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1-06 21:54:50
每經記者 袁園 每經編輯 馬子卿
“中美差異化的經濟刺激政策對兩國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目前我國經濟正在逐漸震蕩中復蘇,中國經濟的未來充滿希望。”1月6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賀強在華夏時報社主辦的華夏機構投資者年會上,發表了題為《中美政策差異對經濟影響》的主題演講。
為應對疫情影響,中美兩大經濟體都采取了對應“救市”政策,提振經濟。賀強指出,各國政策的大方向都是寬松政策,但中美兩大經濟體在具體的政策使用卻存在明顯的差異化,這種差異化的經濟刺激政策對兩國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
我國在全世界率先取得了初步的抗疫成果,2020年春節后,加緊速度促進復工復產,恢復供應鏈,增加就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曾在2020年10月公布的《世界經濟展望》中表示,“預測中國將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保持正增長的國家。”
賀強認為,我國采取的是“供給側”經濟政策,2020年的第二到第四季度經濟出現大幅反彈,這與我們政策的合理運用密切相關。對比美國,在經濟下滑之下,通過“發錢”的方式刺激消費,拉動市場購買力,賀強指出,美國的經濟政策屬于“需求側”,與中國有明顯差異。
“在這兩種明顯差異化的政策之下,出現了兩個意料之外的結果。”賀強指出,一方面,美國消費大幅增長,需求不斷擴大,但由于供應鏈、復工尚未完全恢復,導致供給出現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得益于物美價廉的商品供應,2021年我國的出口全年大幅增長21.4%;另一方面,由于美國國內商品的短缺引起了物價暴漲,美國通脹率在2021年3月突破了美聯儲長期控制的紅線2%。今年6月,美國CPI同比上漲9.1%(創41年新高),這種嚴重的通貨膨脹同樣也傳導給了歐洲其他發達國家。
“每個經濟體在不同的經濟運行階段都有一個主要的問題或者說主要矛盾,當經濟的主要矛盾產生了,政策就必須要為解決主要矛盾服務,因此必須要推出相應的政策。而經濟的主要矛盾出現了轉換,我們的重大政策也必然要出現轉換。”賀強坦言,美國和一些發達國家的貨幣政策遭遇全面逆轉,主要原因是這些國家的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由經濟疲軟和低迷轉化為高通脹。
“未來中國經濟是充滿希望的。”賀強表示,我國的經濟總體來講仍在底部震蕩,尚未完全復蘇,所以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尚未轉化,其中一個重要的標志就是我們也采用了寬松的政策,目前我國通脹水平也并不高,因此今年我們主要的政策不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但小微企業的狀況需要重點關注。”賀強強調,過去一年,國企大幅度盈利,但小微企業表現不佳,所以后續政策必須集中火力“攻”小微企業。他認為,小微企業真正啟動了,中國經濟才會徹底復蘇。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825341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