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1-18 18:57:14
近日,成都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每日經濟新聞舉辦的“2022年成都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典型案例評選活動”評選結果正式出爐,最終共有40個案例從157個報名案例中脫穎而出,獲評典型案例。為彰顯示范作用,共享先進經驗,今日,我們對典型案例進行集中展示。
每經編輯 張強
成都市口岸與物流辦公室
(一)多部門聯合創新信息互聯共享。運營企業、鐵路部門、入境口岸及屬地海關通過鐵路運輸工具管理系統、鐵路艙單管理系統等信息系統打通物流數據對接壁壘,實現對中歐班列載運貨物的多方協同監管,促進信息匹配、閉環管理和資源協同,有效精簡海關通關手續。班列入境前,進口企業通過鐵路運營企業向海關提出快速通關業務申請,鐵路運營企業通過海關總署與鐵路部門“總對總”進行信息交換互聯,提前傳輸鐵路艙單電子數據。班列到達入境口岸后,屬地海關結合理貨報告、運輸工具確報等電子信息審核通過鐵路快通艙單。班列到達成都中心站后,中心站形成到貨卸車報告。同時,突破傳統鐵路快通模式下中心站需是海關監管作業場所的要求,中心站到貨卸車數據與鐵路口岸經營人陸港運營公司運抵數據共享、監管無縫銜接,屬地海關接收到貨卸車信息即認可運抵,可立即對鐵路艙單電子數據進行審核、放行、核銷。
(二)創新實現“車邊直提”模式。在進口快通模式下,創新疊加“提前報關”,突破進口貨物運抵中心站后還需短駁至鐵路口岸落箱,完成通關手續后再吊箱上車出區模式,實現進口貨物“車邊直提”。進口貨物運抵中心站前,進口企業向海關提出提前報關申請,貨物采取“快通”模式運抵成都中心站后,未被海關布控查驗的進口集裝箱貨物可在報關單放行后直接從鐵路線束提離,在鐵路口岸不落箱直接出區運至企業目的地倉庫。
一是優化了現行邊境口岸與內陸口岸的中歐班列監管流程,通過信息化手段將監管審核作業從口岸延伸至內陸,為邊境口岸與內陸海關間的流程互通、監管互認、執法互助提供了切實有效的支撐。二是突破了成都中心站非海關監管作業場所的限制,通過中心站、鐵路口岸、海關數據互聯互通與無縫監管,實現到貨、運抵數據“一次上傳、三方共認”。三是創新“鐵路快通”疊加“提前報關”模式,中歐班列進口貨物在進境口岸無需辦理轉關,運抵成都后就可以辦理通關監管手續,實現了快通模式下進口貨物“車邊直提”,有效解決了以往中歐班列進口貨物到達成都中心站后需在鐵路口岸“兩吊一轉”的問題。
通過“鐵路快通+車邊直提”模式,貨物在集裝箱中心站不落箱直接從鐵路線束提離運至企業倉庫,每票進口貨物減少了2次集裝箱吊裝、2次轉關手續和口岸堆存環節,貨物的整體通關時間較原來快了2-3天,單票貨物減少報關、短駁、吊裝作業成本及口岸堆存費用千元以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