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1-16 23:03:47
每經記者 楊昕怡 王郁彪 每經編輯 劉雪梅
歷時18個月,“網約車一哥”滴滴終于過關。1月16日,滴滴出行在微博發文稱,公司已配合國家網絡安全審查,并進行了全面整改,經報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同意,即日起恢復“滴滴出行”的新用戶注冊。
然而,中國網約車市場競爭格局已不再是18個月前的模樣。在滴滴下架整改這一年半時間里,曹操出行和T3出行等自營網約車企業,以及美團打車、高德打車為代表的聚合打車平臺,搶抓窗口期,加速競爭,打破了網約車行業的寡頭局面。
同時,滴滴不在的這段時間,恰是我國重視平臺經濟治理,支持平臺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的一個歷史轉折期。過去兩年,國家陸續出臺涵蓋反壟斷、個人信息保護、國家信息安全、互聯網內容生態治理等不同維度的政策法規。滴滴回來了,它會給如今的網約車賽道帶來新的沖擊嗎?
資料來源:交通運輸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中銀證券、摯物產業研究院楊靖制圖、視覺中國圖
網約車領域群雄逐鹿
2021年6月30日,成立于2012年的滴滴于紐交所完成了上市夢,每股發行價為14美元。然而,上市僅兩個交易日后,7月2日,網信中國發布《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關于對“滴滴出行”啟動網絡安全審查的公告》。公告稱,將對“滴滴出行”實施網絡安全審查,審查期間“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戶注冊。
隨即,滴滴股價一路下跌,經營業績也備受牽連。2021年相關財報顯示,滴滴的網約車業務收入從2021年第二季度的448億元,下滑至第四季度的375億元。最終于2022年6月退市,以每股2.29美元的股價暫別二級市場,較發行價縮水近84%。
在此期間,網約車行業二線玩家加速賽跑,新玩家不斷涌入,資本也全力推動。
交通運輸部公布的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8月,滴滴平臺的訂單較7月份下降了21.1%,而T3出行、陽光出行分別增長了66.8%、33.8%。2021年9月,滴滴出行訂單量環比再度下跌0.6%,而T3出行、神州專車訂單量分別上漲37.6%、75.6%。
在市場份額被二線玩家逐漸蠶食的同時,新玩家也來分羹。2022年7月,騰訊在微信九宮格的“出行服務”內,上線了全新的聚合打車功能。同月底,華為在其鴻蒙OS 3.0發布會上,正式推出了聚合打車平臺Petal出行,聚集了首汽約車、神州專車、T3出行等服務商。
群狼環伺下,滴滴打車“一哥”位置岌岌可危了嗎?對此,凌雁管理咨詢首席咨詢師林岳表示,滴滴在2021年下架整頓以后,整體市場份額是小幅度下降了,但是憑借存量用戶,也還維持著很好的市場份額,這和微信的高度用戶黏性有關。所以雖然行業第二梯隊的曹操出行、T3等目前態勢也不錯,但短期內要撼動滴滴的位置恐怕還是不容易。
對于此次滴滴再度上架后的競爭挑戰,互聯網分析師張書樂向記者表示,滴滴能否快速跟進和找到自己的顛覆點,從過去以量取勝,走向以質黏住用戶,將是一場大考。
“畢竟網約車國內用戶量基本到頂,新用戶注冊也不可能改變存量市場的狀態。”他認為,“應該思考如何讓高頻使用的網約車走向價格和體驗垂直細分的高頻消費狀態中,讓存量市場的消費欲望得到進一步釋放。”
平臺經濟價值再定位
繼滿幫、BOSS直聘等平臺后,滴滴最終迎來恢復新用戶注冊功能的調整,這或許標志著我國對互聯網及平臺型巨頭的“風暴式”監管暫告段落。
事實上,2022年以來,政策面就一直頻頻釋放信號。2022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強調,要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完成平臺經濟專項整改,實施常態化監管,出臺支持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具體措施。上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
對于風向的轉變,中央財經大學數字經濟融合創新發展中心主任陳端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過去兩年,國家陸續出臺涵蓋反壟斷、個人信息保護、國家信息安全、互聯網內容生態治理等不同維度的政策法規,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互聯網平臺企業加大內部整肅和戰略調整力度,強化面向平臺內容、商業生態規范治理的主體責任,同時以服務實體經濟、推動數實融合為方向,進行了相應的戰略布局、轉型與調整。”
而平臺經濟邁入新監管時代,伴隨而來的是優化規則、明晰方向、穩定預期,同時,監管審查等相應的定義會更精確,操作細則會更明朗,以滴滴為首的平臺企業走過的監管合規之路,也為更多的平臺企業提供了參考。
“中國互聯網經濟的發展脈動與世界同步,與互聯網共同成長起來的這批企業家,相對更具有技術敏銳度和全球視野,因此,穩定他們的創新韌性、發展積極性,對應對下一輪國際競爭具有重要意義。”陳端稱。
對于平臺企業自身而言,則更需要順應時代的大潮,找準自身的價值支點,協同多方主體助力國家創新生態的發展。特別是在自動駕駛、數字孿生、交互式AI、云計算、數字引擎、區塊鏈等前沿數字技術領域,發揮自己的力量。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