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2-31 16:02:50
◎“創業跟人生一樣,充滿了痛苦的底色,我們在不斷進步,奮力抗爭,擺脫這種底色的過程中,實現了某種‘超越’。這種‘超越’來自于個人價值的實現,亦來自于精神層面的充實與完善。”
◎“無論技術如何迭代,智能硬件設備如何更新,其背后不變的都應該是對大眾需求的恰當把握。必須創造出足夠好的工具,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讓大家用運動的樂趣去抵抗人生的疲倦。”
每經記者 謝陶 每經編輯 唐元
崇拜“MySQL之父”Monty和馬斯克,關注全球最新的技術及產品趨勢,申波的辦公桌上堆滿了技術類書籍,從Stable Diffusion,到OpenAI,到DeepMind,再到最新的ChatGPT,他都能侃侃而談。他在朋友圈笑言,“以后退休了,得找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大院子coding(編程)。”
圖片來源:咕咚官網
“hello,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波哥,今天我跟大家帶來一個好玩兒的東西——高彈尼龍片。它擁有像彈弓一樣的弧形結構,我們將他用在跑鞋的中底上就可以提供足夠支撐……”申波在直播間里充滿激情地向觀眾講解專業的運動科技,帶著工程師的嚴謹和一口流利又極具個人特色的“川普”。
許多時候,申波會在直播間分享運動相關的專業知識,從專業跑鞋到運動手表到馬拉松賽事。他也會分享類似于“成都的五條夜跑路線”等趣味話題,或者親自上陣挑戰劉畊宏的《本草綱目》。
這名70后的創業老將雖偶有疲態,卻又樂此不疲地投身其中,儼然一個運動圈的網紅達人。他身后的墻上擺滿了各種各樣令人矚目的物品——咕咚自研的最新款跑鞋、先進的智能穿戴設備、在智能健身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獲得的獎狀獎杯。
短暫的直播過后,申波便投入到快節奏的工作流之中——與投資人電話溝通、與市場團隊研究新的打法、與技術團隊討論最前沿的技術趨勢。如此的循環往復中,作為咕咚掌舵者的申波不知不覺帶領著這艘大船駛向其第二個十年。
如今,從“硬件+網站”,到“硬件+APP”,再到“APP+服務”,申波一手創立的咕咚已成為國內最大的運動社交和賽事服務平臺,擁有近2億的用戶,日活超過500萬。作為國內智能健身領域最為醒目的獨角獸之一,其股東囊括了盛大、深創投、中信資本、軟銀、SIG等國內外一線風投機構。
12月28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進成都天府軟件園,與咕咚創始人兼CEO申波進行了一場面對面的深入交流,分享他的創業經歷和感悟,以及那些年智能健身行業的風起云涌。
在這位喜歡讀尼采和叔本華的資深創業者看來,“創業跟人生一樣,充滿了痛苦的底色,我們在不斷進步,奮力抗爭,擺脫這種底色的過程中,實現了某種‘超越’。這種‘超越’來自于個人價值的實現,亦來自于精神層面的充實與完善。”
“我喜歡馬斯克、喜歡喬布斯,但我并非一個出類拔萃的工程師,不過我一直在為長遠的夢想堅持。我希望透過運動的樂趣,和大家一起抵抗人生的疲倦,”申波笑道。
本科畢業后,申波先是去了一家國企工作,過著朝九晚五的日子。不甘于此的他決定辭職考研。后來他如愿考上了電子科技大學,成為了互聯網大佬丁磊的校友。“那時的我還是一個內向的不愛運動的理工男,”申波調侃道。
