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1-03 08:20:26
每經編輯 程鵬 蓋源源
持續關注國內疫情最新情況。
中國或將面臨多波感染高峰?
專家稱不至于三個月就經歷一波疫情
2023年中國是否將面臨多波感染高峰的問題,近期頗受關注。近日,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BIOPIC)副研究員、北京昌平實驗室領銜科學家曹云龍,表示2022年絕大部分國家都經歷了四波重大感染高峰,多為不同突變株所誘導,平均三個月一次。
不久前,曹云龍入選《自然》雜志(Nature)公布的2022年度科學影響“十大人物”(Nature’s 10),作為新冠預測者(COVID-predictor),追蹤了新冠病毒的演化,并準確預測了新突變和新毒株的出現。
據看看新聞1月2日報道,針對中國是否也可能會經歷這樣的多波感染高峰,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教授蒙國宇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三個月是不至于的,但半年是有可能的。第二波高峰可能在五六月份。根據對周邊城市及地區評估,第二波疫情規模將遠小于現在,將為現在的25%-50%左右。因此不需要過分緊張。
張文宏:盡快提升60歲以上 老人新冠疫苗全程接種率至90%
據第一財經1月2日報道,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2日晚間的一場“新冠合并基礎疾病重癥患者的規范治療系列培訓”上表示,“以新加坡、英國,美國為例,他們都有較大比例的全程和加強針的接種,尤其是在放開后遭遇了第一波死亡人數時,他們又迅速提升了接種率;這一做法下,奧密克戎的感染人數雖然增加了,但病死率持續下降。包括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第一波開放后,感染人數大量增多,疫苗接種一旦跟上了,其后續的病死率也會比較低。”
那么,對于目前已有的不同技術路線的新冠疫苗,應該選擇怎樣的接種策略?
張文宏稱,根據團隊的Meta分析,從整體上來看,滅活疫苗的保護率為73.11%,腺病毒載體疫苗的保護率為79.56%,亞單位疫苗的保護率為89.33%,mRNA疫苗的保護率為94.29%。
為使整體接種可以跟上病毒變異,張文宏建議,可以采用“兩針滅活疫苗+重組蛋白疫苗加強接種”的序貫策略,這一策略對新冠病毒變異的綜合效價有所提高,而他也表示,與同源和異源疫苗加強組相比,BA.2突破感染顯著增加了中和抗體的滴度,且BA.2及其衍生變種和BA.4/5均保持了較高的中和活性。
張文宏稱,接種過疫苗后再出現的感染,患者可以獲得一個很好的“混合免疫(由預先存在的疫苗抗體和天然抗體共同保護)”,這可以構筑對奧密克戎的免疫屏障,“通過對感染過BA.2毒株的人群進行隨訪,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發現混合免疫后,再出現感染BA.5毒株的情況。”
“因此,接下來,我們要盡快根據各省市摸底的高危因素人群基數,完成藥物儲備,屆時若能對100%高危因素患者覆蓋抗病毒藥物,將有效降低其重癥率。同時,盡快提升60歲以上老年人疫苗全程接種率至90%。”
XBB毒株刷屏,專家解讀
近期,XBB毒株引發關注。我國現階段流行的毒株以BA.5.2和BF.7為主,但一些國家出現了BQ.1和XBB等優勢毒株,并且已經在我國本土病例中被檢出。這些毒株的致病力如何?是否會引發新一輪流行?
XBB毒株是什么?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長許文波表示,BQ.1和XBB是奧密克戎新的變異分支。已在一些歐美國家成為優勢毒株,主要表現為傳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增加。
XBB毒株的致病力增加了嗎?
許文波介紹,BQ.1和XBB的致病力與奧密克戎其他系列變異株沒有明顯區別,重癥率和死亡率在流行BQ.1和XBB的國家也沒有增加。
近三個月以來,我國已經監測到BF.7、BQ.1、XBB傳入,但BQ.1和XBB在我國尚未形成優勢傳播,優勢傳播還是以BA.5.2和BF.7為主。
“陽康”后,還會二次感染XBB毒株嗎?
北京佑安醫院呼吸與感染疾病科主任醫師李侗曾表示,目前XBB毒株的免疫逃逸能力有所增強,和我國流行的BA.5有所差異,感染BA.5后經過一段時間,保護力水平下降,遇到免疫逃逸能力強的毒株,再感染的風險會增加。
但是,再次感染主要會發生在一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在短時間內再次感染風險比較小,而且感染后的癥狀通常比第一次輕微。
XBB毒株是否會導致腹瀉?
針對網傳XBB毒株會引發嘔吐和腹瀉的癥狀,李侗曾表示,一些新冠病毒感染者確實有嘔吐和腹瀉的癥狀,通常1—3天可以自行緩解,沒有發現XBB毒株更容易侵犯心腦血管系統和消化系統。治療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的藥物可以適當準備,沒必要大量囤積。
編輯|程鵬 蓋源源
校對|張益銘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文無關)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視新聞、第一財經、看看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