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2-28 23:03:45
每經記者 張蕊 每經編輯 陳 旭
12月28日,由成都傳媒集團旗下主流財經媒體——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第十一屆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系列活動將隆重舉行。
主辦方供圖
活動主論壇以“賦能實體經濟 激發創新活力”為主題,圍繞綠色金融促進實體經濟的低碳轉型,促進綠色創新、實現減碳和增長雙贏,推動金融創新和結構性調整、助力高科技企業成長等話題展開討論。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黨委委員、副會長孫念瑞出席系列活動并致辭。孫念瑞指出,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并明確提出要“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證監會易會滿主席在2022年金融街論壇致辭中提到:‘提高直接融資比例是方向、是結果,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是路徑、是過程’。”孫念瑞說,作為資本市場的基石,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功能的必然要求。
前三季度上市公司業績 總體保持穩健增長態勢
記者注意到,2020年10月,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推動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是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
孫念瑞表示,為貫徹落實《意見》,各方合力取得了積極成效。特別是上市公司自身積極承擔著自我規范、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直接責任、第一責任,努力踐行“四個敬畏”,守好“四條底線”,加強“五種能力”建設,有力地支持了我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
“上個月,上市公司數量已突破5000家整數關口,前2000家經歷了20年,后3000家僅用了13年。”孫念瑞說,應該說,過去十年,是我國經濟蓬勃發展的十年,同時也是上市公司規模提升步幅最大的十年。
通過推動科創板、創業板相繼試點注冊制,設立北交所,以注冊發行方式上市的公司數量已累計突破1000家。“這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數字,代表著資本市場對創新科技企業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體現了資本市場的制度性包容和支持。”他說。
在存量上,兩板一所(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上市公司總家數已達到1878家,約占全部上市公司的37%,主板公司3180多家,約占全部上市公司63%。“資本市場對優質企業的吸引力大大提高,日益成為‘硬科技’、‘三創四新’、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聚集地。”
孫念瑞強調,在當前嚴峻復雜的外部形勢下,上市公司依舊顯示著強大的發展韌性,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支柱作用。
今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業績總體保持穩健增長,實現營業總收入52.37萬億元,同比增長8.51%,占GDP總額達60.18%。實體類上市公司營收同比增長9%,持續高于金融類公司。
“分行業來看,19個國民經濟門類行業中,11個行業營收、9個行業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其中,光伏、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業績亮眼。”孫念瑞說,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主動把共同富裕、雙碳目標、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融入企業經營,在抗擊疫情、保供應鏈、保就業等方面積極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
上市公司應樹立 ESG可持續發展理念
近期,證監會發布了《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5)》,提出力爭在2025年,上市公司結構更加優化,市場生態顯著改善,監管體系成熟定型,上市公司整體質量邁上新的臺階。
孫念瑞指出,上市公司作為中國企業的優秀代表,為更好地發揮市場晴雨表功能,落實好三年行動方案、實現高質量發展,在未來幾年發展中,還應當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強化治理意識,規范自身發展。通過健全獨立董事規則、完善公司治理內部機制,強化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誠信義務,督促解決一批長期未履行的承諾事項,減少控制權爭奪中的亂象,促進形成一批治理標桿企業。
其次,樹立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可持續發展理念。今年以來,相關政府部門、監管機構陸續出臺ESG信息披露指引文件,強化綠色低碳、社會責任等ESG管理要求。提高ESG表現將有助于上市公司得到境內外投資者認可,在深入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同時,獲得資本市場支持,進一步提升企業價值創造,加快做優做強的步伐。
三是進一步把握好市場化方向。隨著注冊制的進一步落地實施,IPO、退市制度、并購重組、破產重整等制度的執行日趨市場化。
孫念瑞舉例說,比如并購重組,無論國企還是民企,都更多以做精主業、增強內功作為并購交易的決策目標和判斷標準,將審慎理念貫穿于并購重組全過程,杜絕蹭熱點、炒概念、“三高”并購(高估值、高承諾、高商譽)等亂象。
“再比如,破產重整機制將得到優化,并成為上市公司化解風險的重要工具,符合條件且具有挽救價值的危困公司將通過破產重整實現重生。”
四是要加強聲譽管理。“易主席前期提出估值邏輯、估值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問題,從上市公司角度,要進一步強化公眾意識,主動加強投關、公關、媒關等在內的市場聲譽管理。”
孫念瑞說,民營上市公司在聲譽管理中方面做得比較超前,隨著買方市場的逐漸形成,國企上市公司也要適應市場變化,把聲譽管理作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修課,讓市場更好地認識企業內在價值,這也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應有之義。
封面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