一次偶然的機會,申波和同學協作開發出西南地區首個電子存包柜。很快,這個項目在西南地區的市場占有率排到了第一。但最終由于資金難題,加之技術不成熟,申波放棄了該項目。
“我們終究還只是學生,覺得創業只是我們的社會實踐,我們有的是退路。當時意志不堅定,抗打擊能力也不足。不像現在全職創業,有一種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力量和堅持,”申波回憶起初次創業,仍不免惋惜。
畢業后,申波輾轉上海貝爾、思科等公司從事研發、管理等工作。后來,申波又加入了如日中天的諾基亞。當時的諾基亞占據了全球手機超過70%的份額,隨后卻因蘋果手機的橫空出世而黯然退場。“沒有危機意識和奮斗精神,即使諾基亞這樣的龐然大物,也會轟然倒下。”
2009年,隨著智能手機時代的加速來臨,申波辭去了諾基亞中國架構主管的工作,選擇擁抱當時風頭漸盛的互聯網。“我當時覺得通訊行業不太有創業的空間,而互聯網才代表了未來的趨勢。”申波說。
于是,2009年10月的一天,兩個人,兩張桌子,一年免租的辦公空間,申波與伙伴在天府軟件園的負一樓開啟了全新的創業歷程。咕咚,也由此誕生。而這一次申波沒有給自己留下退路。“當時我把全部的積蓄都投了進來,開始用軟硬件結合的方式,切入到智能健身賽道。”申波告訴記者。
圖片來源:咕咚官網
在當時的國內這幾乎是一條完全空白的賽道,就跟申波在孵化園空蕩蕩的辦公室一樣。“事實上,我們那時只是在共享辦公空間里有兩個工位,連辦公室都談不上。”申波說。
隨著業務發展,咕咚終于擁有了一間20平米的小辦公室。在這里,申波和伙伴開發出了咕咚智能運動手環的前身——運動追蹤器。“那時候條件很艱苦,辦公室墻面都是我們自己粉刷的。開發智能手環時,市場上沒有相似的項目,只有找深圳的工廠做貼片加工,我們自己寫入代碼再組裝和包裝。”申波說。
機緣巧合之下,一位來自盛大的投資經理看中了咕咚,極力向盛大董事會主席陳天橋推薦。僅僅一個半小時的面談,陳天橋就成了咕咚的天使投資人。
第二年,也就是2010年的夏天,申波成功推出了中國第一代可穿戴式設備——咕咚運動手環,就此在行業內打響名號。
咕咚如今已研制出智能心率手環 圖片來源:咕咚官網
之后的幾年間,智能穿戴設備的熱潮席卷全國,市場上各類運動手環層出不窮,投資者競相追逐新興的智能硬件。得益于較早的布局和優質的產品體驗,咕咚迅速成為了國內運動健身產品中的明星企業。
2013年底,申波頂著一片反對聲,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放棄一年營收已達幾千萬的咕咚運動手環,及時調整航向開始做軟件。同年,咕咚手環2發布之后,申波便不再持續追加投入做硬件。
那時,小米等巨頭已經進入了這個賽道,在資本的助力下,各大智能硬件玩家紛紛“燒錢”,開始以“低價策略”爭奪市場。在申波看來,“互聯網最核心的價值來自于用戶,而以硬件發展用戶的速度遠遠趕不上軟件。當時的智能硬件并非是一個擁有強用戶粘性的載體,未來唯有通過優化軟件及服務才能牢牢抓住用戶。”
于是,在咕咚憑借智能手環一飛沖天的關鍵時期,申波決定向著運動社區、賽事組織的平臺型企業轉型發展,避免和新的玩家陷入燒錢大戰。最終,咕咚從即將成為紅海的市場中殺出。“事實上,當時智能硬件在國內正如火如荼,說服團隊放棄手環絕非易事。”申波說。
圖片來源:咕咚官網
緊接著,咕咚持續上線并優化APP“咕咚運動+”,從原本的PC端大力進軍移動互聯網領域,不斷拓展完善運動社區的工具及服務。“對于當時還在初創階段的咕咚而言,需要快速獲取用戶和流量,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只能重點突破軟件端。”申波表示。
