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2-31 17:03:40
每經編輯 段煉
近段時間,溫度計也成各大電商平臺的緊俏貨,不同于售價動輒幾十上百元的電子溫度計,售價只有幾塊錢的水銀溫度計,因為體溫測量精準,且價格低廉也更受消費者歡迎。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6527105
不過,因為水銀溫度計內含汞這種金屬,水銀溫度計也將在2026年告別我國市場。
測量精度較高,價格親民
雖然是老產品老技術,但水銀溫度計的測溫結果較為精準。水銀體溫計基于汞(水銀)的熱脹冷縮性能進行體溫測量,哪怕溫度只有微弱變化,汞的體積也會隨之變化,測量精度較高。并且水銀溫度計售價更為親民。
京東上水銀體溫計價格從幾元到10元左右不等,不過近期大量出現缺貨現象。而電子溫度計價格則高達數十元,是水銀溫度計的5-10倍。
但是,水銀溫度計也有弊端:
一是使用不便。每次使用前,都要先甩動體溫計讓汞恢復原位;
二是易碎,汞是有毒的可揮發重金屬,若流出后不及時、正確清理,會危害健康和環境;
三是水銀體溫計的讀數字體很小,老年人讀取不便。
據福建衛生報,日常使用的一支標準水銀體溫計約含有1g的汞。如果破碎后汞全部蒸發,可使一間面積15平方米、3米高的房間空氣汞濃度達到22.2mg/m3;而我國環境空氣質量標準規定,汞蒸汽濃度的安全限值為50ng/m3。在短時間里吸入高濃度汞蒸氣(大于1.0mg/m3),就會導致急性汞中毒,表現為頭暈、頭痛、乏力、發熱等。
將于2026年1月1日全面禁產
根據原環境保護部會同相關部委2017年發布的第38號公告,《關于汞的水俁公約》,自2017年8月16日起對中國生效,其中明確規定:“自2026年1月1日起,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span>
國家藥監局也于2020年10月發布通知,要求自2026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
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17年5月18日,世界在防治汞污染方面邁出歷史性一步,歐盟及其七個成員國(保加利亞、丹麥、匈牙利、馬耳他、荷蘭、羅馬尼亞和瑞典)批準了《水俁公約》,保護民眾遠離世界十大威脅人類健康的化學品之一,汞。
《水俁公約》全稱為《關于汞的水俁公約》,共有128個簽約方。公約在2017年8月16日生效。這是近十年來環境與健康領域內訂立的一項新的全球性公約,促使政府采取具體措施控制人為汞污染。公約涵蓋了人為汞污染的整個“生命周期”,包括禁止建立新汞礦、淘汰現有汞礦、規范手工業和小規模金礦開采,減少汞的排放和使用。由于汞是一種不可毀滅的元素,因此《公約》還規定了臨時儲存和處置汞廢物的相關機制。
《水俁公約》是世界上首個就高毒性金屬汞簽署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公約,以歷史上最嚴重的汞中毒事件命名。20世紀30年代,日本水俁市開始將工業廢水排入水俁灣,當地村民在食用了從海灣打撈的魚類和貝類后,陸續出現驚厥,精神紊亂,意識喪失和昏迷等癥狀,最終,成千上萬的人被確診汞中毒。1965年5月,水俁病被正式認定,并視為公害病之一。
水銀溫度計摔碎了應該怎么辦?
專家:不可沖入馬桶
據北京日報,近期一些市民在使用水銀溫度計測體溫時會遇到“小麻煩”:用力過猛甩體溫計碰觸到硬物,測體溫時滑落掉在地上……這都導致體溫計破碎、水銀灑落。
“體溫計摔破后,水銀珠滾得地上到處都是,知道水銀有毒,就特意拿個厚紙巾把它收集起來,直接扔進了垃圾桶。”近日,趙女士在測體溫時,不慎將體溫計摔碎,慌亂之中,她趕緊“處置”了一下。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病理科醫生李江濤解釋稱,水銀是金屬汞的俗稱,是一種常溫下呈液態的金屬。體溫計摔碎后,汞掉落在地上會形成大小不一的銀色小球,如果不及時收集處理會揮發到空氣中變成汞蒸氣。汞蒸氣具有毒性,若人在短時間里吸入高濃度的汞蒸氣,就會導致急性汞中毒,出現頭痛、乏力、咳嗽等癥狀。
李江濤表示,一根標準水銀體溫計中的汞含量大概為1克,只要及時處理,開窗通風,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也不必太驚慌。
“如果水銀體溫計摔碎,應盡快開窗通風,然后戴好一次性手套和口罩,立即清理散落在地面或者物體表面的汞珠。可用紙片、薄塑料板或濕潤棉棒等將汞珠收集放入礦泉水瓶中,之后注水防止水銀揮發,破碎的體溫計可一并放入,擰緊瓶蓋后,貼上‘廢棄水銀’的標簽放入有害垃圾桶內?!崩罱瓭f。
“千萬不能用掃帚掃或用拖把拖,由于水銀的吸附性強,這樣會把水銀碎成更小的液滴且造成污染面積的擴大。也不可用吸塵器吸,會加速水銀的揮發。此外,收集的水銀也不能沖入馬桶,這樣可能會造成地下水污染?!崩罱瓭嵝?。
那么問題來了,平日里你更喜歡用哪種溫度計,電子溫度計還是水銀溫度計?
編輯|段煉?杜恒峰
校對|何小桃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環球網、國家藥監局網站、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福建衛生報、北京日報、公開資料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