,國產替代應該是醫藥行業的更為重要邏輯。根據《中國醫療器械藍皮書》,2021年國內高端醫療設備行業,如軟鏡、硬鏡、CT、MRI、超聲、呼吸機和麻醉機等領域國產化率仍然較低,如軟鏡國產化率僅為5%,進口替代空間廣闊。

另一方面,國產龍頭企業正加速追趕同進口品牌產品之間的差距,如CT和MR領域的聯影醫療,超聲、呼吸機、麻醉機領域的邁瑞醫療(SZ300760)以及軟鏡領域的開立醫療(SZ300633)和澳華內鏡(SH688212)等。未來這些國產龍頭企業有望繼續擴大市場份額,實現業績的持續增長。

此外,集采對于龍頭公司的影響將越來越弱,對于形成了生態體系的大型器械類公司,比如邁瑞醫療等,它們可以通過更高的市占率來提升營收和凈利潤,集采對于中小公司的影響遠大于大型公司,而大型公司反而可以趁機進行戰略收購,從而平滑集采帶來的影響。

近年來,國產設備在多個領域實現研發突破,質量不斷提升,優秀設備產品不斷涌現,國產替代持續進行中。同時考慮到醫療設備供應鏈安全,各級政府支持采購國產設備,隨著新基建的進行,醫療設備行業需求不斷擴容,國產醫療設備產業鏈有望在疫情后的采購中受益。診斷設備中的影像診斷、內窺鏡等,治療設備中的手術設備、放療設備等,以及輔助設備中的透析治療設備、麻醉設備等,都是值得關注的方向。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668961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醫療服務 疫情防控 醫療器械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