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官宣“超1.1萬億元”!這座萬億城市提前“交卷”, 廣東吃下一顆定心丸

每日經濟新聞 2022-12-30 08:19:59

每經記者 余蕊均  程曉玲    每經編輯 楊歡 盧祥勇 蓋源源    

CFF20LXzkOybgpnFhF8I58ibUFNXIEAic419qofeRQJJtgBFOgEY92ODsgFwQ9ntTaQPDMVsLVqIKQO3ojaibAH1g.jpg

年關在即,各地陸續提交年終答卷。

12月28日上午,中國共產黨東莞市第十五屆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傳來消息——預計2022年東莞全年GDP超1.1萬億元。

作為新晉入圍“GDP萬億俱樂部”的成員,東莞2021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9萬億元,以不到200億元的優勢力壓西安,排在全國第23位。

CFF20LXzkOzyOVTtpbUicjzl3HncuiboNfLdvEicr8v39SQu7MRxGJxBUPHHiaB6Niaicl6MxAJL2SrInroibia2lYdKHQ.jpg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388068

不過,今年以來,這座外貿大市面臨較大穩增長壓力,前三季度GDP僅8001.18億元,排在24個萬億城市的最末位;GDP增速1.9%,不僅落后廣東、全國的平均增速,在同期GDP總量未超過1萬億的9個城市中,增速也是最慢的。

如今,東莞官宣“超1.1萬億元”,意味著其穩住了發展勢頭,同時也大概率劃出了今年“萬億俱樂部”的底線。

就在12月26日,國家發改委召開穩住經濟大盤督導服務視頻連線工作會,聽取北京、上海、安徽、廣東等4省市相關工作情況介紹。按照會議要求,4省市要全力以赴做好歲末年初各項工作,促進經濟進一步回穩向好、實現明年好的開局。

如今東莞提前“交卷”,對經濟第一大省廣東來說,經濟引擎動力有增無減,好比關鍵時刻吃下“定心丸”,向市場釋放出積極信號,為爭取明年開好局增強了信心。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承壓

雖不像蘇州頭頂“最強地級市”的光環,東莞同樣不容小覷。在它周邊,屹立著香港、深圳、廣州三座世界級都市,如此區位,帶來了無可替代的發展機遇。

從中國大陸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太平手袋廠起步,到“東莞塞車,全球缺貨”成為極具標識度的“世界工廠”,這座珠三角重鎮成功給自己貼上了“外貿+制造”的標簽,經濟實力突飛猛進。

前不久的卡塔爾世界杯,吉祥物拉伊卜再次把“東莞制造”推向世界舞臺。有數據顯示,全球每3件玩具、每5部智能手機、每5件羊毛衫、每10雙運動鞋,其中之一就是東莞造。

CFF20LXzkOzyOVTtpbUicjzl3HncuiboNfHken5ztuZexWv5rZ72BolQthRl8EqEZlIMjBxFBAnbwf6U7VxxfiaGA.jpg

圖片來源:南方+客戶端

但這并不足以抹掉擺在東莞眼前的難題。

受外部環境和疫情等因素的疊加影響,今年以來,作為外貿大市的東莞經濟遭受嚴峻考驗,當地媒體撰文稱,“困難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比2020年還大。”

一方面,今年夏天,當地兩家制造業大廠先后發布公告宣布停產停業,再次引發外界對于20萬+工業企業轉型升級的熱議。

與此同時,從8月起,東莞進出口增速連續三個月負增長(11月數據尚未公布),且降幅從8月的-1.8%擴大至10月的-6.1%。值得注意的是,同期出口增速也跌落回個位數,10月僅增長0.2%。

對于經濟高度外向的東莞來說,世界經濟形勢變化對城市經濟社會的影響是簡單而直白的。

早在2008年,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彼時,擁有6000多名工人的港資企業東莞合俊玩具廠倒閉,引發外界對東莞出現企業“倒閉潮”的猜測。次年一季度,東莞就遭遇了30年來首次經濟負增長的局面。

這一次,除了以超常規舉措積極應對,沒有其他選擇。

在當地看來,“2021年,東莞歷史性邁上‘雙萬’新起點,城市的‘運勢’正處于上升勢頭,如果今年不把經濟大盤基礎鞏固,就難以支撐‘雙萬’新起點上的高質量發展,進而影響到外界對東莞發展潛力和投資環境的信心。”

所謂“雙萬”,一指GDP突破萬億大關,二指常住人口超過1000萬。而根據官方首次公布的百座大城市名單,其更被認證為“特大城市”。

對東莞來說,這意味著城市能級的提升和發展階段的躍升。而在爬坡上坎的路途中,越是承壓,越要想辦法,“頂硬上”。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穩住

工業占據東莞GDP的比重過半,抓好工業這一“牛鼻子”,被認為是東莞的經濟走得更穩的關鍵因素。

回望上半年,東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478.88億元,同比增長1.9%,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7個百分點。