此后的事實證實了申波的正確判斷:在供應鏈、采購能力、品牌都不占優勢的前提下,很多做可穿戴設備的創業公司在2014年被巨頭“血洗”。
2014年3月,專注于軟件與服務的咕咚完成了A輪6000萬元融資,又迅速于同年11月完成B輪3000萬美元的融資。2015年,咕咚APP的市場占有率一步一個腳印登頂國內第一。在資本趨冷的2016年,咕咚又宣布了5000萬美元融資的消息,進一步奠定了運動領域獨角獸的地位。
2017年,彼時用戶已突破9000萬的咕咚,對外發布智能運動戰略,又從運動社區重新殺回了智能硬件和運動品牌。智能運動BAR、智能跑鞋、體脂秤、智能心率手環、智能心率耳機HiFi相繼推出……
回顧過往的轉折,申波表示,“我們一直在最緊要的時候,將目光瞄準未來,做出相應的抉擇。一旦決定便不遺余力地去推進。我們從社區起步,經歷了計步的1.0時代、賽事+智能硬件的 2.0 時代,如今又升級為運動社交+大數據的綜合服務平臺。其中,最根本的是我們完成了從一個工具到一個社交平臺的轉變。”
圖片來源:咕咚官網
在申波看來,“無論技術如何迭代,智能硬件設備如何更新,其背后不變的都應該是對大眾需求的恰當把握。必須創造出足夠好的工具,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讓大家用運動的樂趣去抵抗人生的疲倦。”
正如他在不同場合強調的那樣,在智能健身領域,無論怎樣全新的概念或是商業模式,其必須解決的核心問題都是——讓人持久地運動起來,同時滿足趣味運動與社交的雙重需求。
“我們不能只是把智能硬件或者APP當做一個工具,我們必須深刻地理解使用工具過程中用戶的深層次需求,包括社交、情感、健康等。”申波表示。
為了增強運動的趣味性及用戶黏性,早在2016年,咕咚就發起了超過百場線上馬拉松,累計參與人次超過1200萬,舉辦超1000場線上線下賽事。同時通過社區運營,咕咚在全國建立起了超過20萬個跑團。
圖片來源:咕咚官網
“我們在全球首創了線上馬拉松,讓‘跑馬’突破了地域和時間的限制。除了線上馬拉松,我們還結合不同的目標人群需求及場景,推出豐富的賽事IP,像是線上騎行賽事、線上鐵人三項體驗賽,線下10公里城市微馬、創業跑,以及Running Girl跑步女性海選等活動。”申波介紹到。
而最近兩年,隨著蘋果、華為、小米、萊美、愛動、keep等競爭對手從不同細分領域持續發起沖擊。申波帶領技術團隊,發力智能健身的“基礎設施”——心率、體脂、血糖等來自用戶的高維度數據,并借此進一步向著“賦能”行業的平臺型企業轉變。
分析人士指出,“在用戶運營及用戶高維數據方面的多年積累,成為了咕咚轉型發展,在激烈行業競爭中成功輾轉騰挪的關鍵。”
“我們的優勢就在于我們的數字化基因。目前,我們有運動社區平臺、運動品牌及行業解決方案三大核心業務,已經形成了從TO C運動社交平臺到TO B行業解決方案的業務閉環。”申波告訴記者,“同時依托云計算、AI、大數據技術和運動研發專家團隊,我們已為全國超過4億運動愛好者提供了定制化的智能服務和運動裝備。”
經過十余年的發展,申波帶領咕咚從硬件起家,在不斷快速迭代的過程中,經歷了硬件+社區、手環+APP、運動社交平臺三個階段。
最后,談及未來的發展重點時,申波向記者透露,“接下來,運動裝備+社交是不可逆的趨勢,同時家庭健身等細分場景也將迎來進一步爆發,誕生出更大的市場空間。未來我們會在運動數據領域持續發力,創新更多的產品和服務。”
“我們也將在冰雪運動、球類運動、線上競賽等方面有所突破。此外,像是在智能運動鞋類領域,包括跑鞋、健身鞋、馬拉松鞋等都會是即將去占領的細分市場。” 申波表示。
封面圖片來源:咕咚官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