在當時即有觀點指出,受“超預期”因素影響,“世界工廠”東莞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在工業領域體現更為明顯,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多,東莞工業穩增長面臨艱難挑戰。

在這之后的一個月內,東莞密集出臺一系列政策,其中包括《東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計劃”實施方案》《關于進一步促進我市工業經濟穩增長的若干措施》《東莞市加快培育發展“專精特新”企業的若干措施》等。希望通過分類扶持和精準施策,穩住東莞工業大盤。

以“專精特新”企業為例,有數據顯示,在當時東莞60%的“專精特新”企業有增資擴產計劃,24%的“專精特新”企業有上市IPO計劃,而產業空間不足、空間質量不高,嚴重制約了企業的增資擴產和上市發展計劃。

為此東莞提出,進一步增加空間要素供給,創新土地供應模式。計劃用三年左右時間,集中打造水鄉功能區、濱海灣新區、石排鎮等市級“專精特新”產業園,力爭將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產業空間自有率提升至60%以上。

此外,重大項目投資成為東莞經濟平穩運行的“壓艙石”,尤其是工業和制造業領域。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東莞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2%。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0.6%,制造業投資增長11.8%;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從全年來看,東莞共安排市重大建設項目595個,總投資6674億元。今年1-11月,全市重大項目完成投資1140億元,同比增長9.8%。更重要的是,投資端的積極發力,將有望帶動2023年東莞經濟回穩向好。

就在今天的東莞市委十五屆五次全會上提出,明年東莞還將繼續堅持制造業當家,集中一切資源要素服務實體經濟——

未來一年,東莞將把工業投資作為生命線來抓,發揮投資在經濟穩增長中“壓艙石”的作用。其中,要讓民間投資全面起勢,進一步激發廣大莞商、莞企投資熱情。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摸高

目光放遠,坐穩萬億城市席位、站上“雙萬”新起點,東莞已經有了下一步目標。

今年8月,廣東省委、省政府發布的《關于支持東莞新時代加快高質量發展打造科創制造強市的意見》,給東莞劃定了兩個階段的目標任務——

“十四五”末,地區生產總值力爭達到1.3萬億元以上,區域發展引擎和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到2035年,東莞地區生產總值實現在2020年9650.19億的基礎上翻一番,經濟總量力爭突破2萬億元,建成高品質現代化國際化都市。

其中,還明確了打造前沿科技創新高地、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節點城市、宜居宜業高品質現代化都市四個戰略定位,引領東莞發展步入新的歷史階段。

隨著今年東莞經濟總量成功突破1.1萬億元,距離“十四五”末的1.3萬億元目標更近一步。不過,要如期實現“2萬億”目標卻并不容易。

壓力首先來自與身邊兄弟城市的激烈角逐。

作為廣深之外的另一對“雙子星”,佛山和東莞經濟總量先后邁上萬億臺階,盡管目前佛山GDP相對領先,但東莞后來居上的可能性也很大,“廣東第三城”之爭因此一度引發關注。

近兩年,兩城更是頻頻同框:雙雙被提為省級經濟中心、粵港澳大灣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成功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這也意味著,二者的城市定位和未來格局將產生更多交集。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曾被視為東莞趕超佛山的一個關鍵數據,正出現新的轉折。

CFF20LXzkOzyOVTtpbUicjzl3HncuiboNfEZE5nGjJOlicOqwG3PmOk22IGTIOlZCTJ9awkPZVfricjX6VJKtSsufA.jpg

數據顯示,2011-2020年,東莞規上工業增加值實現1.72倍增長,而佛山僅增長54.5%。表現在曲線圖上,截至2020年,兩市似乎即將迎來歷史的“交匯點”。

但就在2021年,佛山強勢發力,以5442.13億元的規上工業增加值,將領先東莞(5008.81億元)的優勢拉大。

向外看,更強勁的“對手”正向東莞所在的“外貿第五城”席位發起沖擊。過去幾年間,寧波與東莞的進出口總額差距迅速從數千億元縮小至1千億元左右。

CFF20LXzkOzyOVTtpbUicjzl3HncuiboNf1Z5zIstDTq69jyx5mOuVcn9KTNAeia4t5U2JOg9WOsgXm3x0UZHOEfg.jpg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寧波市進出口總額實現1.16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相比之下,東莞1-10月進出口總額11826.32億元,同比下降6.15%。

顯然,在邁上“2萬億”之前,東莞還需闖過不少難關。

記者|余蕊均 程曉玲?編輯|楊歡?盧祥勇 蓋源源

校對|孫志成

CFF20LXzkOyYmal29zn37N5Bg2NQ4tyN4ylvMFyM3VmF4x90Uj4cDmoEphibia4RN55ibIXmqU1Od9w2Q5nhA08lA.png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